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蘇爾戰役

摩蘇爾戰役

摩蘇爾戰役是一項於2016年10月17日開始,伊拉克政府經過多月準備後,向伊斯蘭國發動以收復摩蘇爾為目標的攻勢。參戰的伊拉克政府軍及親政府部隊合計約30,000人。這是美國作戰部隊五年前撤離伊拉克以來,在伊拉克境內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伊拉克政府軍的行動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空襲支援,以及佩什梅格、遜尼派部族力量和什葉派民兵的協助。

2017年7月9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布伊摩蘇爾全城解放。整場戰役最終耗時9個月,幾乎是計畫用時的4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蘇爾戰役
  • 外文名:Battle of Mosul
  • 參戰方:聯軍:10萬人極端組織:1萬人
  • 地點: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
  • 時間: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7月9日
  • 傷亡:聯軍6000傷亡,極端組織5000+
  • 性質:反恐戰爭
戰爭經過,戰爭起因,戰爭準備,戰役經過,各方態度,戰事背景,為何難打,

戰爭經過

戰爭起因

2014年6月,極端組織攻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開始長達兩年極端統治。
2016年11月初,東路的伊拉克特種作戰部隊攻入摩蘇爾城內。
2016年11月13日,伊拉克軍收復位於摩蘇爾以南的著名亞述遺蹟尼姆魯德
2016年11月23日,西路的人民動員切斷摩蘇爾通往敘利亞的一條道路。
2017年2月25日,摩蘇爾郊區,伊拉克特種部隊車輛門窗上滿是ISIS留下的彈孔。
2017年2月26日,伊拉克空軍直升機在摩蘇爾郊區向ISIS武裝分子發射飛彈。
2017年3月3日,伊拉克特種部隊士兵擊斃了一名ISIS自殺式炸彈襲擊者。伊拉克特種部隊士兵步行在摩蘇爾的一條街道上與ISIS戰鬥。
2017年3月4日,伊拉克特種部隊士兵在摩蘇爾射擊ISIS武裝分子操作的無人機。
2017年7月9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布伊摩蘇爾全城解放。整場戰役最終耗時9個月,幾乎是計畫用時的4倍。

戰爭準備

為了收復它,伊政府聯合庫爾德武裝約三萬人,配備坦克,裝甲車及國際聯盟的空中打擊。

戰役經過

201610月17日,伊拉克總統阿巴迪宣布收復戰役打響。僅一周的戰鬥,擊斃恐怖分子700餘人,伊安全部隊距離城區不到2公里。
2017年2月21日,伊拉克聯合行動指揮部發表聲明說,反恐部隊和聯邦警察部隊等從摩蘇爾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向盤踞在那裡的“伊斯蘭國”等武裝人員發動攻擊,收復了城市外多個村莊,已抵達摩蘇爾國際機場外圍。摩蘇爾戰役已經進入最後、最艱難階段。
摩蘇爾戰役

各方態度

土耳其
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羅表示土方強行介入摩蘇爾。對此,伊拉克表示反對。
法國
法國總統奧朗德24日表示,法方將幫助伊從空中打擊極端組織。

戰事背景

四個月前,數以千計的伊拉克和庫爾德部隊在美國,法國,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下開始大規模行動,收復被ISIS占據的伊拉克第二大摩蘇爾城。在伊拉克摩蘇爾的一場戰鬥中,一名男子哭泣,他攜帶他的女兒逃離ISIS控制區。
大約兩個星期前,伊拉克政府部隊在確保東部地區安全後開始進入ISIS占領的摩蘇爾的西半部。圖為2017年3月6日,伊拉克部隊空襲摩蘇爾西部,產生了煙霧。
伊拉克摩蘇爾伊拉克摩蘇爾

為何難打

速決戰淪為持久戰,攻城戰緣何久拖不決
2016年10月17日,在美國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支援下,伊拉克政府軍集結反恐特勤隊、聯邦警察部隊、部落武裝等10萬餘人,對摩蘇爾發動大規模進攻。據情報顯示,當時防守摩蘇爾的武裝分子不足8000人,其中1500至2500人部署在城市外圍防禦圈,3000至5000人在城內設防。據此,伊軍豪言在2016年年底前收復摩蘇爾,當時的歐巴馬政府也希望在2017年1月20日換屆前結束戰鬥。
然而,截至2017年年1月底,伊軍僅攻占了摩蘇爾東部城區。整場戰役最終耗時9個月,幾乎是計畫用時的4倍。背後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城市作戰能力勝於伊軍。伊軍人數雖多,但多半是“速成品”,訓練水平有限,而且相當一部分人以參軍為謀生手段,求勝欲望不強。反觀“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冷酷無情,作戰經驗豐富,許多中高級頭目來自薩達姆時期的精英部隊。
作戰中,武裝分子採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戰術戰法。他們大量編組混合精幹的作戰小組,採取打了就跑的策略,不斷消耗伊軍實力;廣泛部署狙擊小組殺傷牽制伊軍,同時使用加固型汽車炸彈摧毀伊軍裝甲目標,發揮震懾作用;大量布設陷阱、障礙物和簡易爆炸裝置,使伊軍寸步難行;使用民用無人機實施偵察,引導迫擊炮曲射火力實施精確打擊;以喬裝打扮等方式頻繁發動出其不意的反擊,反覆爭奪丟失陣地,等等。此外,武裝分子還卑劣地以平民為“人肉盾牌”,禁止平民撤離,故意把指揮所、射擊陣地設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甚至強迫平民進入狙擊陣地,限制了聯軍運用空地優勢火力。
其次,摩蘇爾城區很大且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整場戰役的作戰地域包括主城區和周邊村鎮。主城區內約有20萬棟建築,便於武裝分子藏匿打巷戰,伊政府軍幾乎需要排查每一棟建築物。特別是摩蘇爾的老城區,有5000多棟建築,人口密集,街道狹窄彎曲,車輛無法通行,攻城部隊只能徒步作戰。而且,許多老式建築建有地下通道,經過武裝分子的長時間改造,形成了龐大的地下坑道體系,能夠使武裝分子有效避開偵察,靈活機動兵力。
最後,伊軍對形勢估計不足,作戰初期採用了錯誤的戰略指導。雖然伊軍和聯軍領導層清楚摩蘇爾爭奪戰將異常激烈,但還是低估了武裝分子的實力和決心,認為一旦攻城部隊大兵壓境,輔以強大的空中火力打擊,武裝分子將潰敗出逃。基於上述判斷,伊軍採取“圍三缺一”的戰法,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實施向心攻擊,迫使武裝分子從西面撤離,以期在城市外圍開闊地予以殲滅。然而,作戰過程中,武裝分子不僅沒有棄城潰逃,反而利用西面通道實施補給和增援,從而延緩了戰役進程。
從進攻受挫到徹底收復,伊軍為何最終能贏
2014年6月,面對數百名武裝分子進攻,重兵防守的摩蘇爾幾天內即告淪陷。2年後,還是在摩蘇爾,伊軍雖經歷初期挫折,但穩紮穩打、作風頑強,表現猶如兩支截然不同的軍隊。是什麼促成這種脫胎換骨式的變化呢?
其一,戰前充分造勢,注重攻心奪志。自去年6月開始,伊軍花了整整4個月進行戰前準備。兵力準備上,他們集結了3個陸軍師、1個快反師以及反恐特勤隊和聯邦警察部隊等精銳力量,使雙方兵力對比達13∶1。力量部署上,他們以第9裝甲師配合反恐特勤隊從東面實施主要攻擊,陸軍第5師、快反師和聯邦警察部隊配合第16師和庫爾德武裝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攻擊,什葉派民兵則負責在摩蘇爾以西外圍設防,形成合圍之勢。
形成有利態勢後,伊政府軍頻繁向摩蘇爾城區散發傳單,發動心理攻勢。作戰過程中,他們利用西方媒體優勢積極報導己方戰果,散布武裝分子內部分裂、逃離戰場甚至相互火拚的訊息,同時堅持不公布伊軍傷亡數字,以防部隊士氣下滑。
其二,合理區分任務,靈活調整戰術。考慮到摩蘇爾位於遜尼派聚居區,為避免引發教派衝突,伊軍聯合作戰司令部要求什葉派民兵不參與攻城行動,並規定庫爾德武裝只負責攻占摩蘇爾東區的基督教徒聚居區和沙巴克教派居住村莊。城區攻堅戰中,他們讓善於城市反恐作戰的反恐特勤隊和聯邦警察部隊擔負主要攻擊任務。待其突破武裝分子據點後,伊正規軍和遜尼派武裝迅速跟進,負責清剿殘敵和安全警戒。
與此同時,伊軍還根據敵軍特點和戰場情況變化及時調整戰術,確保對症下藥。例如,當攻城部隊屢受敵狙擊手襲擾時,迅速從快反師抽調狙擊力量協同一線部隊作戰,負責消滅敵狙擊小組。攻堅階段,頻繁出動反恐特勤隊實施夜間突襲,深入敵占區清除敵重要頭目,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其三,加強溝通協調,確保形成合力。一方面,緩和政府軍、庫爾德武裝、什葉派民兵和遜尼派武裝之間的矛盾,加強協調溝通,增強打擊“伊斯蘭國”統一戰線的凝聚力。作戰期間,庫爾德武裝作戰勇猛,為伊正規軍從東面突入摩蘇爾提供了支援。同時,什葉派民兵也表現積極,完成了外圍阻擊任務,切斷了摩蘇爾與塔爾阿法的補給線。
另一方面,通過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聯絡機制,協調聯軍對伊軍的支援行動,及時獲取必要支援。此役,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9國空軍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戰役發起頭3天,聯軍飛機每8分鐘投下1枚精確制導炸彈,空襲力度前所未有。除了前沿部署“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伊軍營級部隊嵌入軍事顧問外,聯軍還在第一時間回響伊軍戰場請求。例如,戰役發起第3天,聯軍火速向伊軍提供了反無人機裝備,有效消除了無人機威脅。據報導,戰役發起頭2天,武裝分子每天出動無人機60多架次,遭到干擾機壓制後,每天只能出動5至8架次。
從占領區變成解放區,摩蘇爾能否迎來平靜
對“伊斯蘭國”而言,丟失摩蘇爾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摩蘇爾戰役後,該組織在伊拉克的占領區已縮減70%。過去兩周,伊軍正全力搜捕漏網之魚,同時積極調兵遣將,準備一鼓作氣收復基爾庫克和安巴爾省剩餘地區。
然而,眼下也許還不是伊軍舉杯歡慶的時刻。清除爆炸裝置、搜剿殘餘勢力需要數周甚至數月時間。特別是考慮到反恐特勤隊的戰損率超過25%,一旦該部隊撤離摩蘇爾進行休整,武裝分子可能會趁機捲土重來。
從更大的視角看,“伊斯蘭國”目前仍控制著伊拉克、敘利亞兩國多個地區,並且已在阿富汗、利比亞、埃及等地建立勢力範圍,生存空間依然較大。此外,戰場上的失利不代表其意識形態的結束。一旦摩蘇爾重建工作進展不順,或者伊拉克政府不改變對遜尼派聚居區的政策,那么“伊斯蘭國”組織可能會改頭換面死灰復燃,屆時摩蘇爾的天空恐將再次硝煙瀰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