播州烏江魚

播州烏江魚

播州烏江魚,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河,烏江有南北兩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衝河。南源三岔河發源於貴州威寧縣鹽倉鎮,經黔北及渝東南,在重慶涪陵匯入長江,幹流全長1037公里。六衝河匯口以上為上游,匯口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適宜養殖烏江魚。播州烏江魚(大口鯰):體長,後部側扁,頭寬扁;頜有絨狀齒,須4對,口角須超過鰓孔;背、臀鰭不與尾鰭相連,胸鰭具硬刺,尾鰭圓形。肉色呈淺鮮紅色、肉質緊實、細膩、鮮嫩,無肌間刺。播州烏江魚(長吻鮠):體呈紡錘形,頭較小,吻尖而長,體表光滑無鱗,背部呈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體側無黑色斑點,有脂鰭。魚肉呈粉紅色,肉質緊實、細膩、鮮嫩、無細刺。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播州烏江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播州烏江魚
  • 產地名稱: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
  • 品質特點:體長,後部側扁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6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播州烏江魚(大口鯰):體長,後部側扁,頭寬扁;頜有絨狀齒,須4對,口角須超過鰓孔;背、臀鰭不與尾鰭相連,胸鰭具硬刺,尾鰭圓形。肉色呈淺鮮紅色、肉質緊實、細膩、鮮嫩,無肌間刺。
播州烏江魚播州烏江魚
播州烏江魚(長吻鮠):體呈紡錘形,頭較小,吻尖而長,體表光滑無鱗,背部呈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體側無黑色斑點,有脂鰭。魚肉呈粉紅色,肉質緊實、細膩、鮮嫩、無細刺。

藥用價值

蛋白質含量16.0%-22.0%,脂肪含量1.5%-4.0%,膽固醇含量50毫克/100克-80毫克/100克。播州烏江魚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具有魚腥味少,肉質緊實、細膩鮮嫩、少刺的品質特徵。
播州烏江魚播州烏江魚

產地環境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河,烏江有南北兩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衝河。南源三岔河發源於貴州威寧縣鹽倉鎮,經黔北及渝東南,在重慶涪陵匯入長江,幹流全長1037公里。六衝河匯口以上為上游,匯口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
播州烏江魚播州烏江魚
播州區烏江流域是烏江幹流的源頭,地處貴州省北部。境內水域遼闊,水資源豐富,水系發達,水質良好,適合各種淡水魚類生長。境內河流除烏江以外另有清水河、樂民河、毛栗河等大於5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39條,小於50平方千米河流106條,泉水點600個,地下暗河42條,年均徑流深572毫米,水資源總量30.87億米,水體交換好,是貴州食用魚的主要供應基地,對發展水產養殖業有利。
播州區氣候適宜,多年平均氣溫14℃左右,無霜期291天,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年均日照在1100小時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地表水域海拔多在500米左右,水體流速快,溫度低,適宜大口鯰和長吻鮠的生長繁殖。區境地處西南出海大通道,境內水體更新和水體交換速度快,水體的交換溶解了充足的氧離子,帶來了大量浮游生物,其浮游生物種類豐富,有藍藻、硅藻、裸藻、綠藻等;原生動物有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底棲生物有揺紋蟲類、環節動物和軟體動物等,為大口鯰和長吻鮠的生長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

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烏江兩岸的人們由於經常捕食烏江魚。
播州烏江魚播州烏江魚
20世紀80年代,烏江開始就有人在這裡從事網箱魚養殖,有的養殖戶已經是烏江的“漁二代”。
1995年開始,遵義市發展網箱魚養殖。
2017年,播州區拆除烏江流域違規養殖的829畝網箱,緩解了網箱養殖對烏江流域造成的水體污染。

生產情況

2017年,播州烏江魚保護規模:水域面積1.3萬公頃,年產量3萬噸。
播州烏江魚播州烏江魚
2018年,播州年產烏江魚2萬餘噸。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播州烏江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播州烏江魚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遵義市播州區所轄南白辦事處、播南辦事處、影山湖辦事處、桂花橋辦事處、龍坑辦事處、三岔鎮、苟江鎮、三合鎮、烏江鎮、樂山鎮、龍坪鎮、團溪鎮、鐵廠鎮、西坪鎮、尚嵇鎮、茅栗鎮、新民鎮、鴨溪鎮、石板鎮、楓香鎮、泮水鎮、馬蹄鎮、平正仡佬族鄉、洪關苗族鄉總計24個鄉鎮(辦事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6°17′22″-107°25′25″,北緯27°13′15″-28°03′03″。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水質: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和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要求。
(2)飼養
選苗:符合SC/T1061-2002《長吻鮠養殖技術規範苗種》;鯰魚符合DB520321/T02.2《烏江鯰魚魚苗魚種》。苗種應具備體質健壯,無損傷,反應靈敏,活力強等特點,畸形率小於3%,病殘率小於3%。
放苗時間:宜在每年2至3月和11至12月。
密度控制:每畝魚苗3-5萬尾,魚苗投放7-10天后,魚苗全長達到3-5厘米時,及時進入成魚飼養階段。
成魚飼養,應注意合理控制密度,根據鯰魚及長吻鮠的生長情況,合理控制密度,保持同區域養殖的魚體大小規格一致,便於生產管理和提高養殖效率。要科學投飼:投飼要做到定時、定點、定量,一般日餵2餐,分別在上午的7-9時和下午的16-18時。
(3)生產過程管理
在播州烏江魚的養殖過程中,飼料的使用符合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要求,並且提倡開發自主飼料配比,針對長吻鮠和鯰魚兩種魚種的習性增加野雜魚和冰鮮魚,提高攝食率。播州烏江魚的魚病防治宜參照DB520321/T02.4《烏江鯰魚魚病防治技術》,使用的漁用藥物應當符合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要求。針對病害防治,應在漁用藥物的使用限制條件下,優先考慮中草藥的病害防治,保證播州烏江魚的質量和品質。
(4)捕撈
播州烏江魚的捕撈漁船宜每400畝水面不超過1艘,功率應小於30千瓦。採取捕大留小原則,采捕網目不小於5厘米。禁止在禁漁期從事捕撈作業。
(5)運輸和銷售
成魚在出售前1-2天停食、拉箱,轉運時要有充足氧裝設備的魚罐加水運輸,用水水質應符合NY5051的規定,嚴禁添加其它藥物。
活魚貯存中應保證所需氧氣充足,暫養用水應符合NY5051的規定。貯存環境應潔淨、無毒、無異味、無污染,符合衛生要求。
  • 產品品質特色和質量安全規定
播州烏江魚的生產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規範和標準生產。產品質量符合《NY/T2798.13-2015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第13部分:養殖水產品》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 標誌使用規定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播州烏江魚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遵義市播州區烏江鎮農業服務中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播州烏江魚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