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指關節

掌指關節

掌指關節metacarpophalangealjoint,由掌骨小頭與近節(第1節)指骨底構成,拇指掌指關節屬於滑車關節,其餘四指為球窩關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掌指關節
  • 外文名: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 構成:掌骨小頭與近節指骨底構成
  • 數目:共5個
掌指關節面三維形態觀察,血供,骨與關節,手的功能位,

掌指關節面三維形態觀察

觀察標本(圖1):從矢狀面觀察,掌骨頭掌側面較寬大,由背側向掌側形成曲率半徑逐漸增大的曲線。從冠狀面觀察,掌骨頭呈梨形,掌側面向兩側延伸,形成兩個髁,橈側髁較尺側髁略大,尤其在第2、3掌骨頭比較明顯。第1掌骨頭關節面近四方形,曲度較其它4個掌骨頭小;第2掌骨頭較大,形態略不規則;第3掌骨頭圓而突起明顯;第4、5掌骨頭形態與第3近似,但較小。各近節指骨底形態近似,均為類橢圓形,中央凹陷,大小無明顯差異。
圖1圖1

血供

掌指關節平均每個有7.7個關節支,這充分說明掌指關節有豐富的血供。位於掌指關節囊背側的關節支與掌側之比為2:l。這說明關節囊背側關節支比掌側關節支多,各關節支皆起源於鄰近的動脈。觀察中發現,撓、尺背側上,下關節支,是以不同部位不同方向從關節囊四周向中央呈輻揍型配布,並在纖維層內互相吻合成網。從而保證掌指關節在各種姿勢局部壓迫下,都可得到血供撓、尺背側上關節支發出部位的體表投影,是各自掌骨背側全長上4/5與1/5相交點.撓、尺背側下關節支的體表投影是各自近節指骨、中相交點。撓、尺背側上、下關節支長度、近端外徑與各指生理長,功能狀態相一致。第一、二、三掌指關節移植時,可選擇位於骨間背側肌淺面的第l、2掌背動脈。它們平均外徑分別為。.sm二和l.Zmm,並可向近側端游離38mm和43mm。也可高位在撓骨莖突處找到撓動脈(外徑2.7mm).第四、五掌指關節移植時,可選擇第3、4掌背動脈,它們平均外徑為1.Omm和o.smm,並可向近端游離35mm和32mm。也可以選擇小指尺掌側動脈,外徑為1.2mm。手的淺靜脈和皮神經已有明確記載。拇指靜脈不成弓、外徑1.smm。各掌背靜脈分別為1.3mm、1.1mm和1.omm.拇指、示指和中指的靜脈偏向撓側,無名指、小指的靜脈偏向尺側,一撓、尺兩側分別向上延續為頭靜脈貴要靜脈

骨與關節

手的骨骼主要包括拇指2節指骨,示、中、環、小指3節指骨,掌骨5塊及腕骨8塊。其關節除掌指關節、指間(遠、近)關節外,還有腕掌關節、腕關節(橈骨與舟、月、三角骨組成)。這些骨與關節構成手部的支架,維持手的正常功能,一旦戰、創傷破壞這些結構,則手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手的功能位

手的功能位是手處於運動前能最大程度發揮功能的準備位置,此時前臂半旋前位,腕背伸25°~30°,尺側偏斜10°,拇指充分外展,掌指關節、指間關節微屈,處於對掌位,其他4指分開。關節屈曲程度不盡相同,即掌指關節屈曲30°~40°,近側指間關節屈曲60°~80°,遠側指間關節屈曲10°~15°。功能位是進行各種活動之前的準備姿勢,在此位置上恢復其有效的活動範圍比較容易,因為拇指對掌姿勢已經很充分,只要其他4指能活動的關節稍加屈曲即可完成某一功能,所以,處理手戰、創傷,尤其是骨折、肌腱損傷時應將手固定於功能位。有時臨床上為了保證肌腱、神經、血管斷裂處縫合牢固或在較鬆弛位利於癒合,可採用保護性制動位,即臨時制動的非功能位。如腕部正中神經、尺神經或指屈肌腱縫合後,腕關節固定於40°屈曲位3周才比較安全;同時掌指關節屈曲近80°,指間關節處於自然伸直位。當修復背側組織時,腕關節制動在伸直位,且掌指關節至少屈曲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