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薇翁

採薇翁

《採薇翁》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薇翁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蒲松齡
簡介,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簡介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原文

明鼎革[1],干戈烽起[2]。於陵劉芝生先生[3],聚眾數萬,將南渡。忽 一肥男子詣柵門[4],敞衣露腹,請見兵主。先生延入與語,大悅之。問其姓 名,自號採薇翁。劉留參帷幄[5],贈以刃。翁言:“我自有利兵,無須矛戟。” 問:“兵何在?”翁乃捋衣露腹,臍大可容雞子;忍氣鼓之,忽臍中塞膚嗤 然,突出劍跗[6];握而抽之,白刃如霜。劉大驚,問:“止此乎?”笑指腹 曰:“此武庫也,何所不有。”命取弓矢,又如前狀,出雕弓一具;略一閉 息,則一矢飛墮,其出不窮。已而劍插臍中,即都不見。劉神之,與同寢處,敬禮甚備。 時營中號令雖嚴,而烏合之群,時出剽掠[7]。翁曰:“兵貴紀律;今統數萬之眾,而不能鎮懾人心,此敗亡之道也[8]。”劉喜之,於是糾察卒伍, 有掠取婦女財物者,梟以示眾。軍中稍肅,而終不能絕。翁不時乘馬出,遨 游部伍間,而軍中悍將驕卒,輒首自墮地,不知何因。因共疑翁。前進嚴飭 之策,兵士已畏惡之;至此益相憾怨。諸部領譖於劉曰:“采微翁,妖術也。 自古名將,止聞以智,不聞以術。浮雲、白雀之徒[9],終致滅亡。今無辜將 士,往往自失其首,人情洶懼;將軍與處,亦危道也,不如圖之。”劉從其 言,謀俟其寢而誅之。使覘翁,翁坦腹方臥,鼻息如雷。眾大喜,以兵繞舍, 兩人持刀入,斷其頭;及舉刀,頭已複合,息如故,大驚。又砍其腹;腹裂 無血,其中戈矛森聚[10],盡露其穎[11]。眾益駭,不敢近;遙撥以矟[12], 而鐵弩大發,射中數人。眾驚散,白劉。劉急詣之,已杳矣。

注釋

據《聊齋志異》二十四卷抄本
[1]鼎革:改朝換代。語本《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2]干戈蜂起,謂到處發生戰亂。蜂起,如群蜂同時飛起,喻眾多。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3]於(wū烏)陵:古地名。”戰國時齊於陵邑。漢置為縣,隋後改長山 縣,在今山東鄒平縣境。
[4]柵門:指軍營之門。柵,柵欄。軍隊駐地結木為柵,以作營牆。
[5]參帷幄:謂參謀軍事。帷幄,軍帳,幕府。《史記·高祖本紀》:“夫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帷帳,同“帷幄”。
[6]劍跗(fū浮):劍把。跗,器物的足部,通“■”。
[7]剽掠:虜掠,搶劫。
[8]也:原無此字,據青柯亭刻本補。
[9]浮雲、白雀之徒:指劍俠及神仙。據《太平廣記》一九四《聶隱娘傳》 引《傳奇》,劍俠妙手空空兒能隱身浮雲,渾然無跡。《西陽雜俎·諾皋記》 上載漁陽人張堅曾羅得一白雀,後借其力而得登天。
[10]森聚:直豎叢聚。
[11]穎:尖。
[12]矟(shuò朔):同“槊”。《釋名·釋器》:“矛長丈八尺曰|,馬上所 持,言其便殺也。”

譯文

明朝覆滅的時候,到處發生戰亂。於陵劉芝生聚集數萬軍隊,準備渡江到南方去,忽然一個肥胖的男子來到軍營柵門前,敞著衣襟露著肚腹,求見軍隊頭領。劉芝生請他進去,跟他一談,非常高興。問他的姓名,那人自稱採薇翁。劉芝生便留他在軍中幫著參謀軍事,又要給他兵刃,採薇翁說:“我自己有銳利的兵刃,不須你的矛戟。”劉芝生問在什麼地方,採薇翁將衣襟捋起,露出肚腹。只見肚臍很大,可容雞子。他憋住氣鼓起肚腹,忽然肚臍發出嗤嗤的聲音,突出一柄劍把。採薇翁用手握住劍把抽出劍,白刃如霜。劉芝生大驚,問:“還有嗎?”採薇翁笑笑,指著肚子說:“這是武器庫,什麼沒有啊!”劉芝生就讓他取弓箭,採薇翁又像先前一樣,取出一把雕弓,稍微一屏氣,就有一支箭飛出來,接著又連續飛出無數支箭。後來他把劍柄插入肚臍中,馬上就全都不見了。劉芝生覺得他太神了,與他常在一起,非常敬重他。
這時,軍營中號令雖嚴,但士兵卻是一群烏合之眾,時常有人到老百姓家中搶劫東西。採薇翁說:“軍隊中重要的是紀律。如今,你統兵數萬,但不能震懾住人心,這是自取敗亡。”劉芝生很高興,便糾察士兵,有到百姓中搶掠婦女、財物的,殺頭示眾。從此軍中紀律稍好起來,但搶掠的事情卻沒有斷絕。採薇翁不時騎馬出去在軍隊中巡視,每次巡視時軍中那些悍將驕兵的腦袋常常是自己掉下來,不知什麼原因。大家都懷疑是採薇翁乾的。先前,他向劉芝生建議嚴飭軍紀,士兵們已經是又怕他又厭惡他;現在出了這神怪事,就更加怨恨他。各部的首領都向劉芝生誣告說:“採薇翁用的是妖術,自古以來的名將只聽說靠智慧,沒聽說靠妖術。劍俠神仙之道,最終也逃脫不了滅亡。如今,無辜的將士往往自己失落了腦袋,大家群情激憤,人人自危。將軍與他相處,也是危險的,不如想辦法除掉他。”劉芝生聽從了他們的話,打算等採薇翁睡下的時候殺掉他。派人察看他,見他正袒露著肚腹躺著,鼾聲如雷。大家很高興,讓士兵包圍住他的住處;兩人拿刀進去砍下他的頭;等抬起刀,頭已經複合起來,喘息同原來一樣。眾人大驚,又砍他的肚腹,肚腹裂開卻沒有血,腹內的刀槍劍戟白森森的,都露出了鋒利的尖。大家更驚駭,不敢靠近,站在遠處用矛一撥,箭一下子放出來,射中了好多人。眾人吃驚地散開了。回去告訴劉芝生,劉芝生急忙去看時,採薇翁已經不見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