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籃觀音

提籃觀音

提籃觀音是觀音菩薩法相之一,為何會提著魚籃的另一個原因,可能要從「魚籃」與「盂蘭盆」相近的發音來解釋,確實有些學者提出:「魚籃代表的不是裝魚的籃子,而是指裝甘露與油煎圈餅的籃子。」盂蘭盆節在中世紀的中國愈來愈流行,觀音也像目連一樣扮演起地獄眾生拯救者的角色,這可能就是盂蘭盆節的名字會以「魚籃」的同音異字來表示,因為如此就與觀音有了關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籃觀音
  • 外文名:Shopping basket guanyin
  • 實質:同音異字來表示
  • 特點:觀音法相之一
《西遊記》,《觀音魚籃記》,《觀音菩薩魚籃記》,新興宗教的流行與寶卷人物,《觀音妙善寶卷》與《西瓜寶卷》,《鎖骨菩薩》與《魚兒佛》,日本的魚籃觀音寺,

《西遊記》

明代期間,除了《西遊記》之外,也有三部雜劇與一部傳奇都是以魚籃觀音為主角,這必定有助於他的普及化。
在《西遊記》的第四十九回中,觀音捕獲一條邪惡的金魚,並將它放在竹籃里,才救了唐三藏。這條金魚曾經住在普陀的金魚池裡,因為它每天都聽聞觀音的開示,最後獲得幻化成妖怪的力量,而來傷害唐三藏。觀音將金魚捉到籃子裡後,他允許人們一同來禮敬。

《觀音魚籃記》

《西遊記》開啟了魚籃觀音像的起源,被稱為「妖魚」的金鯉魚出現在《觀音魚籃記》傳奇當中。 傳奇有三十二出, 由南京文林閣印行,這是萬曆年間(1573-1615 )一唐姓父子所開設的印書坊。
宋仁宗皇祐四年( 1052 ),一位姓劉的年輕文人從揚州到京城趕考,當時他住在一間寺院裡,由於他精通草書,金宰相很照顧他,並請他擔任女兒金牡丹的家庭教師。劉生與金小姐很快地便墜入情網,但是住在金府魚池裡的金鯉魚,卻化作金小姐的模樣來誘惑劉,然後兩人計畫私奔到揚州。
就在他們準備私奔時,被金府的一名僕人撞見了,趕緊向金父報告。而真的金牡丹就在此時生病了,這宗奇案由著名的包青天審理,他祈求城隍爺協助他。龍王派兵遣將去捉捕這條魚,鯉魚逃到南海的普陀,並躲在一片蓮葉之下,最後觀音馴服了它,將它放在魚籃里。這時,有位熱愛水墨觀音(白衣觀音?)的程先生作了一個夢,在夢中觀音告訴他,隔天早晨他會遇見一位提著竹籃的中年女子。結果他真的遇見這名女子,兩人於是相偕去找包青天,中年女子因為捉到鯉魚而獲得五十串錢的賞金,她將錢全數給了程先生,並叫他請人畫一幅提著魚籃的水墨觀音,這就是「魚籃觀音」的由來。最後包青天作媒將金牡丹許配給劉,而劉生在隔年成功地考取了功名。

《觀音菩薩魚籃記》

有一出名為《觀音菩薩魚籃記》的雜劇,就像《觀音魚籃記》一樣,也是明代一位不知名的作家所寫,但它的情節則有很大的出入。觀音為了要教化主角張無盡,化身為美麗的魚販,張無盡曾是十三羅漢之一,然而卻墮入人身。在劇中,釋迦牟尼佛送觀音到凡間,他由寒山、拾得兩兄弟護持著,他們實際上就是文殊與普賢兩位菩薩的化身。
劇中說假若張無盡能背誦佛經、茹素並行善,她就答應嫁給他。張佯裝同意,但是在婚禮之後,故態復萌,於是觀音拒絕履行這樁婚姻。張無盡將她拘禁在後花園裡,並強迫她做各種粗重的勞務,就如妙善經歷她父親的魔掌所受的虐待一樣。在劇情的最後,彌勒化身成布袋和尚來教化張無盡。

新興宗教的流行與寶卷人物

張是個歷史人物, 他的真名叫張商英( 1043-1122 ),是宋朝著名的佛教在家弟子 。寒山、拾得是八世紀時在天台山活動的兩個行為特異的和尚,而布袋和尚則是生於十世紀,由寧波來的不拘行跡的僧人,人們認為他是彌勒的化身。他們在劇中的出現很有意思,雖然他們是禪宗近似神奇的人物,但為了滿足一般大眾市場的需求,民間的陶瓷窯也經常將他們塑造成德化瓷的人物,例如何紹宗就製作了他們三人的瓷像。
因此,在通俗藝術與文學之間有了一個共同的焦點,那就是對這三個人物都表現出相同的興趣, 瑪利方( Mary Fong )認為這代表了明代禪宗的再興。雖然這可能是個事實,但我們也要記得另一個事實,在許多新興宗教的寶卷中,彌勒是非常主要的角色,而一些宗派也視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為它們的開山祖師。禪宗是民主的,因為它主張人人都有佛性,覺悟並不是決定於書本的知識,因此禪宗有普遍的吸引力,難怪新興宗教會喜歡禪。劇中這些禪宗人物的出現,以及《鸚鵡寶卷》中菩提達摩的露面,可以視為當代宗教環境的反映。同時,新興宗教的創始者之所以選擇這些人物加以崇敬的原因,是否也受了民間藝術與通俗文學當中這些可利用的題材的影響?

《觀音妙善寶卷》與《西瓜寶卷》

現在讓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寶卷,在所有將觀音當作是誘惑者的寶卷中,並沒有一直出現魚與魚籃的主題。例如《觀音妙善寶卷》與《西瓜寶卷》就沒有出現當魚販的女主角。另一方面,這兩個寶卷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女主角是個穿著白色喪服的年輕寡婦,這白色也是白衣觀音的顏色。白衣觀音的信仰在十世紀後變得非常重要,在這些文獻中,白衣觀音的神話與形象附加在馬郎婦/魚籃觀音的身上,這是代表晚近宗教性寶卷的綜合性的最好例子,作者很大膽而自由地結合了各種不同的傳統。
這兩份文獻由散文與七言一句的韻文所組成,《西瓜寶卷》比《觀音妙善寶卷》的內容還要短,而且也無後者關於妙善生平的那一部分。故事的主角是江寧的李黑心,他有十三位妻子與堆滿十三座倉庫的金銀財寶,但是除了門房李安之外,李家每個人都心懷不軌。李黑心所借出的穀物或金錢都要附加雙倍的利息,他討厭常到他家門前尋求布施的道士與和尚,倘若有誰敢來,他一定羞辱並揍他一頓。
觀音向玉帝請求準許去教化李黑心,她化身為一位身著白衣的美女,這份文獻詳細地描述了她所穿的這件全白的衣服。例如,她穿著白絲腰帶繫著的白絲上衣,與覆著白絲長褲的白絲裙,她的鞋子也是白絲綢製成的,最後,她手上還拿著白絲手帕。當她走在街上時,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人們因為太興奮而停下手邊的工作,而尾隨著她。她走到李家門前要錢,為她死去的丈夫買棺木。李安讓她進門,當李黑心一看到她,立刻就想要娶她。
她先帶李黑心向她最近才過世的丈夫致敬(觀音的脅侍善財假扮她死去的丈夫),然後她出了一道又一道難題,每個都比之前的還要困難且更不尋常。例如,李必須用珍奇的木材與昂貴的材料,照她的設計來製作棺木;屍體必須停放在大廳;李必須請三十六位道士與七十二位和尚禮拜三天三夜的《梁皇懺》,並放蒙山七天七夜;在完成喪禮的四十九天之後,在這地方附近的所有河流、湖泊放水燈;然後將每份二斤重的饅頭當作結婚禮物,送給江寧四個縣市的所有人家。李在他的吝嗇與欲望之間矛盾著,當他同意這些要求時,女子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必須先埋了她的丈夫,
為了要羞辱李,女子要求李在送葬行列中扮演喪家的角色,這使得李成了全城的笑話。女子要求李請玉帝當媒人,北斗七星護送她,五百羅漢提燈籠,三官伴花轎,教主與菩薩走前頭,而織女隨其後,最後由驪山老母當宮女,李也都同意了這些條件。
但是,女主角終究還是改變了主意,拒絕嫁給他,並告訴李,假如她結婚,也要像妙善一樣嫁給一個可以拯救苦難眾生的醫生。李非常生氣,將她關在後花園裡,並命她做許多粗活,就如妙善一樣,她平靜且歡喜地接受這些虐待(這部分是《西瓜寶卷》所缺少的)。三十天之後,李強迫她嫁給他。但是在婚禮當天,她突然失蹤了,這時李也已耗盡他十三座倉庫的金銀財寶,他責怪傭人李安,說李安帶來惡運,所以他叫人去把李安找來受罰。
但是李安不再貧窮,他變得非常有錢,他告訴李黑心一個行乞僧給他一顆西瓜子,讓他變得富有的靈驗故事。西瓜的靈驗故事是這兩份寶卷的次要情節,而且是馬郎婦/魚籃觀音故事中所沒有的新元素。由於李安的仁慈令人印象深刻,觀音早就化身為行乞僧到他家乞討,進一步試探李安夫婦是否表里一致。這名僧人受到溫暖的接待,並且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離開之前,僧人送給他們一顆西瓜子,並囑咐他們把它種在院子裡,她並預言初更種下之後,它會在二更時萌芽,三更時澆水,四更就會開花,然後五更就會長出瓜來。當西瓜一被切開,金子、銀子就不斷從西瓜里湧出來,直到堆滿了十三座房子。
聽到李安這么說之後,李黑心當然也想如法炮製。他一反從前對和尚的厭惡,向眾人宣告他願意款待乞丐們。觀音又化身一名行乞僧前來,並且也給了他一顆西瓜子,李很急切地種下它,但是經過三個月的等待,什麼事也沒發生。他想一定是李安玩弄他,於是把李安倒吊起來鞭打。觀音從天上送了一顆西瓜子下來,當西瓜一被切開時,熊熊的火焰開始燃燒起來,原來觀音命火神與他的隨從躲在西瓜裡面毀滅李家。這場火燒了七天七夜,把李黑心的家化為灰燼,他躲在廁所里,結果變成了一隻糞蟲,而他整個家族因為他們的惡業,也都得到應有的懲罰:他的妻子們都變成了蒼蠅或蝗蟲;僕人變成了螞蟻;他的女兒則變成了蝴蝶與螳螂。
雖然,婚姻與性、許婚與悔婚,這些主題都在這兩份文獻中呈現出來,但它們卻不再是如上述的寶卷中所占的主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觀音扮演了「全能的神」這樣的角色,也如一位魔術師,其中並有許多民間的幽默。既然寶卷是以口傳的方式—「宣卷」來傳播,因此可以理解其中必定有許多為了增加戲劇效果而重複的細節或修飾的地方,這是因為同時要兼顧娛樂與教化的雙重功用。

《鎖骨菩薩》與《魚兒佛》

另外,尚有兩齣與魚籃觀音有關的雜劇, 一是著名劇作家湯顯祖(1550-1617 )的好友余翹所寫的《鎖骨菩薩》,從標題看來,這是關於馬郎婦的故事,可惜已佚失。另一部名為《魚兒佛》,是明末一位僧人所寫,劇中主角是一位來自浙江會稽的漁夫金嬰,因為捕魚所導致的惡業使他注定墮入地獄。然而,他的妻子是觀音的虔誠信徒,她吃素念佛,並且嘗試要改變她丈夫。佛陀派遣觀音來教化這對夫婦,觀音化身成為一個提著魚籃的魚販,他最後成功地完成任務,這對夫婦都獲得解救。

日本的魚籃觀音寺

雖然魚籃觀音廣為畫家所描繪,以及為詩人與禪僧所讚頌,但在中國卻找不到任何寺院以他為主像而供奉的證據。然而,在日本就有這樣的寺院,位於東京商業區三田的魚籃觀音寺,主要供奉的即是魚籃觀音,他是一名身著中國服裝的年輕女子雕像。根據這寺院的創始神話,雕像最初是於唐代時在中國製造,後來被馬郎的子孫帶到長崎,他們將這尊雕像送給日本僧人法譽,他在日本明正寬永七年( 1630 )年建了一座小寺院供奉他,直到後光明承應元年( 1652 ),他的弟子稱譽蓋了現在這座寺院,他所示現的許多奇蹟已獲得寺方的保護與發表。
第一個奇蹟讀起來非常像《高王觀音經》里的故事:
這位聖者成為「刀難拯救者」的第一個事例,是發生在後西寬文二年(1662),山田應清是細川大名的得力助手,他犯了罪, 被判斬首,當判決宣布之後,他以至誠的心向已崇敬多年的魚籃觀音祈禱,劊子手的刀立刻碎成三段,同樣的事情發生了三次,劊子手與目擊者都非常驚訝、害怕。官員將這件事上報細川,應清被傳訊解釋所發生的事。面對這件事,細川回答:「你比我對觀音更有信心,去為整個封邑的繁榮祈禱吧!」說完這些話,大名便赦免了他。懷著感謝的心,應清虔敬地製作了一尊魚籃觀音像,盡其餘生虔誠地禮敬,他死後便被埋在寺院的一個角落裡。從那時起,由於觀音的靈驗,這雕像開始被稱為「刀難拯救者」觀音。除了應清的證據之外,菊地與上兩位先生也提供了這尊觀音幫助他們的證明,這些描述他們獲益細節的證據至今仍掛在雕像前。匾額的背面寫道:「我已從這一生的刀難中得到恩惠,關於未來的拯救,無論是什麼,只要透過觀音,都將沒有疑問。我—應清,在此為之證明。」
太多了,寫不下了,去百度搜下《魚籃提向風前賣與誰?》,寫得很詳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