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順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方案
  • 發布單位:撫政辦發51號
  • 發布時間:2011-5-20
  • 發布地點:撫順市
法規頒布,法規內容,

法規頒布

撫順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方案
農林水利
撫政辦發51號
撫順市政府
2011-5-20

法規內容

為加快推進我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以下簡稱“兩個體系”)建設,提高全市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保障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的必要性
撫順市地處遼寧東部山區,93%以上地域為農村,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高,造成的損失較為嚴重,給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影響,已成為制約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市農村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氣象服務機構、工作隊伍相對薄弱,氣象服務的準確性、精細化和針對性尚無法對農業生產提供氣象保障,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及預警信息發布的能力急需加強。因此,進一步加快“兩個體系”建設,為農業生產和農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準確的氣象信息服務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設目標
用3年時間,完成農村氣象機構建設,初步建立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成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農業氣象監測預報系統、農村氣象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提高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農村氣象災害防禦能力、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實現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到縣區,組織機構、自動觀測、精細預報、氣象信息服務站到鄉鎮,應急預案、風險調查、科普宣傳、氣象信息員、預警信息發布到行政村;農村氣象災害損失和因災死亡人數同比減少10%以上。
三、主要建設任務
(一)組建農村氣象機構。建立由縣、區政府(含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牽頭,所屬相關部門組成的縣、區氣象災害防禦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本地區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全市每個鄉鎮設1名氣象助理員,配備計算機、網路設備等,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承擔氣象防災減災任務和氣象信息傳播工作;承擔農村氣象科普和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諮詢工作;承擔氣象情報、氣象災害的災情收集上報工作;承擔本地自動氣象站、土壤水分站和氣象預警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和保養工作。全市每個村設1名氣象信息員,承擔氣象信息接收和傳播,氣象災情調查收集和上報,氣象服務需求調查和反饋,氣象災害防禦知識科普宣傳等工作。
(二)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機制。縣、區政府組織編制出台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制定縣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鄉鎮、分災種專項氣象災害應急回響機制,實現以氣象預警信息為先導的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實現預案聯動、信息聯動、措施聯動。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制度和氣象災害隱患排查制度,鄉鎮規劃及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等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制度。建立以村為單元的農村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繪製農村氣象災害風險圖。建立鄉鎮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制度,開展社區(村)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建立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定期培訓制度,每年組織一次鄉鎮主管領導氣象防災減災培訓;建立鄉村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制度,全面提高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
(三)完善農業氣象業務服務機制。建立作物引種和布局調整的氣候可行性分析制度,實現農業趨利避害,提高農業氣候資源利用效率;建立氣象和農業部門合作機制,建立農業和氣象信息共享平台,及時交換溝通有關信息,聯合開展農業氣象災害會商、調查和服務工作;建立氣象部門與當地農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的直通式聯繫機制,開展針對性和快捷性的農業氣象服務。
(四)建設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在鄉鎮和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各布設1套4要素自動氣象站;每個縣氣象局建設1套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及時接收衛星、雷達氣象資料和數值預報產品等;完善套用雷達、衛星資料和當地預報員經驗相結合的鄉鎮天氣預報預警系統,製作短時臨近災害性天氣警報、鄉鎮短期天氣預報、鄉鎮中期天氣預報等,同時實現對可能誘發山洪、土石流等災害及造成基礎設施受損的暴雨自動監測和報警。
(五)建立農業氣象監測預報系統。每個縣布設1套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在重點鄉鎮設土壤水分觀測點;每個縣建立設施農業氣象觀測基地或特色農業氣象觀測基地,開展設施內或特色農業園的小氣候和生長狀況觀測;每個縣配備車載設備、攜帶型農業氣象移動觀測與野外調查設備。建立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建設集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評估、農用天氣預報於一體的縣級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平台,開展重大農業災害的災前預警、災中跟蹤、災後評估及其減災控制,增強農業氣象災害防災減災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指導廣大民眾有針對性地採取防災減災應對措施;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以及作物新品種引進的氣候可行性論證,為糧食作物區域合理布局和作物新品種的引種、推廣等提供科學支持;開展農用天氣預報,為糧食生產的播種、灌溉、施肥、收穫等全過程的科學管理提供信息服務。
(六)建設農村氣象信息發布與接收系統。建設分散式的市、縣氣象信息綜合發布平台,提供早(晚)間天氣預報(本縣和各鄉鎮)、農用天氣預報(關鍵農時季節、農事活動)、農業氣象災害預報、氣象防災減災知識、鄉鎮實時氣象要素監測信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各村(屯)和尾礦庫等地點建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在各鄉鎮政府所在地建設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建立市、縣、鄉、村各級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及時將氣象信息手機簡訊免費傳送到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成員、鄉鎮主要領導幹部和氣象助理員、農村中國小校校長、氣象信息員手中。在暴雨、冰雹、大風等氣象災害及土石流等氣象衍生災害易發區設立警示牌。建立縣氣象局發布平台到鄉鎮、行政村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遞聯動機制。
四、經費測算
本項目建設經費為783.1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30萬元,地方投資453.1萬元(縣、區建設經費測算見附表1)。年業務工作經費為365.8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4萬元,地方投資311.8萬元。(縣、區工作經費測算見附表2。)
(一)中央投資建設經費
1.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4要素自動氣象站建設,每套3萬元,共117萬元。
2.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建設,每套25萬元,共75萬元。
3.鄉鎮天氣預報預警系統建設,每個縣10萬元,共30萬元。
4.每個縣建設1套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每套6萬元,共18萬元。
5.每個縣建設農業氣象移動觀測系統,每套10萬元,共30萬元。
6.每個縣建設1個設施或特色農業氣象觀測基地,每套10萬元,共30萬元。
7.每個縣建設1套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平台,每套10萬元,共30萬元。
(二)地方投資建設經費
1.鄉鎮氣象信息服務建設,配備計算機、印表機、網路設備等,每個鄉鎮1.2萬元,49個鄉鎮共58.8萬元。
2.縣、區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費,每個縣、區5萬元,共40萬元。
3.縣、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編制費,每個縣、區1萬元,共8萬元。
4.縣、區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建設,每個縣、區1萬元,共8萬元。
5.縣、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每個縣、區1萬元,共8萬元。
6.縣、區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建設,每個縣、區1萬元,共8萬元。
7.縣、區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每個縣、區1萬元,共8萬元。
8.市、縣級氣象信息綜合發布平台建設,20萬元。
9.鄉鎮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led屏,2平方米)建設,每個鄉鎮1萬元,共49萬元。
10.村屯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每套0.3萬元,共185.7萬元。
11.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建設,每個縣、區0.2萬元,共1.6萬元。
12.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1000個,共10萬元。
13.鄉鎮2要素自動氣象站改造為4要素,每套2萬元,共48萬元。
(三)中央投資年業務工作經費
1.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工作經費,每套2萬元,共6萬元。
2.鄉鎮天氣預報預警系統建設,每個縣5萬元,共15萬元。
3.自動土壤水分觀測業務工作經費,每套1萬元,共3萬元。
4.農業氣象移動觀測系統業務工作經費,每套5萬元,共15萬元。
5.設施或特色農業氣象觀測基地工作經費,每套2萬元,共6萬元。
6.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平台工作經費,每套3萬元,共9萬元。
(四)地方投資年業務工作經費
1.氣象信息服務站業務工作經費(含氣象助理員補助經費),每站2萬元,共98萬元。
2.氣象信息員補助經費(以獎代補),每人0.2萬元,共123.8萬元。
3.氣象信息員培訓,每個縣2萬元、每個區1萬元,共11萬元。
4.氣象災害防禦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經費,每個縣、區2萬元,共16萬元。
5.鄉鎮和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4要素自動氣象站工作經費,每站0.3萬元,共27萬元。
6.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建設,每個縣2萬元,共6萬元。
7.氣象信息綜合發布平台業務工作經費(含gprs傳輸費、信息費等),每個縣10萬元,共30萬元。
五、進度安排與考核指標
(一)2011年進度安排與考核指標。
撫順縣:縣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鄉鎮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選擇2個鄉鎮的所有村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編制印發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縣級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建設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4要素自動氣象站17套。
清原縣:縣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鄉鎮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縣政府出台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禦等專門檔案;建設縣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綜合發布平台;布設125個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14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編制印發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縣級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開展社區(村)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製作發放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明白卡和氣象防災減災明白卡共5.3萬張;建立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建立學校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和氣象科普示範村;完成縣玉米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完成水稻低溫冷害農業氣象災害區劃;完成中草藥龍膽草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完成溫室大棚雪災風險區劃;建立中草藥氣象觀測基地,安裝多要素自動氣象站1套和視頻監視系統1套;建立縣級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平台;建設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在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建設4要素自動氣象站10套;完善鄉鎮天氣預報預警系統;建設1套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
新賓縣:縣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鄉鎮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建設縣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綜合發布平台;選擇2個鄉鎮的所有村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編制印發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縣級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建立縣級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平台;建設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在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建設4要素自動氣象站12套;完善鄉鎮天氣預報預警系統;建設1套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
新撫區:區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明確代管氣象工作的部門;鄉鎮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1個鄉鎮的所有村布設氣象
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
望花區:區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明確代管氣象工作的部門;鄉鎮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1個鄉鎮的所有村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氣象災害風險庫。
東洲區:區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明確代管氣象工作的部門;鄉鎮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選擇2個鄉鎮的所有村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氣象災害風險庫。
順城區:區政府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明確代管氣象工作的部門;鄉鎮建設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選擇2個鄉鎮的所有村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
撫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區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明確代管氣象工作的部門;鄉鎮有氣象信息服務站(有場所、設備、氣象助理員,建立制度)、村設氣象信息員;選擇2個鄉鎮的所有村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
市氣象局:承擔撫順縣、新撫區、望花區、東洲區、順城區、撫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信息製作發布等任務;建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綜合發布平台;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平台;鄉鎮天氣預報預警系統;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
(二)2012年進度安排與考核指標。
撫順縣:村屯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總量達到70個;建設8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制訂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建設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14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
清原縣:全部行政村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修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設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20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建設農業氣象移動觀測系統。
新賓縣:村屯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總量達到130個;建設15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制訂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建設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20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建立農業氣象觀測基地,安裝多要素自動氣象站1套和視頻監視系統1套;建設農業氣象移動觀測系統。
新撫區:建設1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制訂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建設;編制印發區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8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
望花區:建設1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制訂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建設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編制印發區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8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
東洲區:村屯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總量達到46個;建設4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制訂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建設;編制印發區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10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
順城區:村屯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總量達到43個;建設3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制訂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建設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編制印發區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10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
撫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村屯布設氣象災害預警大喇叭,總量達到40個;建設3個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制訂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風險區劃;建設氣象災害防禦人員動態庫;編制印發區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開展暴雨等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編制區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建立農業、水利、民政、氣象等部門信息共享平台;設立100個氣象災害危險地區警示牌。
市氣象局:建立農業氣象觀測基地,安裝4要素自動氣象站1套和視頻監視系統1套;建設農業氣象移動觀測系統;12個鄉鎮2要素自動氣象站改造為4要素。
(三)2013年,完成其它建設任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縣、區要高度重視“兩個體系”建設,制定工作方案,加強組織協調,落實工作責任,強化監督檢查,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兩個體系”建設任務如期完成。各級發展改革、財政、經濟與信息化、教育、文化廣電、氣象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推進“兩個體系”建設。
(二)加強合作,提高效益。民政、環保、國土資源、水利、農業、衛生、林業、氣象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建立氣象及氣象次生、衍生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機制,實現相關災情、險情等信息實時共享,實現氣象信息服務站一站多用、共建共享、共同培訓信息員隊伍。
(三)落實經費,保障建設。各縣、區要將氣象災害的防禦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兩個體系”建設經費和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氣象部門要加大向省氣象局和中國氣象局爭取“兩個體系”建設經費。
(四)督促檢查,加強考核。市政府與各縣、區簽訂“兩個體系”建設目標責任書,納入績效管理考核。市政府督查辦會同市氣象局檢查各縣、區“兩個體系”建設工作,定期通報。
(五)加強宣傳,引導發展。各縣、區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媒體,加大對“兩個體系”建設的宣傳,為搞好“兩個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切實加強農村氣象科普工作,普及農民防災避險常識和增強全市農村抵禦氣象災害能力,將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害降到最低,財產損失降到最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附屬檔案:1.撫順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經費測算表(略)
2.撫順市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工作經費測算表(略)
市氣象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