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刺繡

揚州刺繡

揚州刺繡是流傳於揚州地區的傳統工藝,與蘇州刺繡的技藝屬同一門類,但由於受揚州歷代文化的影響和揚州八怪畫派的薰陶,追隨中國畫的文化內涵和筆墨情趣,“仿古山水繡”和“水墨寫意繡”逐步形成揚州刺繡的兩大特色。

揚州刺繡的特色是作品多取自於歷代諸多名家的優秀山水、人物畫作,意境深邃,構圖層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

揚繡素有“針畫”之美譽,以針代筆、以線代墨、熔畫理與繡理於一爐的藝術風格在揚繡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仿古繡”已成為揚州的地方特色。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特色文化藝術的自豪與尊重意識的加強,揚州刺繡的未來將會更加輝煌。

2014年11月,揚州刺繡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州刺繡
  • 性質:傳統工藝
  • 類型:絲繡
  • 起源時間:漢代
  • 工藝:用粗細絲線表現“墨分五色”
  • 特點:格調高雅、傳神、仿古、寫意
發展歷程,著名作品,藝術特徵,精巧技藝,申遺資本,保護技藝,保護內容,五年計畫,保障措施,

發展歷程

揚州刺繡源於漢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早在西漢之初,漢高祖劉邦封其侄劉濞為吳王,王宮裡的牆壁上就掛有華麗的繡品。隨著運河開鑿通航,隋煬帝三次游幸揚州,揚州由此大興土木,建築多處離宮別館,裝飾極盡華麗奢侈,宮妃才女衣飾錦繡,宮廷旌帳什物皆用繡品,揚州刺繡由此興起。唐時揚州是國內外著名的經濟都會,手工業繁盛,刺繡業已很發達。
揚州刺繡揚州刺繡
宋代刺繡藝術是揚州刺繡的一個重要轉折,即從唐代的繡佛像等轉向繡書畫,從實用性向觀賞性發展。所繡物品針線細密,色彩美妙,富於生活情趣。當時有閒階層,文人墨客倡導琴棋書畫,寄情花鳥魚蟲,對揚州的人文藝術以致審美情趣的轉移產生很大的推移作用。揚州刺繡受其影響,以此為題材的繡品逐漸增多,這一時期的揚州刺繡向著精緻化的方向發展,並已出現了尤為稱頌的雙面繡。明代刺繡業,由於朝廷官府的倡導而得到進一步發展。明代揚州刺繡以色彩鮮明、題材豐富、做工精細、品種繁多而同著名的蘇州刺繡和當時崛起的上海露香園顧繡在國內同行中呈三足鼎立之勢。
揚州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揚州古代繁華富庶,人們衣著起居,多以刺繡為飾,大多家庭婦女,自幼即工刺繡,古有“廣陵女子善繡”之說。早在漢代,揚州刺繡就已達到較高的技藝水平,1980年在揚州西北天山漢墓出土的漢廣陵王劉胥夫人墓中的刺繡品,這些繡品採用辮子股針法,運針用線設色頗為細緻,可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繡品相媲美。唐代揚州刺繡業已很發達,據《唐鑒真過海大師東征傳》記載,鑒真和尚於天寶二載(743)年12月東渡日本,隨行人員就有揚州繡師多名。清代揚州戲曲業繁榮,佛教興盛,除名聞名遐邇的天寧寺、福祿寺等八大名寺外,其它中小廟宇則不勝枚舉。揚州庵觀、寺、院的殿宇,佛事用具均以刺繡裝飾,使揚州刺繡業空前發達,清代揚州刺繡為貢品之一。乾隆年間,揚州著名畫家管希寧夫人廣陵王氏,才華過人,精於繡藝,曾繡有“玲瓏繡塔”。此繡塔層層周密,神采飛揚,高懸於堂中,凡禮佛者,無不吟詩頂禮讚嘆,汪士慎稱管夫人“東家善女性智慧,縷縷蟬聯縴手忙”以贊其巧藝。清末,揚州刺繡的帳沿、桌圍,在1910年南洋勸業賽會上獲獎。

著名作品

新中國成立後,1959年揚州繡品廠建立。手繡精品恢復生產,所繡體裁主要以宋元及清代工藝筆山水、花鳥,揚州八怪作品為範本,兼繡近現代名人名作。揚州“仿古繡”已見雛形。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仿古繡”《柳塘花塢》、《春深高樹》、《春禽花木》、《仕女紈扇》等。繡工極為精細、山水層次分明、亭台樓閣及人物樹木比例準確,稜角挺括,花鳥作品設色古雅,艷而不俗,整體繡面厚重,富立體感。“水墨寫意繡”有鄭板橋的《蘭竹》、黃慎《抱琴圖》、金冬心《梅花》、李復堂的《魚》、李苦禪的《魚鷹》、劉旦宅的《唐人擊鞠圖》等,所繡作品疏密有致,濃淡相宜、靈秀古雅,筆墨神韻極佳。1964年有11幅揚州刺繡精品被外交部選中,作為國家禮品;1972年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在北京舉行,參展的揚繡作品有《椰林戰鼓》、《風景這邊獨好》、《全國人民大團結》等;1978年揚繡作品李苦禪的《魚鷹》、錢松岩的《棗園曙光》、宋文治的《廬山新裝》等入選全國工藝美展。
以針線代筆墨的揚州刺繡以針線代筆墨的揚州刺繡
1999年,揚州繡品廠解散了手繡精品的車間。此時,進入揚州民間藝術館的刺繡藝人們潛心專研繡藝,發奮自強、歷時兩年,繡製成了大型落地式仿古山水雙面繡《蓬萊仙境》。其繡作者巧妙地運用多種針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畫的瀟灑俊逸的筆墨神韻,精緻嚴謹、古樸傳神,把揚繡的技藝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如繡制遠景時用線僅為一根絲的四十八分之一。該作品入選2002年“江蘇省文化藝術精品展”赴北京世紀壇展出。仿古山水雙面繡《華岳高秋》、《棧道圖》入選江蘇省大師級作品赴台灣展出並獲省輕工廳頒發的精品證書,繡品《華岳高秋》還獲得了全國第六屆藝術節“新人新作”獎。2002年刺繡作品《雙魚圖》、《西施浣沙》、《行旅圖》、《荷塘遠眺》等8件作品參加上海全國刺繡藝術博覽會,為揚州刺繡贏得了榮譽和地位。

藝術特徵

格調高雅 雅逸傳神。揚州刺繡的特色是作品多取自於歷代諸多名家的優秀山水、人物之作,畫稿意境深邃,構圖層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並以此開創了富有詩情畫意的仿古山水繡和神韻天然的水墨寫意繡,其特點是追隨優秀中國畫的文化內涵和筆墨情趣,形成了格調高雅、雅逸傳神的藝術風格,在繡壇上獨樹一幟。揚州刺繡素以劈絲精細、針法縝密、色彩豐富、表現力強的精細繡著稱,每件作品針法縝密、艷麗、工整、光潔。繡師們以精湛的技藝極力表現我國寫意畫瀟灑傳神的筆墨神韻和工筆畫的精緻嚴謹。

精巧技藝

刺繡,是由繡線在特定的織物上穿針引線以手工操作的方式形成圖案色彩的一種傳統技藝。揚州刺繡分藝術欣賞品和日用品兩大類,藝術欣賞品歷史上有仿宋繡、發繡等品種,多為富宦家庭女子所繡,所以也稱“閨閣繡”。以格調高雅、雅逸傳神的仿古繡、寫意繡獨善其長,並成為揚州刺繡的特色。
繡制水墨繡時,用絲線的粗細和不同色階的線色來表現“墨分五色”,即焦、濃、重、淡、清五個層次,以及黑白、濃淡、乾濕的“六彩”效果。針法注重疏密有致,疏而不散、密而不亂,從而表現出中國水墨畫筆墨精神及其中的意蘊,揚州刺繡素以精工細作著稱,一幅較大的作品往往耗時數年之久,某些部位的細微之處甚至用一根絲線的1/48繡制。

申遺資本

文化內涵融入刺繡技藝。揚州刺繡歷史悠久,雖說是一門手工技藝,由於受揚州歷史文化的影響和揚州八怪畫派的薰陶,揚州刺繡以表現此類題材而見長。
揚州刺繡畫稿大多取自歷代眾多名家的優秀之作,是一次對美術作品的再創作堪稱富有立體質感的精美藝術品。一件成功的刺繡作品往往能達到畫所不及的藝術效果,增強了原作的藝術感染力,是畫與繡的完美統一,真正體現出刺繡藝術的精妙之美。特別是某些著名的刺繡大師由於受年齡、精力等因素所限,作品不可能按原樣重複製作或批量生產,因此具有很高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保護技藝

為保護揚州刺繡技藝,整合揚州刺繡產業資源,揚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刺繡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揚州揚繡刺繡藝術研究所、吳曉平大師工作室也正式揭牌。揚州工藝美術集團公司董事長、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長劉愛國以及集團公司和行業協會的有關領導,揚繡界的企業家,揚繡老前輩陸樹嫻大師以及省、市級揚繡大師參加了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和揭牌儀式。

保護內容

  1. 成立揚州刺繡藝術研究所,保護揚繡人才,除挖掘、傳承傳統技藝外,研究、開發新的刺繡針法和繡法,使揚繡技藝不斷豐富和發展。
  2. 建立完整的項目檔案資料庫,認真收集、整理挖掘本項目的一切文字,圖片、實物、照片等有關資料,對年事已高的老藝人,進行搶救式的錄音錄像工作,使他們的寶貴經驗、絕技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
  3. 認真做好對傳承人的認定和保護工作,設立大師工作室,向其提供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對有突出貢獻的傳承人及老藝人,給予資金扶持和補貼,積極鼓勵大師開展傳承活動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刺繡精品。同時從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入手,著力培養新一代揚繡傳人,擴大傳播渠道,多方位的徵得全社會對工藝美術事業的關注和支持。
  4. 建立揚繡精品展示中心和生產演示場所,使廣大市民在觀賞刺繡作品的同時,了解、熟悉刺繡工藝的生產過程。特別是利用每年的“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和“世界運河博覽會”向國內外來賓廣泛宣傳介紹揚州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精湛技藝和傑出價值,弘揚民間文化,促進社會共享。

五年計畫

  1. 2007年,成立揚州刺繡研究所。整理編撰揚州刺繡技藝;組織精品佳作參加國內外展評,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等,並爭取獲獎;開發08年北京奧運會的旅遊紀念品。預期目標:完善機制,保護人才;力爭在07年的“百花杯”中爭金保銀。
  2. 2008年,設立專項基金,建立大師工作室;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建立專門網站,加大揚州刺繡在國內外的宣傳力度,擴大市場覆蓋率;提高知名度,提升社會影響力;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網路交易等多種經營形式。
  3. 2009年,廣泛宣傳民間手工技藝,舉辦揚州刺繡知識講座及論壇;舉辦學術交流。預期目標:進一步宣傳揚州刺繡,培養市民的興趣和認識,提升地方文化特色和品位。
  4. 2010年,關心、保護藝人的應有社會地位,對本行業的優秀從藝工作者,積極申報各級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資格;進一步加強對新工人的技術培訓,爭取在兩年內達到熟練繡制各類精細繡品並獲技師職稱。預期目標:提高技術人員待遇,在工資、獎金等方面向藝人們傾斜,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知名度。爭取新增市工藝美術大師2名,熟練技工10名。
  5. 2011年,在國內外舉辦“揚繡精品博覽會”發揮刺繡研究所的優勢,進一步加強揚州刺繡技藝的研製開發工作,爭取在現有的技藝基礎上,開創一種新的刺繡技藝新針法,新形式,新品種;抓緊對瀕臨絕境的發繡搶救傳承工作。預期目標:廣泛宣傳工藝美術,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發繡技藝順利傳承,並成為揚州刺繡特色中的新亮點。

保障措施

  1. 強化品牌意識,創建自已的品牌,儘快申請註冊自已的商標名稱,以保護其智慧財產權,進一步提高揚州刺繡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2. 鼓勵工藝大師積極開展師帶徒活動,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對有突出貢獻者及在國內外各項展評中獲獎的人員給予物質獎勵。
  3. 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推薦從藝人員的職稱評定和工藝美術大師的申報工作,公正評價她們的勞動價值,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創作,提高他們傳承和創新的積極性。
  4. 加大資金投入,每年在全國的各項展評工作和新人培訓的費用不低於15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