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包山

搶包山

搶包山是香港地區的民間歲時風俗,流行於香港長洲。起源於清朝中期,由粵東海陸豐人傳過去,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搶包山於每年春天打“太平清醮”結束後開始。善男信女門用麵粉蒸許多包子,在北帝廟前砌成一座座“包山”,用來供奉神靈。人們在一聲號令後便趕快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掛在包山上的包。村民認為這些包子吃得越多,福氣越大,所以人人爭先恐後,甚至打架。自78年以後,政府下令停辦搶包山活動,改為分派形式。2005年起恢復舉辦搶包山活動,定於香港每年四月初八佛祖誕辰日公眾假期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搶包山
  • 外文名:Grab bag mountain
  • 時間:18世紀清朝中期
  • 目的 :酬謝神恩
  • 祭品:幽包
歷史,傳統,現代,章程,比賽服裝,比賽規則,比賽程式,惡劣天氣,申奧項目,遊戲介紹,玩法說明,遊戲特性,遊戲技巧,重辦意見,

歷史

據說早於18世紀清朝時期,長洲已有搶包山的活動。當時島上發生瘟疫,死了不少平民,據說後來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才得已制止。而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遊行驅趕瘟神,其後每年舉行,成為太平清醮。而於太平清醮中,設立了三座由包子積成的包山,供居民搶奪,傳統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氣就越高。不幸的是,在1978年的搶包山中,300多人從四面八方攀上包山搶包,而其中一座包山因不勝負荷而塌下,導致24人被壓斷手腳受傷。香港政府便因此而禁止了這項活動,改以派包代替,以策安全。直至2004年,長洲居民曾申請重辦,但因與政府未能就安全方面達成協定而未能成功。2005年,長洲政府終作出讓步,接納居民提出的條件,令搶包山活動重現
搶包山

傳統

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北帝廟前會有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包山高約13米,僅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約16000個包子。包子名為“幽包”,是一種曾被貢神的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又叫“平安包”。搶包山通常會在太平清醮的最後一晚舉行。在村長一聲號令後,過百名男子便會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包子。按照傳統說法,取得越多包子,福氣就越高,於是搶包山的人你推我擠,情況通常都十分混亂,爭先恐後,甚至不時出現“疊羅漢”,險象環生。數分鐘內,數以萬計的包子便一掃而空,搶得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其他居民。
搶包山搶包山

現代

2005年5月16日凌晨零時,停辦了26年的搶包山終告重辦。現代搶包山與傳統搶包山相比,在包山構造及攀爬方法上有不少分別。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依舊放於長洲北帝廟前。可是高14.42米的包山,由結構工程師認可的物料和方法搭成,內部的支撐結構為鋼架,外部配上沒有支撐用途的竹枝,以保留傳統風情,造價約57萬港元。而包山的構造上取得香港屋宇署、香港建築署、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攀山總會的意見及支援,以確保包山的安全。每個包山只掛上了6000多個包子,而包子改印“平安”二字,寓意沒有意外發生。至於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總會的攀包山及防墮安全訓練,而且必須佩戴安全繩。包山底部會鋪上軟墊,即使參賽者跌下亦不會受重傷。經當局嚴格選拔後,只有12個參賽者獲準參與搶包山,但當中有2名為女性。比賽形式方面,12名參賽者須在3分鐘內爬上包山搶包子及返回地面,逾時不能返回地面者作落敗論。包子分為1分、3分及9分3種,9分包子集中近塔頂位置。在限時內搶到總分數最高的參賽者,便可在搶包山比賽中勝出。而比賽場地只容許1000人現場觀賽。2005年冠軍為長洲居民郭嘉明,其正職為消防員,一共搶得51個包子。
搶包山搶包山

章程

比賽服裝

參加者必須穿著及佩帶以下衣物,否則將會被禁止出賽:
a. 寬鬆輕便的服裝;
b. 運動鞋(嚴禁赤腳或穿著皮鞋、登山鞋,釘鞋或涼鞋);
c. 大會提供的安全裝備:安全坐帶、繩環、防墮器、袋子(以裝載「搶包山比賽」時摘取的包子)、號碼布;
d. 貼身皮手套(可自行決定是否穿帶)。

比賽規則

a. 於比賽時間而未能出賽者視自動棄權論。
b. 參賽者嚴禁 帶任何硬物或可作攻擊性武器的物件進行比賽。
c. 參賽者不得 帶任何電子設備進行比賽。
d. 賽前必須繫上大會指定的安全帶。
e. 賽前必須由裁判員檢查安全裝備。
f. 對於安全裝備穿著不符合要求的參賽者,裁判員有權禁止其進行比賽。
搶包山搶包山
g. 準備攀登包山前必須雙手下墜,雙腳踩地。
h. 當裁判員發出「開始」訊號,參賽者才可以開始向上攀爬。
i. 如有參賽者偷步,裁判將於比賽結束後告之偷步者,並通知其成績將被取消。
j. 參賽者只允許向上攀爬,嚴禁橫攀。
k. 嚴禁藉助攀山繩及防墮器攀爬。
l. 不得藉助他人身體協助攀爬、不得拖拉他人衣物及安全裝備,不得踩踏他人身體的任何部位。
m. 參賽者必須沿攀山繩返回地面,中途不得解除任何安全裝備。
n. 違反上述任何一項的參賽者,裁判有權終止其比賽,並取消其比賽及成績。
o. 參賽者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返回地面,並以雙腳著陸方算完成比賽。

比賽程式

1. 「搶包山選拔賽」- 速度賽【挑選頭12名(其中女性參賽者最少占兩名額),以最快速攀至包山的指定高度,並成功拍打訊號物者進入決賽】。
2. 「搶包山比賽」- 計分賽【在指定的時間及範圍內,以摘取包子總分數最高者為勝】。
3. 「搶包山比賽」進行時,裁判員會在指定時間結束前一分鐘發出「最後一分鐘」的訊號。參賽者必須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比賽及返回地面,逾時者成績將不被計算。

惡劣天氣

a. 如在活動開始前三小時,天文台仍懸掛三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該日活動即告取消。
b. 如在活動進行前及進行期間遇到惡劣天氣,大會有權決定是否繼續進行該活動。

申奧項目

在《麥兜的故事》的中,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李麗珊為香港奪得首枚金牌。麥兜的媽媽希望麥兜也能成為李麗珊第二。麥兜找到了李麗珊的師傅黎根拜師學藝。然而,黎根教給麥兜的,不是帆板,而是搶包山。於是,麥兜的媽媽給奧委會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你有孩子嗎?我有一個孩子,麥兜。他是一個好男孩,他非常懂得搶那些包子。有一天,我看見他搶包山,搶了一個奧運金牌,那便是一個母親能夠有的最大的安慰。孩子的才幹,得到了世界人類的知道,父母願意做什麼的東西都行。於是我寫了這封信給你,雖然你不知道我是什麼微細的東西,但我的孩子很大,很大!有一天,你都會知道。多謝合作。 ”這種天真的想法,真摯的母愛感動了無數中國人,也讓人了解了搶包山。
搶包山搶包山
搶包山進奧運?也許您會覺得很荒謬,這不是一個漫畫中的情節罷了。是的,遊戲和競技的確有區別,但是,其間並沒有無法逾越的鴻溝,許多奧運項目原本也是民間遊戲轉變而來的。至於職業與業餘,業餘更加符合奧運精神。最“原教旨”的奧運憲章,規定運動員一定是業餘的,是遠離金錢的。也就是說,真正的奧運精神,原本距離遊戲更近,距離職業體育更遠。
在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制訂的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中強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業餘性,規定在奧運會上只授予優勝者榮譽獎,不得以任何形式發給運動員金錢或其它物質獎勵。這個規則已經被取消了,但為什麼奧運的"原教旨"中有"業餘"這一條?它的意義是什麼?"業餘",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或時間狀態,更是一種優雅放鬆的生命狀態,一種沒有"業障"的精神性的存在。遊戲為什麼有時候使我們有幸福的感覺,因為它能使我們進入到一種輕鬆灑脫的自在自由狀態,進入到無功利的審美觀照之中。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體育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的產業,商業逐漸控制了體育;除此之外,體育還被視為國家強盛的象徵,國家的力量也大舉進入,最後,體育被職業化,距離大眾越來越遠,距離純粹的快樂也越來越遠。

遊戲介紹

玩法說明

搶包山是中國廣東地區獨有的風俗活動,相信很多年青朋友在麥兜卡通片中看到過。結合到《QQ堂》的一個隱藏主角人物--包子,推出了這款極具民族特性的遊戲模式。
搶包山的遊戲模式的進入方法是房主建立“搶包子”的地圖即可。其他玩家加入後會自動分為兩隊,人數平衡後大家都點擊準備即可開始遊戲。
搶包山的遊戲地圖分兩邊設計,參與的玩家必須要分成兩隊才可以開始遊戲。遊戲需要跑到對方的包子店,將對方的包子背過來,並根據參加人數決定包子的多少。一旦玩家背上包子,這時候速度會變成最慢。如果玩家在背包子過程中被炸死,包子會掉在死亡地點,對方可以將包子再背回去。任何一方將包子全部搶回家,就獲得遊戲勝利。
搶包山搶包山

遊戲特性

1.掩護和偷襲的樂趣;
2.相互競爭的樂趣,相互爭奪的樂趣;
3.遊戲過程形勢判斷,制定出相應措施的樂趣;
4.遊戲取勝策略的思考與研究。

遊戲技巧

1.看準路口地勢,在有利的位置攔截對方,是非常關鍵的策略;
2.比較好的配合是,一個主搶包,其他人配合,搶包的人,將道具留給輔助的人;
3.直線路口中擁有不少的卡位,背著包子通過長的單線道時,記得需要觀察敵人的位置和轉彎口的利用;
4.遊戲非常注重配合默契,大家遊戲的時候,不要一味地都去搶包子,阻止對手前進和將對手困住,給同伴製造有利的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5.遊戲中需要注意局勢,當在對方包子店的時候,最好是先將對方炸死,再搶包子。
6.遊戲中被炸死後,只要經過10秒就會復活;
7.當對方只剩下最後一個包子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將對手困住,利用敵人想勝利的願望,如能將敵人一起炸死,趁著復活的時候,都可以一口氣反敗為勝;
8.當我方有人搶到包子的時候,最好是要派一個人,在其背後放炸彈,掩護其不受對手追殺;
9.在自己包子門口放炸彈,是很好的誘騙對手進入受死的陷阱;
10.當包子被對方搶走後,你可以在半路攔截,將其炸死,包子會掉落在地上,這時候,你可以將包子背回自己的包子店中;
11.雙人帶包子配合過長通道是很有講究的技巧,雙人配合完全可以破壞掉對方單人在通道內攔截的企圖。

重辦意見

有些人認為重辦搶包山能夠恢復民間傳統,吸引大量本地及外地遊客參觀。但亦有些人認為搶包山已不復當年的傳統色彩,在安全的前提下失去了原有的神粹,淪為一場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