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日報

撫州日報

《撫州日報》系中共撫州市委機關報,對開四版(周五八個版),周三和周五《周末》彩版印刷,發行量9.6萬份,大部分發行本市11個縣區,少部分發行華東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撫州日報
  • 語言:中文
  • 類別:機關報
  • 主辦單位:中共撫州市委
  • 創刊時間:1952年元月1日
  • 出版周期:周刊
  • 發行量:9.6萬份
歷史沿革,報刊版面,領導班子,內設機構,取得榮譽,通訊地址,

歷史沿革

撫州日報撫州日報
《撫州日報》系中共撫州市委機關報,1952年元月1日,撫州地委機關報《撫州農民》正式創刊,始為五日刊,直版排文,四開四版;1957年4月1日,《撫州農民》停刊,於1958年2月18日復刊,並更名為《贛東報》;1967年1月又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直至1982年1月再次復刊,初為周雙刊,四開四版,1994年增至周六刊。1995年1月1日,《贛東報》易名《撫州日報》,次年同日,擴為對開四版大報。

報刊版面

《撫州日報》系對開四版。第一版為要聞版。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國際國內重大新聞開展報導,設有“今日關注”、“新聞現場”、“撫河說評”、“政務看台”、“今日東”、“昨日速遞”等欄目。第二版為綜合新聞版。圍繞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報導民眾關心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新聞及熱點難點問題,設有“實用新聞”、“身邊事你來說”、“奇事趣聞”、“市容點擊”、“熱線追蹤”、“熱線提醒”等欄目。第三版為組合專刊版。周一為《時事*交通安全》版,周二為《時事*鄉村》版,周三為《時事*學習實踐》版,周四為《時事*牡丹亭》版,周五為《時事*博覽》版,周六為《才鄉教育》版,周日為《時事》版。第四版為廣告與經濟專版。星期一為《理財》版,星期二為《健康》版,星期三為《撫州樓市》版,星期四為《時尚》版,星期五為《美食園》版,星期六為《消費》版,星期日為《家居》版。
《撫州日報》還辦有彩報《周末》,對開四版,星期五見報。關注百姓,關注生活,以文化、休閒、娛樂為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報社的硬體和軟體建設發生了顯著變化。有了新聞大樓,有了自己的排版印刷系統,使用了彩印設備。高科技引入采編工作,建立了區域網路,告別了紙與筆。固定資產逐年增長。

領導班子

《撫州日報》是中共撫州地委機關報,系地委直屬正處級事業單位,由鐘天兵擔任總編輯。社領導班子分設黨委和編委。
書記江曉初、副書記鐘天兵,成員有王曉建、湯對堂、鄭常敏。總編輯鐘天兵,副總編輯王曉建、湯對堂,委員黃小明、何建江、周潔、黃萍萍。
撫州日報社為市委直屬正處級事業單位。編制55名,現有員工90人(含編輯部、出版部、廣告中心),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4人,中級13人。
撫州日報

內設機構

總編室、綜合新聞部、專刊部、記者部、群工部、新聞研究室、廣告中心、出版部、黨委辦公室、社長辦公室、財務部。
《臨川晚報》系《撫州日報》子報, 2002年5月由臨川區委機關報上劃,正科級事業單位,編制25人。報紙經營實行市場化運作。
撫州日報社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探索管理制度創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進競爭機制,實行了全員競聘。內部建立了系列管理制度,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此外,報社不斷加強員工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為促進撫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社辦報人的不懈努力,各項工作都取得一定成績,可謂是一年一個樣:1992年底,一套雷射照排設備取代了鉛字凸版印刷術,實現大螢幕組版和膠印機印刷;1995年初建立地面衛星接收站,使報紙提高了時效性又擴大了信息量;年底,一棟以自籌資金為主、高達十層、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的新聞大樓竣工並交付使用;1998年6月投資購進一批電腦,在全省地市報中率先實現新聞采編網路化。

取得榮譽

在新聞報導方面,亦是碩果纍纍:自復刊以來,我報有80餘篇新聞作品獲得省級以上好新聞獎,還有不少論文、散文、報告文學被收入國家級書刊,其中1983年9月,我報記者在廣昌拍攝的“全國追捕‘二王’”照片,在全國引起轟動,成為國家檔案局、新華社資料室和遼寧圖片社的珍貴資料。

通訊地址

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