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高極

探秘高極

親歷地球“身高”測量,首次可可西里大穿越! 8844.43米!2005年,珠穆朗瑪峰“身高”被中國人成功改寫。在高寒缺氧、呼吸困難、狂風不止、大批隊員和記者被送下山去治療時,作者仍然堅守60多個日日夜夜,每天敲動鍵盤,傳遞訊息。地球之巔,有著怎樣的神奇?極端環境裡,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測量和登山中,鐫刻下怎樣的人生?打開本書,就可知曉…… 青藏高原是否“邊走邊長”?可可西里有無石油礦藏?藏羚羊“活”得怎樣……青藏蒼茫、雪峰無語,在嚴寒缺氧、亘古荒涼的高原上,一群人義無返顧,從南到北成功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帶。50多人、50多天、近7000公里,青藏科考人“代表”人類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帶,演繹出一幕幕神秘動人的故事、一段段刻骨難忘的時光,尋找著打開地球科學奧秘的鑰匙。

基本介紹

  • 書名:探秘高極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頁數:188頁
  • ISBN:9787802190498 
  • 作者:張景勇 楊維漢
  • 出版日期:2006年4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華社記者全球出擊,地球“四極”獨家揭秘!本書為“中國首套四極考察叢書”之一。地球之巔,有著怎樣的神奇?極端環境裡,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測量和登山中,鐫刻下怎樣的人生?青藏高原是否“邊走邊長”?可可西里有無石油礦藏?藏羚羊“活”得怎樣……打開本書,就可知曉……

作者簡介

張景勇,新華社記者,多篇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作品的最高獎一中國新聞獎等全國性獎項,個人被評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等,獲“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特殊貢獻獎”。
多次參加各種重大報導,寫出了《“決戰”地球之巔一親歷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疫苗如何“破繭”?——我國SARS病毒滅活疫苗研製的來龍去脈》、《開縣井漏七日》、《危難中,我們眾志成城一全國人民抗擊非典紀實》、《洪戰輝,我們為你感動》等大批被數百家媒體採用的稿件。

媒體推薦

書評
新華社記者全球出擊,地球“四極”獨家揭秘!本書為“中國首套四極考察叢書”之一。地球之巔,有著怎樣的神奇?極端環境裡,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測量和登山中,鐫刻下怎樣的人生?青藏高原是否“邊走邊長”?可可西里有無石油礦藏?藏羚羊“活”得怎樣……打開本書,就可知曉……

圖書目錄

前言 筆參適化 神遊“四極”
序一 天長地遠 山高水深
序二 四維與四極
序三 解讀探險者

上篇 親歷地球“身高”測量
引子
第一章 啟程
出發,向著珠穆朗瑪/4
高原反應如期而至 真切感受“輾轉難眠”/8
8848.13米的地球“身高”將改寫?/10
總指揮判若兩人 只緣與珠峰親密接觸/12
測繪總有結果 但其艱辛誰來“測量”?/14
從拉薩遙望珠峰 “第三女神”如何橫空出世?/16
踏上通往珠峰之路 側臥而眠成為“享受”“按摩車”的代價/19
第二章 仰望
神秘伴著親切 初抵珠峰大本營印象/22
珠峰大本營一日/26
看雲識天氣——揭秘珠峰“旗雲”/30
早晚溫差:60攝氏度——體驗“蒸籠”與“冰窖”的轉換/33
大風起兮篷飛揚 帳篷之家常遭殃/36
在冰雪世界感受“滴水貴如油”/40
第三章 蓄積
技術與體能 測繪人員必須要過的兩關/44
珠峰大本營的“勞動”節/46
大本營唯一的“高效率”:耗電速度快/49
廚房俱樂部 大家的“家”/51
活躍在珠峰的一支特殊隊伍 氂牛運輸隊/53
“萬事俱備,只待登頂”/55
第四章 攀登
高海拔適應性訓練完成 沖頂良機“乍現”/59
臭豆腐代替生日蛋糕 冬瓜要用斧頭砍下山治病成“待遇”/62
“老天臉色”喜怒無常 沖頂日期再次延遲/66
飽嘗高原路之苦 300多公里“搓板路”跑壞倆輪胎/68
峰頂雪深雷達首測 關鍵時刻儀器“罷工”/70
凌晨3時30分:衝擊峰頂/73
第五章 登頂
笑聲、哭聲、歡呼聲……那一刻,大本營一片歡騰/76
登頂成功:人與自然的一次和諧接觸/80
“幾個月以來,我幾乎每天都在祈禱”/82
新華社快訊 登頂測量的忠實記錄/86
珠峰測量史上的壯舉/89
測量數據星夜兼程送抵大本營 峰頂測量圓滿結束/91
第六章 勇士
“當時不敢閉眼,生怕從此再也不能睜開”——考驗超乎想像/94
流淚未嘗不英雄/96
“連駕駛員都是國際級運動健將”/99
放棄亦勇敢/101
夏爾巴人 攀登珠峰的無名英雄/103
第七章 關注
珠峰高程測量的三大疑問/106
中國成功改寫珠峰“身高”:8844.43米/108
無言的見證/111
珠穆朗瑪 難言再見/113


下篇 首次可可西里大穿越
引子
第一章 情定高原
首赴西藏/118
終於到來的任務/121
第二章 拉薩:備“戰”
緊張備“戰”/124
謎團:吸引著我們去求解/128
生日與中秋/132
第三章 納木錯:考驗第一關
出發/136
山與湖的依戀/138
在烈日和暴雨下/141
鼠兔:解密高原的鑰匙/144
第四章 雙湖:最後的準備
凌晨3點到雙湖/146
獻愛心/149
西雅爾岡的發現/150
第五章 龍尾錯:轉折
羌塘高原的國慶/152
第一位離隊的“戰友”/153
尋找油氣灰岩/154
瑪瑙灘前說瑪瑙/155
電腦得了“高原病”/156
人生最艱難的行走/157
第六章 敢問路在何方
迷途/162
“我在挖的是一棵樹!”/163
一把錘子走天涯/164
永遠的普若崗日/166
第七章 多格錯仁:動物天堂
野氂牛:高原勇士/170
藏野驢:犟/172
藏羚羊:家園守望者/174
“人!!!”/180
“熊跡”/182
主峰崗扎日科考/184
第九章 鯨魚湖到茫崖:歷盡艱辛終成功
鯨魚湖:回家的感覺真好/186
茫崖:成功/187

文摘

書摘
在秦嶺翠華山上,除了每天清晨40分鐘要跑4公里山路外,隊員們還要
進行兩次負重拉練,背負著20公斤重的背包在積雪的山路中行走七八公里。
為適應珠峰高寒缺氧的環境,他們在爬山時還會故意加大運動量,大步走、
跑步、蛙跳等來回變化。每次訓練完畢,身體都異常酸軟,不少人心跳達到
200次。
負重訓練是隊員們必修的“苦課”。每次在山路上負重拉練,隊員們的
衣服很快就會濕透,肩膀的酸痛感也緊隨而來。但遙想到高高屹立在地球之
巔的珠峰,他們沒有停止,因為機會畢竟30年才一次啊!一生中一般也就只
有一次機會親自測量珠峰。
當然,體能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方面,要想做好測量工作,還必須把好技
術關。
“年輕人熱情很高,但是野外經驗較少,許多常規性測量儀器用得少。
GPS推廣以來,許多年輕人對水準儀、經緯儀、測距儀等常規儀器的操作不
是十分熟練。”50歲的高國平是測量隊伍中年齡最大的,在集訓地負責現場
指導。
為保證測量的成功,隊員不但要快速、熟練地操作各種儀器,並且還要
保證結果的精確,因為精度是測繪的生命。這次珠峰高程測量,除用GPS外
,還要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等方法測定高程,這要求隊員們要成為掌
握多種技術的多面手。
因為是雪山,所以還要過登山技術關。以前沒有冰雪經驗、沒有登過雪
山的隊員必須熟練掌握登山裝備的使用。
在珠峰高寒地區,人要往海拔7000米以上前進,每一步都要依靠裝備。
高山帳篷、冰鎬、上升器、冰爪、高山靴、安全鎖、雪鏡、高山頭燈、高山
爐等等,任何一個細節沒有掌握,都有可能出生命危險。
有些很簡單的事情到了山上都會變得複雜起來。比如,裝背包似乎是一
件很簡單的事情,但事實上,技術含量卻很高:先裝什麼、後裝什麼,睡袋
放在上面還是下面,冰鎬尖朝上還是朝下,如何背負最科學。還有,隊員們
爬山時穿著背帶式的衝鋒褲,因為不知道使用方法,在上廁所的時候犯了難
,要脫掉上衣才行。但是實際上,衣服背帶上有扣,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
夠輕鬆解決問題。有些業餘的登山者在海拔7000多米處摘掉手套,結果被嚴
重凍傷,導致登山失敗……
其實,體能和技術二者如同1和0,如果沒有體能1,技術0再多也沒有用
武之地;而O則可以增色添彩,沒有0測量也就失去了意義。
P4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