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的製作與修復

提琴的製作與修復

《提琴的製作與修復》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元光

基本介紹

  • 書名:提琴的製作與修復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05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4400816
  • 作者:陳元光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頁數:287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提琴的製作與修復》詳細論述了小提琴的製作、修理、修復的基本原理。小提琴誕生至今大約五百年。作為一件完全的人工製品,五百年來,基本保持原樣,很少有根本的變化。當然在這期間,數不清有多少人做了多少試驗,希望能改變小提琴。但是,人們還是普遍喜愛傳統的小提琴。這種情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看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這同時也表明,小提琴製作作為一種專門的技藝,有其長期的傳統和嚴格的規範,不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嚴格而規範的訓練,很難得其要領。這就更需要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認真學習和研究,需要更多這方面的書籍資料。當然書籍不能代替鮮活的手工技藝,通讀文字不等於學會了實際製作。但是如果一個製作者滿足於手工操作,不去了解小提琴的歷史文化知識,不研究古今製作大師的作品,也很難達到很高的製作水平。把實際的制琴技藝轉為文字,以及把文字描述轉為實際的制琴技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都是我們需要做的事。忽視任一方面,都是不明智的。
《提琴的製作與修復》作者與時俱進,在我國業已成為世界制琴大國之時而未有本國專業制琴書籍,特別推出此書以提升我國的制琴質量。 《提琴的製作與修復》從提琴歷史到製作、修理、修復的基本原理都作了詳細的論述,特別介紹世界各頂尖制琴家族的制琴方法並作了具體比較,新老兼易。《提琴的製作與修復》運用了圖片、表格全面詳盡的列出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相信你會從中受益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歷史的回顧
1.1 提琴發展的社會背景
1.2 提琴的發展過程
1.3 小提琴形狀的剖析

第二章 製作和修復的基礎知識
2.1 概述
2.2 木材的基本知識
2.3 修琴前的準備工作

第三章 古代制琴大師
3.1 布雷西亞學派
3.2 克雷莫那學派
3.3 斯坦因納

第四章 提琴的形狀和模具
4.1 模具
4.2 樣板的製作
4.3 模具的製作
4.4 修琴用的模具

第五章 側板框
5.1 製作側板框
5.2 修理側板框

第六章 背板
6.1 背板的製作
6.2 背板的修復

第七章 面板
7.1 面板的製作
7.2 面板的修復

第八章 琴頸和旋首
8.1 琴頸和旋首的製作
8.2 琴頸和旋首的修理

第九章 附屬檔案
9.1 配件
9.2 琴弓

第十章 組裝和調音
10.1 組裝琴體
10.2 調音
10.3 關於音色
10.4 克雷莫那學派的方法

第十一章 工具
11.1 測量工具
11.2 切削工具
11.3 鋸割工具
11.4 銼磨工具
11.5 拋光工具
11.6 磨刀
11.7 電動工具
11.8 夾具和夾子
11.9 其他工具
11.1 0膠

第十二章 漆
12.1 制漆用的材料
12.2 著色劑
12.3 漆的配製
12.4 刷漆技術
附錄一參考文獻
附錄二圖片索引
附錄三表格索引

序言

非常高興地看到由陳元光先生編著的《提琴的製作和修復》得以成書並出版。
小提琴製作在我國的歷史並不長久。20世紀30年代,以譚抒真先生為代表的我國第一代小提琴製作家開始製作小提琴。到50年代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行業。其間製作、生產了大批符合標準的小提琴,使小提琴成為我國人民普遍喜愛並樂於演奏的一種樂器。正是因為有了琴——這一從事音樂演奏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才使我國的音樂事業得以發展,滿足了人民對於文化的需求,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小提琴家,馳譽世界。現在,我國已成為產量世界第一的小提琴製造大國。我國生產的小提琴大量出口,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樂器。儘管如此,我們卻非常缺乏小提琴製作方面的書籍資料。雖然有許多外文書籍、資料,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更樂於見到中文的書籍。陳元光先生的工作,正好適應了人們的這個需求。
陳元光先生是個資深的科技工作者。1998年,到我們班上進修,學習小提琴製作。在這本書中,他運用學習到的小提琴製作的知識,並參照國外小提琴製作的專著,把小提琴製作、修理、修復的基本原理都作了詳細的論述。相信凡是認真閱讀此書的讀者,都會從中受益。
小提琴誕生至今大約五百年。作為一件完全的人工製品,五百年來,基本保持原樣,很少有根本的變化。當然在這期間,數不清有多少人做了多少試驗,希望能改變小提琴。但是,人們還是普遍喜愛傳統的小提琴。這種情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看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同時也表明,小提琴製作作為一種專門的技藝,有其長期的傳統和嚴格的規範,不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嚴格而規範的訓練,很難得其要領。這就更需要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認真學習和研究,需要更多這方面的書籍資料。當然書籍不能代替鮮活的手工技藝,通讀文字不等於學會了實際製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