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三絕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祁陽浯溪摩崖石刻,保存著自唐至民國歷代名人的詩、詞、書、畫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詩人元結撰文、書法家顏真卿大字正書的《大唐中興頌》,因文章、書法、摩崖之石都極佳,世稱“摩崖三絕”,其年代之古、碑面之大、字數之多、文章之奇、書藝之妙、現狀之完整,飲譽中外。明代曹來旬詩讚:“元頌雲煙靄,顏書金玉輝,山川無秀麗,天下看來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摩崖三絕
  • 地理位置:祁陽浯溪
基本信息,原文,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祁陽浯溪摩崖石刻,保存著自唐至民國歷代名人的詩、詞、書、畫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詩人元結撰文、書法家顏真卿大字正書的《大唐中興頌》,因文章、書法、摩崖之石都極佳,世稱“摩崖三絕”,其年代之古、碑面之大、字數之多、文章之奇、書藝之妙、現狀之完整,飲譽中外。明代曹來旬詩讚:“元頌雲煙靄,顏書金玉輝,山川無秀麗,天下看來稀。”

原文

大唐中興頌有序
尚書水部員外郎兼殿中侍御史、荊南節度判官元結撰
金紫光祿大夫、前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書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陷洛陽;明年,陷長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於靈武。明年,皇帝移軍鳳翔,其年復兩京,上皇還京師。於戲!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於歌頌。若今歌頌大業,刻之金石,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頌曰:
噫嘻前朝,孽臣奸驕,為昏為妖;邊將騁兵,毒亂國經,群生失寧。大駕南巡,百僚竄身,奉賊稱臣。天將昌唐,翳睨我皇,匹馬北方。獨立一呼,千麾萬旟,戎卒前驅。我師其東,儲皇撫戎,盪攘群凶。復復指期,曾不逾時,有國無之。事有至難,宗廟再安,二聖重歡。地辟天開,蠲除襖災,瑞慶大來。兇徒逆儔,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勞位尊,忠烈名存,澤流子孫。盛德之興,山高日昇,萬福是膺。能令大君,聲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東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齊;可磨可鐫,刊此頌焉,何千萬年!
上元二年秋八月撰 大曆六年夏六月刻
元結是唐代文學革新運動即古文運動的急先鋒,顏真卿是書法革新的首倡者,二人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合作撰書此頌,自是珠聯璧合,最具權威性,並且元顏二公青年時代即成道義之交,魯公這才不遠千里來到浯溪,摩崖書石。此碑更可以說是二公同心同德的結晶。後人以元頌文奇為一絕,顏書字奇為一絕,宋代皇祐年間祁陽令齊術又以摩崖石奇為一絕,建“三絕堂”以護之,並請永郡推官孫適作《 三絕堂記》以志之,這可以說是“摩崖三絕”正式得名之始。
元頌文奇為一絕。此篇是元結有代表性的、為人傳誦的作品,可以說是他的文學革新的典範之作。“序”不用駢文而用散文體寫,詞語樸素、明暢。僅用45個字,不但把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始末經過交待清楚,並把它的歷史本質揭露無遺。“頌”是韻文,內容和形式上都大破陳規,大膽革新。從內容上看,不一味諛頌,而是有頌有譏,名頌實譏。從形式看,不用偶句、四句一韻,而是三句一韻;不是一段一韻,而是依內容需要,各段韻數多少不等;不求每段平仄間韻,而是全頌平韻到底;一句之中,更不追求平仄相錯,也不講究對仗;全頌不飾詞藻,不用典故。總之,此頌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文風的,這就是文奇一絕。全頌十五韻,共分五層,首層三韻,敘“安史之亂”的因果;次層四韻,敘平亂、中興經過;三層卻又只二韻,贊唐中興;四層也只二韻,褒貶忠奸;末層四韻,敘作頌刻石的目的。每層韻數多少不齊,完全服從內容的需要,讀來卻顯得莊重嚴肅,朗朗上口,這在當時,確實是別具一格的創舉。
作頌的目的,原是以史為鑑,明頌實譏,即明頌肅宗中興,實是暗譏玄宗中衰,總結“安史之亂”的起因,用以教育後世引以為戒。安史之亂後,唐室並未中興,宋代書法家米芾在“中興頌”碑旁的詩刻指出:“胡羯自乾紀,唐綱竟不維。可憐德業淺,有愧此碑詞。”“中興頌”碑的左側有一塊石鏡,明初的解縉有《鏡石》詩:“水洗浯溪鏡石台,漁舟花草映江開。不如元結中興頌,照見千秋事去來。”
顏書字奇為一絕。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主張“復北碑之法,革行楷之俗”。《大唐中興頌》就充分顯示了顏字的特點。碑是楷書,卻用了篆隸的筆法,即行筆用篆法,也就是中鋒,一橫一豎,剛勁有力,力透紙背;出筆用隸法,即用藏鋒,撇、捺、勾、勒,能扛巨鼎。字形方嚴正大,結構緊密,間架端正,筆畫平直,氣勢壯闊,韻味渾厚。無弱筆,無危勢;看不厭,比不倒。
碑中簡體字不少,更體現了顏氏書法革新的勇氣。全幅332字,自創簡體字11個,除了調節筆劃的疏密,還創造出特定的意境,更添頌文的氣勢。如:“戎卒前驅”的“驅”,右旁寫成“丘”,古人贊此字“若千金駿馬倚丘山而立”,立意非凡。至於書寫行順,一反自右至左的常規為自左至右,實為舉臂書丹上石,免得寬袖擋住視線的新創舉,更貼切地說還是為了表現“明頌實譏”的碑文內容而特意讓人“正文反讀”。
“中興頌”碑全篇布局充實茂密而又開闊雄壯,字裡行間洋溢著長風忽起、巨浪翻滾的氣勢。標題、序頌,分段提行,精心設計,擺布恰當。文中遇“天、皇”字樣,空格抬頭以表敬意,更得到透氣自然之妙趣,有增章法之完美。如此巨幅傑作,標誌著魯公胸懷之博大,技藝之高超,功力之非凡。“字如其人”。顏真卿以忠義大節,著於史冊。明陶晉儀評顏氏:“罵賊而死,惟其忠貫白日,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誠然,顏書《大唐中興頌》,流動而又剛健的運筆,秀麗而又圓潤的點畫,落落大方而又平整堅實的結構,形成質樸雄強的氣勢,有如一曲剛勁有力的正氣之歌,顯示出作者“立朝正色,剛而有禮”的風度,實令人百看不厭,餘味無窮,感慨萬千。
浯溪摩崖《大唐中興頌》,是顏真卿63歲時所書,實為顏體最成熟、顏氏生平最得意的唯一巨幅作品。唐以後歷代書家無不為之傾倒。可謂“豐碑讀一過,百拜不能休”。宋黃庭堅詩:“春風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
摩崖石奇為一絕。浯溪範圍不大,卻小巧玲瓏,水清石峻,別有幽趣。碑石在浯溪注入湘江的會口處,宋詩人楊萬里說它“下則深潭無底而正黑,上則危石對立而欲落,飛鳥過之,不敢立足。”元結在頌文末尾也說過:“湘江東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齊。可磨可鐫,刊此頌焉,何千萬年!”這高、大、陡、險的頑然巨石,正是摩崖刻石所在。確實稱得上是“石絕”。
浙江紹興蘭亭以王羲之書《蘭亭序》而名天下,湖南祁陽浯溪以顏真卿書《大唐中興頌》而揚寰宇,兩地各以名家佳構及風景宜人而媲美。浯溪尤以遍境是碑,且碑刻詩翰,歷代名家輩出,流派紛呈。千百年來,無代不詩,無代不書,無石不刻,誠神州少有,唯此為盛,確實是祖國優秀傳統文化長河中一泓清泉,迤邐而來,折射出我們民族渴望中興強盛的偉大精神。在文明昌盛的今天,願她吮吸新時代的陽光雨露,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地圖信息

地址:永州市祁陽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