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掃墓儀式
  • 地位: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
  • 發展: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
  • 時間:公曆四月五日或六日
簡介,概述,

簡介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概述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清明節是公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公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中國人在清明節的活動就是掃墓。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有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一般清明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 (一)掛紙錢 又稱“壓紙錢”,一般用石頭或磚塊將長方形的的黃白紙錢或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紙錢壓在墳上,以示子孫已獻給先人足夠多的錢幣。 (二)耙(扒)墓 是把祖墳修飾一下,品鮮花等。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