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驪獲珠

探驪獲珠

探驪獲珠,成語,典出《莊子集釋》卷十上〈雜篇·列禦寇〉。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比喻詩文寫作抓住了關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探驪獲珠
  • 類型:詞語
  • 分類:成語
  • 拼音:tàn lí huò zhū
  • 用法:作賓語、定語
  • 出自:《莊子集釋》卷十上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用典示例,莊子簡介,成語故事,

基本信息

詞目:探驪獲珠
探驪獲珠探驪獲珠
拼音:tàn lí huò zhū
解釋: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比喻詩文寫作抓住了關鍵。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做文章能扣緊主題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集釋》卷十上〈雜篇·列禦寇〉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

譯文

有個拜會過宋王的人,宋王賜給他車馬十乘,依仗這些車馬在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說:“河上有一個家庭貧窮靠編織葦席為生的人家,他的兒子潛入深淵,得到一枚價值千金的寶珠,父親對兒子說:‘拿過石塊來錘壞這顆寶珠!價值千金的寶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龍的下巴下面,你能輕易地獲得這樣的寶珠,一定是正趕上黑龍睡著了。倘若黑龍醒過來,你還想活著回來嗎?’如今宋國的險惡,遠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兇殘,也遠不只是黑龍那樣。你能從宋王那裡獲得十乘車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著了。倘若宋王一旦醒過來,你也就必將粉身碎骨了”。

釋義

傳說古代有個靠編織蒿草簾為生的人,其子入水,得千金之珠。他對兒子說:這種珠生在九重深淵的驪龍頷下。你一定是趁它睡著摘來的,如果驪龍當時醒過來,你就沒命了。後以“探淵索珠”指到深淵下去取得驪龍的寶珠。比喻探求事物的真義。

同源典故

寶奪驪龍 探珠 探頷 探龍頷 竊龍頷 老龍吐珠 遭龍伯睡 採珠 銜珠 頷下驪珠 頷珠 驪珠 驪頷珠 驪龍 驪龍吐珠 驪龍珠 驪龍睡 驪龍頷 驪龍頷珠 龍醒遺珠 龍頷 龍頷摘珠

用典示例

古今詩話·探驪獲珠》:“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
清 陳其元 《庸閒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其書法論一篇,聚古人大旨於數百言之中,如探驪得珠,覺前賢紛紛議論,均為饒舌矣。”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四公會》:“ 白公 覽詩曰:‘四人探驪,吾子先獲其珠,所餘鱗甲何用?’三公於是罷唱。”
程善之 《寄洪棣臣金陵》詩:“傾觴盡醉狂歌呼,興酣題句探驪珠。”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揮毫驚倚馬,鬮韻想探驪。”

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莊子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詩人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等到樂天家做客,大家商量各作一首《金陵懷古》。劉禹錫一氣呵成做成一首。元稹等感慨地說:“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於是大家棄筆不做詩,開始喝酒作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