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遠去的文明

探尋遠去的文明

《探尋遠去的文明》收集了作者從西北崇山峻岭到南方沿海城市探尋的人文遺蹟、歷史殘影、佛地石窟的足跡。有甘肅燦爛的“仰韶文化”,有將要消逝的民族民俗;有“人文始祖”的誕生地,有前秦、北魏的佛雕殘肢。希望從中找到現代社會將要消亡的敬畏,見識到文明的真諦。

基本介紹

  • 書名:探尋遠去的文明
  •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1頁
  • 開本:16
  • 定價:29.80
  • 作者:唐光明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6047298 
  • 品牌:中山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探尋遠去的文明》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唐光明,別名子晏,雄溪後裔,平凡男人。幼年失學,後混跡於世:或為店員,或為保全,或為商販,懵懂漂泊。

本世紀初至隴原,後至深圳,先後任《西部發展報》、《西部商報》、《蘭州晚報》、《中國商報》、《深圳晚報》、中央電視台記者。胸懷坦蕩,憑心作為,朝夕耕耘,歷霜雪嚴寒。痴心不改。獲獎狀數十,人譽“愛心記者”,獲“深圳市先進個人”、“隴南市榮譽市民”稱號。

圖書目錄

探尋隴右文明
馬家窯彩陶:吶喊的“國畫靈魂”
寂寥“第一瓦”
探秘“密須鼓”
呼喚“平涼姑娘”:回家!回家!
羲皇故里之爭
黃陵錯冢:錯乎?媚乎?
探尋周祖發祥地
走進秦皇故里
放眼秦長城
探秘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皇甫謐:甘肅中醫學第一人
今昔臨津渡
瑞雪蓮花“漫花兒”
走進保全人的家園
吳玢:與岳飛齊名的抗金英雄
探尋遠去的“氐文明”
路遇炳靈寺
敦煌魂
陽關離歌
雅丹盜
尋找失落的文明
悲哉!積石山古蹟
驚見“文物垃圾”
百里石窟長廊的辛酸
悲情打拉池
龍標遺怨
誰“毀”了西安古城牆?
赤壁歸來
守望文明
走過天安門
夜走珠江
搏海
虎門潮
攀越蓮花山
風雨威海衛
蓬萊尋仙
金城記憶
正氣歌
勒巴溝:洗滌心靈的地方
尋根謁祖
天下“李”姓出甘肅
復興
思念母親
後記:呻吟

文摘

著作權頁:



“北京人”,一個現代皇城根人的代名詞,被概念性地列為古人始祖。可很少有人知道,在黃河中上游的甘肅省平涼市,出土了5萬年前的晚期人類頭蓋骨。1984年,經過鑑定,這塊5萬年前的晚期智人,是一個與蒙古人種相似、年約20歲的姑娘,被稱為“平涼姑娘”。
但是在平涼,只有一些關於“平涼姑娘”的傳說與影子,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她的存在。因為這位姑娘只是在這裡出生、死亡並出土,目前在北京。平涼當地發掘與保護文物古蹟的民間保護者一再呼籲,要求“平涼姑娘”回家,但並沒有實現。
“回家”是親人對“遊子”的呼喚,呼喚“平涼姑娘”回家既是平涼人對“平涼姑娘”“回家”的期盼,也是中國人對流落他鄉乃至世界各地的文物、文明遺蹟的呼喚——“回家,回家!”
“平涼姑娘”被發掘
“平涼姑娘”出土地點為甘肅省涇川縣。涇川古稱涇州,因涇河獲名,曾是古長安的門戶。它既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代文明沉積深厚的古城,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文明的足跡。
1976年,涇川縣涇明公社郝白大隊在山溝里植樹造林,平涼市博物館原館長、當時的駐隊幹部劉玉林是植樹帶隊人。在植樹挖坑時,他發現了幾塊近似入骨頭的化石碎片。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他便好奇地將骨頭收拾了起來。
村民見劉玉林收拾骨頭,便對他說,這是死人骨頭,不要撿了,很不吉利的。但劉玉林認為,這石頭般的骨頭肯定不是一般的骨頭。於是,他便毫不猶豫地保存了當地人所說的“死人骨頭”。之後再去植樹時,他總會留意是否還有碎化石骨頭。劉玉林耗費5年時間,一方面查找資料研究化石,另一方面多處找專家鑑定化石真偽。
1980年,為了徹底弄明白化石的年代、性別,劉玉林求助於有關部門,但並沒有得到援助,得到的只有諷刺與嘲笑:“這人有毛病,死人骨頭還當寶貝呢?”無奈,劉玉林只好隻身去北京。1984年,在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的幫助下,劉玉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被鑑定為5萬年前的晚期智人,是一個與蒙古人種相似、年約20歲的姑娘,被稱為“5萬年前的平涼姑娘”。

後記

發現病,是在閱讀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一段文字“我翻閱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看到這裡,心裡一陣驚悸,心驚肉跳般的感覺。魯迅先生如何這般神奇,甚至在好幾十年前,便能如此深刻地描述當今這般世道。
也就是在此時,突然發現自己被病菌包圍,這病菌不僅將我包圍得很厚,且種類很多,有的劇毒無比,有的屬於潛伏慢性。事實不斷證明,無論是個體還是整體,這些病菌都足以致人死命,不僅包圍我個人,而且有蔓延之勢,在人世間蔓延與擴張。
我發現病菌之後,開始四下里與人講述病之利害,病之猖獗。奈何我被病菌包圍之後,仿佛力量也變得微弱,即使發出一些聲響,喊出一些聲音,也無法驚醒旁人,甚至不能伸手拉動喚醒他們。
從西北邊遠山村到經濟文化中心、再到沿海城市,經歷10年時間,我發現弱肉強食的自然競爭法則橫行於世。越來越感覺人好像還不如那些自然競爭的動物,因為它們面臨危難的時候,總有第三者插手搭救。而人則不然,只能等死,也只是等死。
吃飯等死,是現下很流行、很時尚的調侃。不僅很多人夢寐以求,更有很多人狂熱追逐,無論是大學校園、企事業單位,這樣的事情總是免不了。就是傳播人文思想的地方也未能避免。這是什麼病菌,我不敢確診。自從我嘗試和那些依靠欺騙錢財為生的人、眼裡只看見金錢的人混到一起之後,我才隱隱察覺不適。
有個大學生,畢業後進了一家股票推薦公司。給他推薦這份工作的人就是他的親姐姐。進入公司之後,很快他就知道這家公司所做的事情,就是騙人錢財,讓人上當。說得不客氣些,他姐姐的職業就是做“騙子”。知道自己要做騙子,而自己的姐姐一直在做騙子並且每月都要欺騙多人上當以得到豐厚的回報時,他的心裡很坦然地接受了“騙子”這份工作。“大家都在騙,又不是我一個人在騙。”
這樣的理由,或許可以讓他心安理得地做騙子。當騙局被揭穿之後,這名大學生竟然正氣凜然地說,你想乾什麼?為什麼要揭穿這些?甚至憤慨地罵大街。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再不能做騙子,再不能去行騙了。在這家公司里,這樣的年輕人很多,而在深圳,這類公司也很多。
還有這樣的例子。一個19歲的女孩遠離家鄉來到這個城市。沒有地方住,沒有地方吃飯,也不曾想過去找一份踏實的工作,卻整天想著如何發財,怎么才能夠不付出艱辛的勞動就可以得到不菲的財富。追逐金錢,成為她和朋友乃至他們這個群體的目標,除了金錢以外,什麼都不在意,名譽、身體、貞節以及道德都不重要,按照她的話說,“錢才是最重要的,沒有錢,就不能生存。”
從臥底經歷金股王公司騙術(一家推薦炒股軟體企業,培養了數百名大學畢業生為業務精英,專門欺騙不懂股市的有資金炒股的股民),到致遠網信的傳銷(一家專門針對工廠打工者進行欺騙的金錢遊戲)與e科士威的網路傳銷(針對有時間、有資金、有一些文化的市民進行欺騙的金錢遊戲),我和數以百計的成員交流“心得”發現,他們的眼中看到的就是一個字:“錢”。一是為生活所迫,他們需要金錢改善生活環境,讓家人過得更好;二是這個世道已經離不開金錢,沒有金錢,就不能生存,甚至不能死亡;三是這些年輕人認為,這樣的欺騙不是騙,這樣的欺騙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如今世上,“笑貧不笑娼”的事實,已被他們很殘酷地認為,掙錢是他們目前最為重要的事情,禮儀、羞恥應該是吃飽喝足之後才考慮的事情。
為何金錢會成為年青一代的終極追逐目標呢?有人認為,逐利是人之本性,追逐利益沒有什麼不妥;有人以為,為了生存或者生活而逐利,乃是不得已而為之,完全可以理解;還有人以為,每個人都是為逐利而活,年青一代逐利也是必然,只是各自的方式不一樣。我幾經深思卻不以為然。因為這不是一個個案,而是現下年青一代的群體表現。
我認為,這是一種病態的表現,病根深植骨髓(思想)內,則外表顯此行徑。把脈診問病根,我以為有兩方面:其一,就是現下人沒有心理與道德底線,缺乏信仰、缺乏敬畏。心裡因為沒有約束,自然也就變得浮躁與不安,理性與良知經常被潛伏在內心的獸性吞噬,欲望控制了人性善良的一面。其二,現下社會已經被人布置成了逐利場所,不論是生與死、行與住、學與長,同時被灌注了角逐利益的思維,因此,逐利變得名正言順。
因為“三人為虎”之說,人們逐漸失去對於是非的判斷,失去正常的邏輯推理,而被浮於表面且流行於世的現象所迷惑、蒙蔽,於是人云亦云,甚至盲目地跟隨追逐,逐漸變成獸——一隻只追逐利益和物慾的、狂熱崇拜物質的怪獸。他們甚至坦然地以為,追逐物質、利益就是當然的事情;反之,沒有物質,或者不能享受到那些奢華生活,是當下最為可恥的事情。於是,逐利成為人們生存的第一目標或者是最高目標。當對這些追逐物質的行為進行指責與產生質疑時,還會引來理直氣壯的反問:“大家都這么做,為什麼單單針對我呢?”“人人不都是在追逐利益嗎?”
是呀,人人都在這么做,這樣的追逐已經橫行於世了,僅是對個別人的“挑剔”能夠改變什麼?又有誰不是這么追逐呢?不僅身陷其中者這么說,旁觀者亦如此說。
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或金錢、權力等物質欲望,便將自己視為物質欲望或金錢的奴隸。於是,關於“奴隸”的名詞,一度流行於世,什麼卡奴、房奴、車奴、錢奴等層出不窮,為了金錢、物質,禮節、榮辱皆被忽視。因為沒有底線與敬畏,為人處事便只有逐利,為達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不計一切後果,不惜傷害任何人的健康與權益。
無論是在內地城市採訪,還是在沿海城市暗訪,多次與這些年輕人接觸、交流,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新到城市的打工者、奔波在城市的小白領,他們一個個表露出來的觀點就是獲取利益。他們以為,在沒有親情系統支援的城市打拚,只有金錢是最可靠的,其他均不可信。什麼友誼、愛情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產物,換言之,如果沒有物質,那么愛情、友情不過是騙人的謊言。
一位大學生告訴我,考上大學,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他也是一腔熱血,滿懷憧憬,有著很多關於考碩士研究生、考博士的夢想。進大學之後,看見同學之間在消費、男女朋友、穿著、首飾等方面攀比,傻眼了:“大學原來是這樣的?!”第二年大家開始忙於戀愛,到第三年快畢業了,要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大學幾年自己什麼都沒有學到。再回頭來想學習時,已經遲了。進校學習時間達到,誰管你學了多少東西?趕快走人還有後來者呢。
走出學校,金錢也就成為了努力的目標。什麼世界觀、人生觀,人生價值、普世價值都成為人們諷刺的調料與笑柄。潔淨的精神成為人們眼中的神話,甚至是荒誕的故事。
對於這樣的分析,我自己都不滿意,但事實讓我不能不這樣說。除了內心的約束之外,能夠讓人們變成現在這般模樣的因素,還有制度的不完善。在目前的體制中,人不僅隱約有三六九等的劃分,還有貧賤之分和待遇的分類。
首先就是人的生老病死,這是自然界的規律。
但生不起、死不起、病不起、老不起的說法流行坊間,因為目前的制度下,並沒有將一般大眾的生老病死納入社會福利之中,而是讓市場來決定,也可以說,將這些自然人的生存規律,無論是生病還是死亡,都規劃成利益角逐的場地,讓大家不得不面對成長之中必須面對的困難,也必須用那看似萬能的金錢來處理。可以說,面對這些問題,離開金錢就是萬萬不能。當然,有一部分特殊的人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因為制度已經安排了他們的生老病死。
嚴格地講,一個自然人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加健康,生活得更加完善,捍衛自然人的基本權利,對於物質的需要沒有過錯。只要不侵害他人的權利,不侵犯他人的財產利益。
但在一些機器的運轉中,自然人的基本權利,本應該得到社會福利照顧的,卻並沒有完全落實下來,甚至這樣的公共領域都充斥著錢權交易,成為逐利場。更多的人為了解決自然成長的問題,不得不面對金錢的壓力,於是成為錢奴、卡奴,甚至理直氣壯地成為物質和金錢的奴隸,甘心被物質與金錢控制、擺弄,自然就會捨棄良知,追逐金錢,甚至認為本來就沒有什麼道德底線,信仰的就是“金錢萬能”。
除了生老病死之外,還有很多公共領域都已經成為逐利場所人們角逐的“糕點”。有人認為,就是因為制度存在的缺陷,人的病態一度在現實中暴露無遺。
我質疑自己,難道他人就沒有發現這樣的病菌嗎?這等病態如此顯眼,如此顯著,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聽到過“窮得只剩下錢”的呼籲,何以數十年之後,仍不見有治病良方呢?是奇藥難尋?是無藥可醫?泱泱中華人才輩出,何以由我這般小子妄言?我百思不得其解:是智者世故地冷眼旁觀?還是世俗者冷漠視之?我不得而知。
這般顯眼病態,居然能夠延續至今,不能不佩服人們的耐性與毅力超強。病在其中,堅忍數十年不說病、不治病,確非常人可比,甚至可稱為可悲、可恨,絲毫不需要同情與憐憫。
對於那些醫者來說,知其病不聞不問,可謂其心可誅、其德可滅、其志可奪。但也讓人反思,為何醫者不治其病?或許可以解釋為病根就是醫者下的毒,以達到駕馭或者驅使病人的目的。
我開始琢磨,久病成醫,我應該有義務、有責任告訴大家怎么可以離開這病的根源。然而,如何醫治這重症,我沒有良策,於是便草書成文,求助眾賢。

序言

在母親把我送進學堂門之前,對於未知與神奇的世界,我充滿了敬畏。不僅如此,在偏遠的湘西南山村里,我的父輩們還信仰著萬能而神奇的諸天神佛,敬畏著孕育世界的自然萬物,他們謹小慎微地生活在山嶺下、小河邊,耕作在田野里,並時常祈禱諸神保佑,懺悔過錯。
每次經過百年大樹底下,我們都不敢高聲話語,唯恐驚動神靈而被懲罰;每次經過偏僻的樹林,驚悚的鬼神故事,總讓我們膽戰心驚,唯恐自己不小心的過失在此被懲罰,因而默默祈禱平安路過。最難忘記每次殺雞宰鴨款待客人時,總聽到母親嘴裡默念“天殺你,地殺你,不是我殺你”的生態食物鏈禱告。
父輩的教誨中,許多事例讓我印象深刻:吃飯時,母親警告不要掉飯粒,否則會遭雷劈;處世時,父輩們告誡多行善事,否則會遭雷打。在他們的眼中,雷神是上天懲罰劣跡的代名詞。
走進學堂之後,我和其他孩子們一樣,逐漸長大,也和許多孩子一樣,對於神奇而未知的世界不再敬畏,對於那漫天神佛也不再恐懼。不僅我是如此,和我一起長大、一起變老的人們也變成這樣。慢慢地,我發現,世界變得蒼白,河水變黑,大地空洞,蒼天暗淡。
為此,我開始探尋其中的究竟,找尋心中的敬畏。
沿著生活軌跡,從中國西南鄉村到大西北城鎮,從繁華喧鬧的沿海城市到文明鼎盛的都市,我奇怪地發現,父輩講述中的雷神消失了。不論是生活在高樓大廈裡衣冠楚楚的達人,還是居住在城鎮中的人們,都沒有了謹小慎微的人生與生活,人們甚至肆無忌憚地狂歡著、嘶鳴著,在世間狂奔或“裸行”。那一絲還沒有完全逝去的良知,成為少許殿堂里的供奉物、博物館內的標本。
於是,我帶著兒時父輩的教誨,背負著父輩對神佛與自然的敬畏,一路苦苦探尋,尋找精神家園。沿著遠古人類生存的森林的蹤跡,沿著麥田中掩埋的陶石火耕灰土層,沿著長城烽燧的遺蹟,仰望著崇山峻岭上雕刻的石像的斷臂殘肢,我尋找著先人的生活軌跡與圖騰敬仰;沿著秦漢古國邊疆的烽燧,拾起墜落的銹戟殘劍,我試圖探尋與感受秦關漢月的堅毅與渴望;品味著絲綢路上的異域風情,撫摸著五代十國的雕刻泥塑殘骸,我企圖追問人們頂禮膜拜的敬畏。
深夜裡,我徘徊在燈火輝煌的街頭,探問過沙漠般的城市生存規則;彷徨於燈紅酒綠的交錯里,我追問著圖騰敬仰的傳說。從數千年前的人類痕跡,遠逝的森林、大河,到如今林立的鋼筋水泥,不論是神經麻木、良知泯滅的個體,還是殘留的時代遺蹟,摻雜在字裡行間的痕跡,一直都在掙扎著證明:華夏民族的敬畏已經成為千年的絕嘆,華夏民族的精髓已經淪為傳說。雖然,這一切曾經存在於世間。
儘管,懷中的希望之火,在一個又一個被荒棄的遺蹟中逐漸變暗,但心中的渴望,卻在一個又一個時代殘骸中變得愈加濃烈。從黃河中上游涓涓細流旁,到奔騰狂歡的大海邊,我一直期望找到神奇力量的痕跡,希望找到父輩講述的神奇的傳說、我們種族的力量。
我不肯放棄。
追逐,再追逐,探尋,再探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我無數次地追尋與探索,這看似存在,卻又好像虛無的敬仰。
經過仰韶時期的馬家窯陶具工坊,我仿佛聽到了陶罐上的圖騰歡呼與殘片呻吟;這聲音交織成先人們的嘆息。穿過劉家峽水庫的石窟,掠過敦煌石窟時,我看到了殘缺的佛像與飄忽的信仰,在水上與空中狂舞;飛舞的影子像一條條抽來的鞭子,抽打在我的心間、靈魂上,痛徹心扉,抽打的痕跡刻骨銘心。經過縹緲的蓬萊仙境時,我被避世逃離的涌涌人群所驚駭,他們萎縮的身影上書寫著驚懼與彷徨,不論是對於生老病死,還是君親師友,他們均是慌亂地對峙著,恐懼著逝去,彷徨著未來。
數不勝數的折磨,將我的熱情逐漸撲滅;不勝枚舉的殘跡,將我心靈刻畫得傷痕累累,使我被眼淚浸泡的雙眼變得冷峻而剛毅,也將我被風蝕的脊樑吹得更加堅強。因為,在歷代先賢的足跡中,我看到追逐者艱辛中的堅毅,探尋者千萬里不棄的痴迷,還有慷慨殉道者面龐的微笑與心靈的嘶鳴。細細觀察、琢磨,不論是秦關漢月的冷峻,五代十國的紛亂,還是唐歌宋胭的雕刻,不經意間,我們都會看到其中的執著。儘管時代前進中的阻撓與殺戮是那么慘烈,但悲壯的故事一樣流傳於世。
在如今城市鋼筋水泥林立、“布匹怪獸”橫行的世界,我只有落寞地坐在狹小的陰暗角落裡,冷眼看著一個個達人、貴族、巨賈“裸奔”在城市森林與經典殿堂中,荒誕的故事在輪番演繹:一個個扭曲與異樣的靈魂,在城市中狂歡、長嘯;卑鄙與貪婪的面孔,交織成不堪的生存畫面;暴虐與無忌的手段,構建起踐踏生態的鐵蹄。破壞、毀滅、抹殺中,信仰、敬畏、安寧不復存在。
面對這些,我不能自已,唯有在無眠的深夜,用筆墨刻畫下這一個個“裸奔”的身影,一處處“裸奔”的場景,一串串“裸奔”的行徑。做這樣的記錄,我並不奢望可以改變什麼,只希望用一些可以鞭撻碎裂靈魂的故事,告誡後來者,敬畏與神奇並非傳說。幽幽嘆息聲雖有些雜亂,但依然希望能喚醒沉睡已久即將醒來的人們。
或許有一天,雷神還會來證實存在的必要。
或許有一天,善良還會洋溢著存在的幸福。
或許有一天,良知還會袒露著存在的安寧。
或許有一天,敬畏還會在廟堂端坐,接受頂禮膜拜。
或許有一天,這一聲輕嘆能證明追逐者、探尋者、殉道者的不息追求。

編輯推薦

《探尋遠去的文明》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探尋隴右文明
馬家窯彩陶:吶喊的“國畫靈魂”
寂寥“第一瓦”
探秘“密須鼓”
呼喚“平涼姑娘”:回家!回家!
羲皇故里之爭
黃陵錯冢:錯乎?媚乎?
探尋周祖發祥地
走進秦皇故里
放眼秦長城
探秘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皇甫謐:甘肅中醫學第一人
今昔臨津渡
瑞雪蓮花“漫花兒”
走進保全人的家園
吳玢:與岳飛齊名的抗金英雄
探尋遠去的“氐文明”
路遇炳靈寺
敦煌魂
陽關離歌
雅丹盜
尋找失落的文明
悲哉!積石山古蹟
驚見“文物垃圾”
百里石窟長廊的辛酸
悲情打拉池
龍標遺怨
誰“毀”了西安古城牆?
赤壁歸來
守望文明
走過天安門
夜走珠江
搏海
虎門潮
攀越蓮花山
風雨威海衛
蓬萊尋仙
金城記憶
正氣歌
勒巴溝:洗滌心靈的地方
尋根謁祖
天下“李”姓出甘肅
復興
思念母親
後記:呻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