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巫術

接觸巫術

接觸巫術,屬於“巫術”中“交感巫術”的一個分支。“交感巫術”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模仿巫術”(亦被稱之為“摹仿巫術”或“順勢巫術”);另一類則為“接觸巫術”。

接觸巫術為目前全世界“巫術文化”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常見於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西南地區的“巫儺文化”、我國東北部地區的“薩滿文化”、東南亞的“降頭文化”,以及起源於非洲西部的“伏都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接觸巫術
  • 外文名:contagious magic
  • 隸屬類別:巫術
  • 表現形式:巫儺文化、降頭文化、伏都文化
基本信息,概念,案例,

基本信息

接觸巫術,屬於“巫術”中“交感巫術”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事物相關聯的物品求吉嫁禍的巫術手段。
這種巫術只需要接觸到某人的人體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後丟在路上任人拾去,於是任為病患便轉移到了拾者身上。或是過去害人的黑巫術,常常是蒐集不和睦人的頭髮、鬍鬚、指甲以及心愛之物,以備加害對方。亦或是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隨便告訴外人,否則便要受制於人。

概念

巫術中的一個分類“交感巫術”認為,事物與事物之間是存在著相互聯繫的。事物一經互相接觸,即便是在中斷實體接觸後,還會繼續遠距離的互相作用,這種原則可稱作“接觸律”或“觸染律”。從這一原則出發,巫師認為他們能通過一個事物來對另一個事物,特別是“人”來施加影響。只要該事物曾被那人接觸過,不論該事物是否為該人身體的一部分,這種影響都會成立。而基於這種“接觸律”或“觸染律”而存在的“交感巫術”即為“接觸巫術”。

案例

一、中國案例
在我國涼山彝族的舊時,奴隸主在發現奴隸逃走時,除派人尋找外,還要請巫師施行巫術。方法就是把奴隸穿過的破衣片找來,放在石磨內磨,由於布片不易磨下來,便認為奴隸也必然在山間轉來轉去,找不到逃生的路。而奴隸為能逃出虎口,也會以巫術對抗,一般在逃走時,背一小扇石磨,頂在頭上,這樣奴隸主磨的布片就會很快掉下來,自己也能逃跑成功。
二、澳大利亞案例
澳大利亞也有著類似的傳說,在新南威爾斯的達林河畔,一些部落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在舉行成年儀式時,主持儀式的人會把一個男孩的門牙敲掉一個或幾個,將其放在樹皮的下面,而那棵樹又必須是長在河邊或水塘邊的。
如果樹皮長起來,蓋住了這顆牙,或是這顆牙掉到水裡,那就預示著這孩子的一切將平安無事。假使那顆牙暴露出來,且有螞蟻爬過,當地的土著就會認為那男孩必將因為患口腔疾病而受苦。
同時,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某些部落,人們相信一個人游泳技術的好壞,取決於他出生時臍帶是否被其母親扔進了水裡。
三、德意志案例
德意志地區,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樣一條箴言:你要是掉了牙齒,就把它塞進老鼠洞裡去。特別是對於幼兒,掉下來的乳牙如果也被這樣處理,還可以使這個孩子免除牙痛。
四、太平洋地區案例
加羅林群島波納佩島上,當地人的傳統是把臍帶放進貝殼中的,並按照這孩子未來的職業作出最適當的安排。而這個職業也是孩子的父母為其選擇的,倘若父母想讓他成為一個爬樹能手,他們就會把裝有這孩子臍帶的貝殼吊在樹上。
美拉尼西亞,一個人被射傷後,如果他的朋友得到了那支射傷他的箭,並將其保存在一個潮濕的地方,或是涼爽的樹葉中,那傷口的炎症就會消減,並且迅速痊癒。這時他的敵人也在盡其所能,採用各種方法來加劇箭傷。為此他們喝滾燙的熱湯,咀嚼辛辣的樹葉,認為這就會明顯的刺激那人的傷口,並使之發炎。
圖利歐海島的巴布亞人,總是小心翼翼的把包紮過他傷口的帶血繃帶扔進大海,因為他們害怕這東西一旦落入他們敵人的手裡,就可能被利用來對他施行巫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