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MCU(英文: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泰文 มหา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ราชวิทยาลัย)是泰國曼谷時代早期的教育組織,已有100多年歷史。創辦人泰國國王為出家眾和在家眾就讀所需而設立,不僅為佛教及國家辦教育,同時也是泰皇和教育領袖僧眾的互動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 英文名: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 簡稱:摩大
  • 所屬地區:泰國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佛學
  • 主要院系:佛學院、人學院、師範院、社會學院
辦學背景,辦學理念,院系設定,存在問題,過去問題,當下問題,辦學成果,學術交流,結言,

辦學背景

自古代以來,泰國的教育系統,有佛教寺院的僧眾治理,以及宮廷的合作贊助,“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也不例外。
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在泰國,“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是其中一所佛教高級教育機構,由泰國著名的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King Rama V Chulalongkorn C.E.1862-1910) 所創。由於朱拉隆功大帝將在宮廷內,為出家眾就讀佛學辦理課程,便由玉佛寺1搬到摩訶塔寺(Mahathat Temple),並在最初佛歷2432年(C.E.1889年)命名為“摩訶塔學院”(Mahathat College)。“學院”(College)一詞,也是第一次在泰國使用。時至佛歷2439 年(C.E.1896 年)9月13日,朱拉隆功大帝更“摩訶塔學院”之名,改賜“摩訶朱拉隆功學院”(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為學習佛學三藏與高等教育悉力2。拉瑪五世以自己的名字,賜奉佛教教育,實有其重大意涵義。何以朱拉隆功大帝重視僧伽教育?此問題可溯及拉瑪五世西遊。當時,拉瑪五世是第一位前往西方國家探訪的泰皇,放眼所及,歐洲的各方面發展,令泰皇印象深刻,教育方面尤其如此,這啟發了泰皇對於泰國施行新系統教育計畫的構想。於是,返國後隨即下令興建庠序,並敦請請出家眾至學校授課3,繼而秉承至今。
構成泰國文化的村莊、寺院、宮廷三角,自古以來便有著深刻、緊密的關聯,也可說泰國的基礎文化,大部分就建立在以佛教為核心的基盤上。無論泰皇4或老百姓5,每個佛教信徒的家庭,都會送孩子到寺院,接受教育及出家。朱拉隆功皇帝將貴名惠賜佛教,而創辦摩訶朱拉隆功學院,尤是對佛教虔誠信仰之展示。新創的教育系統,一方面改革泰國傳統教育,套用西方新的教育制度以及課程做為高級教育機構,另一方面亦不捨棄泰國文化以寺院為讀書處所的美意,對於東西文化兼容並蓄。在朱拉隆功大帝關於創設“摩訶朱拉隆功學院”的檔案上,親筆寫有“此地方要創蓋為大眾派(Mahanikaya),要命名為“摩訶朱拉隆功學院”,為出家和在家眾研讀巴利三藏和高級學科”6之語。就在1997年,泰國政府也通過法律,將其擢升為佛教大學(屬於國立大學的自主大學Autonomous University,享有公務之外的權利,且政府每年經費補助)。從“摩訶塔學院”至今日的“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已有120年源遠流長的歷史。

辦學理念

學校的大政方針在於“作為佛教學研究中心、套用新學科發展精神及社會”7。不僅鼓勵學生作佛學研究,同時也在現代化的時潮下,研習其他學科。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發展內在修行和對社會貢獻,兼合創辦人想法“研讀巴利三藏和高級學科”,在法律通過之後,學校政策主要有四個實踐方向:一、培養人才。二、研究與發展。三、對佛教的支援並提供學術資源予社會。四、護持文化。
(一)、培養人才。培養學生九種個性:良好的行為、能產生信仰、追求知識、做為精神和智慧的領袖、處理問題之才能、有信仰能夠為佛教犧牲、切合社會變化、擁有廣闊的世界觀、對自己道德要求。
(二)、研究與發展。強調發展、套用三藏裡頭的言論,創造知識份子在教學中過程的探究精神,解決社會倫理道德問題,並發展有品質的佛教學術。
(三)、對佛教的支援與提供學術資源予社會。透過僧伽事業,讓社會了解佛教的教導,建立民間倫理道德,舉辦研討會、訓練等活動,發展僧眾和佛教人才,培養能力以維護、弘揚佛教。
(四)、護持文化。支持、採用、發展當地學識,作為平衡發展的基礎,使其成為合適的佛教文化研究園地,並對泰國文化感到自豪

院系設定

摩訶朱拉隆功大學下屬有四個學院和一個研究院。學院包括:佛學院、人學院、師範院、社會學院。
由於朱大是性質特殊的佛教大學,學生組成以出家法師為眾,而在家學生亦可報考,此亦遵循早期拉瑪五世王的心愿,希望兩眾皆能到學校就讀。目前學生人數一年多於一年,全國統計約一萬人左右。除曼谷該校,全國各區分部也開授課程,方便國內外當地僧眾以及在家學生學習,此部份計:十所分校、五所僧伽學院、十二所課程研究室、四所學術服務中心,學校招生時間則是每年一月至四月。此外,另有六所國內外的成員分校(Affiliated Institutes)包含韓國(Dongkook Buddhist College at Sonbob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DBCC)10、台灣淨覺僧伽大學 (Ching Chueh Buddhist Sangha University in Taiwan)11、斯里蘭卡(Sri Lanka International Buddhist Acadamy)(SIBA)12、新加坡(Buddhist College fo Singapore),( Brahm Education Centre in Singapore)。去年(2008)畢業學生統計:博士10 位,碩士92 位,大學部1,702 位,共1,802 位13。從開辦大學到現在,能看出學校逐步發展、茁壯。從第一屆四位畢業生到現在將近兩千人,辦理教育工作之艱難,可見一般。

存在問題

過去問題

當初摩訶朱拉隆功學院雖然是泰皇親自創辦,但學校尚未完工,隨即拉瑪五世大帝駕崩,加以其他因素,學校停頓了約50 年之久,至第57 任摩訶塔寺主持Pra Phimolatham (Choi Thanadatta)大師,重啟接續承辦,從那時候原本的“學院”,進一步改制為“大學”,持續開課至今。學校停頓的那一段時間,泰國已歷經三位國王,政治制度也從君主主義改為民主主義(拉瑪七世時C.E.1893~1941改)。雖然停頓50 年後,在Thanadatta 大師及諸位長老的努力下,重新開辦,但當時政府對畢業學生的學歷,不予承認。原因有多方面例如:學校的校區機構、人數、課程、經費等部份仍不夠穩健,加以政治動盪,政府更迭,導致學校多次向法律申請批准,遲遲未果。學歷的不認可,畢業生國內升學無門,需要升學的學生,得靠自己的能力往國外去就讀。此外,這也讓學校發展遲緩,沒有穩定的財政扶持與支援,大部份經濟財源只能都靠佛教徒供養維持。倘若君主主義時代,藉由國王權利的指揮,學歷認可的問題,便迎刃而解。1997 年,在現今拉瑪九世大帝蒲美蓬、Phradharmakosajarn(Prayoon Dhammacitto)校長大法師以及諸位在家、出家徒弟的不斷努力奔走下,政府通過法律,學歷已受承認,畢業生在國內外升學無虞,之後學校各方發展,亦進步快捷。

當下問題

原本學校在摩訶塔寺內只有一座三層大樓,在法律通過之後,學生和工作逐漸增加,原有就讀和上班的地方變得褊狹。此問題,在Phradharmakosajarn( Prayoon Dhammacitto ) 校長領導下,學校計畫擴校到曼谷郊區(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Wangnoi District Ayutthaya) 14,並以此地作為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總部。1999 年動工至今,已過十一個年頭,目前仍繼續拓展興建。費用支援來自於政府、信徒、以及國外的佛教團體等公德主。學校擬將大學及寺院並建,預計容納一萬人以上學生,在此就讀,而創辦形式主要以古印度名校那蘭陀佛教大學為借鏡。此外,學校也考慮外籍生至朱大學習,而無可避免地,語言的溝通與理解將造成學習上的一大挑戰,職是之故,朱大預計籌設“國際佛教學院”(International Buddhist Studies College),在同一個地方以國際語言來授課例如:英文、中文…等。學校的新觀念不只為了讓國內學僧及在家眾就讀,更要提供全世界人研讀,希望透過不同國家的學生研究,把佛教的教義傳到全世界,並讓此地如實成 “為出家和在家眾研讀巴利三藏和高級學科”,一如拉瑪五世創辦人的心愿。近年來學校統計學士、碩士、博士學生人數如下;

辦學成果

2007年統計
佛學系: 學士3954人;碩士810人;博士67人。
師範系: 學士1236人;碩士57人。
人學系: 學士1059人;碩士25人。
社會學系:學士2881人;碩士84人。
綜合:10173人

學術交流

朱大與學術
作為佛教大學,巴利三藏是研究佛學不可或缺的課本,朱大完整收藏三套“巴利三藏朱大版”(Mahacula-Tepitakam) 22泰譯一套,巴利原文一套,另一套原文“巴利三藏註解書朱大版”(Mahacula-Atthakatha)。註解書泰譯乃在進行翻譯中末完成,若完成便有四套巴利及註解書豐富的巴利佛學,提供給佛教學界參考。除了翻譯工作,在一般學術交流上也有國際研討會或者泰國電視上播放的節目等活動23,推廣佛教及佛教學術貢獻予社會。而對畢業論文有興趣者,也可以在網路上閱讀所有畢業生論文24,畢業論文一來能夠培養佛教人物作學術,二來能讓社會懂得佛教的義理和真理,這也是按照佛陀教導“諸位比丘!去吧!去遊行吧!為了人間利益,為了人間安樂,為了慈憫世間,為了諸天、人的利益、義利、安樂”25以現代的方式進行弘揚、推廣佛教的工作。
七、學生活動與社會福利
學校大學部課程在每個系共有150-160學分,其中50個學分的佛學課為必修,其他依各系規定選修。在禪修方面,除了課堂禪修課(Buddhist Meditation I-VII)練習之外,學校每年也安排學生到森林、寺院或學校禪修中心舉辦禪修活動,大學部每一年10日,碩士全修30日,博士全修45日,以培養學生的禪修基礎能自修或教導他人。國內的學生修課完畢,在第五年必到社會服務實習一年,再參加畢業典禮。實習方式依各地方要求或學校規劃安排,例如:教書、在偏僻山上給住山裡的人弘法(Dhammacarika)26。另外,在暑假時間,學校也鼓勵同學到全國各地舉辦短期出家活動,讓小朋友有機會來接近佛教,讀佛法和練習禪修;或緊急狀況發生例如海嘯(Tsunami)也有自願同學們以及學校老師到泰國南部救助難民,安慰受害者,安頓遷住寺院,以及提供食物用品27,或協助鄰居國家(如去年緬甸風災28)幫助。
在一般社會學校里,無論國小、國中或高中,政府鼓勵學校並補助經費辦理“僧伽在學校教導道德”計畫,讓學校負責、管理、訓練校內外的僧伽學生當老師到學校教書授課。此計畫的出家老師分散於全國,曼谷與郊區764位,北部117位,東北部665位,中部1864位,東部659位,西部565位,南部461位,一共有5095位29。此外,朱大該校在1958年起,創辦“星期天佛教學校”(Buddhist Sunday School)30提供一般課程和佛學課程讓小朋友來學校以及分校讀書。
朱大與國際會議
目前朱大與國際交流日益繁盛,由現任Phradharmakosajarn ( Prayoon Dhammacitto)校長以及各國宗教和佛教團體一起團結努力推並舉辦各式佛學相關活動,例如:1.) 佛教高峰會議(Buddhist Summit 9~11-11-1999),2.)世界宗教領袖會議(The World Council of Religious Leaders12~14-6-2000)313.)世界和平少年會議(World Yuth Peace Sumit 24~29-2-2004)32,4.) 國際衛塞節會議 (25-5-2004)33,5.) 紐約衛塞節聯合國總部會議(1-6-2004),6.) 南北
傳佛教會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avada and Mahayana Buddhism16~20-7-2004)34 ,7.) 國際衛塞節會議(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nference on the 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18~21-5-2005)35,8.) 國際衛塞節會議(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nference on the 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7~10-5-2006)36,9.)國際衛塞節會議(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nference on the 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26~29-5-2007),10.)國際衛塞節慶祝(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Celebrations 18~19-5-2008)37,11.)國際佛教大學協會會議(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Universities Conference)38。在2009今年5月4-6日將在曼谷舉辦國際衛塞節會會議(The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United Nation Day of Vesak ICUNDV)39由朱大與各方國際組織單位合作,一顯佛教團結力量。朱大不能獨自工作或單獨成長,而需要包容、團結更多朋友,互相了解、互相鼓勵,為了社會平安、世界安樂努力。

結言

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進行的事業、理念和展望,簡略而言可分為兩大類:
一、校內培養人物、學術等工作,二、完成往外弘法、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任務。思想上雖然隨順社會的變化,但也恪守創辦人的願望,不偷離“此地方…為出家和在家眾研讀巴利三藏和高級學科”的精神。由於100 多年前,泰皇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的明智與遠見,拉瑪五世王預見佛教的生存需要,以配合現代的其他學科套用,但也不忘本修行和佛學三藏裡頭的教導。如何套用它指導人間、社會甚至帶給世界和平,給予後人安樂,已不限於朱大的任務,而是每一位真正想要世界和平者任務。
作者:阿難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