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場平叛,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南宋末年,蒙古軍由雲南揮師東進,直逼播州(今日遵義)。土官楊文動員軍民伐木通道,在龍巖山修建營壘、關隘、城樓,儲備糧草和軍需,以求自保。宋亡後,楊氏又先後歸附元、明王朝。在嘉靖之前,隸屬四川的播州宣慰司一直與明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 1598年),楊應龍公開作亂,明廷對楊應龍之亂舉棋不定,未採取有力對策。因此應龍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稱出人出錢以抵罪贖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貴州、湖廣的數十個屯堡與城鎮,搜戮居民。播州之役是明朝萬曆年間鎮壓楊應龍叛亂的一場戰爭,被視為明神宗三大征之一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播州之役
  • 朝代:明朝
  • 時間:萬曆年間公元1598年
  • 結果:明軍勝利
背景,過程,結果,遺址,評價,

背景

播州位於四川、貴州、重慶間,山川險要,廣袤千里。
明朝士兵明朝士兵
唐朝末年楊端設計打敗南詔的穆星天,繼而受唐朝冊封播州,世襲官位,歷經兩宋與元朝統治後,於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首領楊鏗降明,此後被視為苗疆土司,明任命其為播州宣慰司使。前後歷經二十九代,楊氏世代統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
萬曆十四年(1586年),又賜楊應龍都指揮使銜。後為播州宣慰司使,驕橫跋扈,作惡多端,並於萬曆十七年公開作亂。明廷對楊應龍之亂舉棋不定,未採取有力對策。因此應龍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稱出人出錢以抵罪贖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貴州、湖廣的數十個屯堡與城鎮,搜戮居民,奸淫擄掠。萬曆二十六年楊應龍叛亂,燒殺擄掠。時叛時降,反覆不定。
不久,楊應龍又被朝廷革職,兒子楊可棟被押至重慶追贖,並死在了那裡。惱羞成怒的楊應龍最終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公然起兵反明。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以都指揮使楊國柱討之,楊朝棟等迎戰於飛練堡(今貴州翁安東北),明軍奪占三百落,楊軍佯敗設伏於天邦囤。楊國柱不知是計,一戰失利,國柱戰敗被俘,罵賊不屈,與經歷潘汝資等俱死,三千人全軍覆沒。明廷遂罷免江東之,以郭子章代之。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龍兵部侍郎,節制川、湖、貴州諸軍事。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龍指揮明軍分兵八路進發——總兵劉綎出綦江(播州的北面),馬禮英出南川,吳廣出合江,曹希彬出永寧,童無鎮出烏江,朱鶴齡出沙溪,李應祥出興隆衛,陳璘出白泥,每路約三萬人,總計二十餘萬人。明軍一路勢如破竹,其中又以劉綎部最善戰,三月二十九日破婁山關(今貴州遵義縣北九十里),婁山關既失,播州無險可守。四月十六日楊應龍退守海龍囤(貴州遵義西北)。五月十八日,明軍會師於海龍囤下,輪番進攻,楊應龍則令士兵以滾木、礌石阻擋。應龍的第一勇將楊珠為炮擊死。六月劉綎大破大城。六月初六,楊應龍知大勢已去,與二妾周氏、何氏自縊死。其子楊朝棟、弟楊兆龍,應龍妾田雌鳳等被捕,明軍入城,播州全境平定。此役前後歷時114天,耗費了湖廣、四川、貴州三省財力,約二百餘萬兩。十二月,李化龍班師回朝,磔楊朝棟、楊兆龍等於市。平播之役後,明廷取消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四川、貴州兩省。

過程

二十六年,四川巡撫譚希思於綦江、合江(今四川瀘州東)設防。次年,貴州巡撫江東之令都司楊國柱率軍三千進剿,失利,楊國柱被殺。明廷罷江東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制川、湖、貴三省兵事,並調劉綎麻貴陳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徵兵大集,二月,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明軍分兵八路進發,每路約三萬人。劉綎進兵綦江,連破楠木山、羊簡台、三峒天險。又敗應龍之子朝棟所統苗軍。其他幾路明軍也取得勝利。三月底,劉綎攻占婁山關,四月,楊應龍率諸苗決死戰,又敗。綎進占楊應龍所依天險之地龍爪、海雲,至海龍囤(今遵義西北),與諸路軍合圍之。

結果

六月,劉綎又破大城。應龍知大勢已去,與二妾自縊,子朝棟等被執,明軍入城,播州平。後分其地為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四川、貴州。

遺址

海龍囤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老城西北約28公里的龍巖山巔,又稱龍巖囤、龍巖屯,是一處宋明時期的“土司”城堡遺址。其行政區劃屬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海龍囤村雙龍組。
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對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頂平闊,面積約1.59平方公里。屯上建有九關,屯前六關: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屯後三關:萬安關、二道關、頭道關。
海龍囤於198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7月4日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評價

在著名史學家史繼忠看來,雙方矛盾的激化是一種必然,楊應龍當時控制著經濟發達的播州地區,擁有大量的莊園和紡織作坊,勢力坐大後,他理所當然成了明王朝統治西南的潛在威脅。加之楊應龍平時驕橫無度,欺壓百姓,也確實授人以柄。但是,無論是大臣列舉24罪狀上書討伐,還是被“繳至重慶聽勘”,楊應龍每次總能化險為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