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丞相

《挽文丞相》是元初詩人虞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悼念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這首詩前六句追懷文天祥事跡並寄感慨;最後兩句寫作者現實“大不如前”的悲痛。全詩幾乎句句用典,但自然貼切,筆力雄健,寓意深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挽文丞相
  • 創作年代:元初
  • 作品出處:《道園遺稿》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虞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暉1,南冠無奈北風吹2
子房本為韓仇出3,諸葛安知漢祚移4
雲暗鼎湖龍去遠5,月明華表鶴歸遲6
不須更上新亭望7,大不如前灑淚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徒把”句:典出《淮南子·覽冥》:“魯陽公與韓構戰,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意即文天祥想挽救南宋垂亡的國勢是徒然的。
2.南冠:囚犯,語出《左傳》。此指文天詳被俘後解往北方,囚於京城。
3.子房:漢留侯張良字。本為韓國人,秦滅韓後,張遣刺客刺秦皇未遂,後來終於輔佐劉邦滅秦,建立漢朝。
4.諸葛:諸葛亮。他輔助劉備建立蜀漢,終為魏所滅。漢祚(zuò):蜀漢的國運。這兩句以張良、諸葛亮事說明文天祥精忠報國,卻不知南宋運數已盡,無法挽救。
5.鼎湖龍去:《史記·封禪書》載:黃帝鑄鼎於荊山,鼎成,乘龍飛去。此指宋帝之死。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陸秀夫攜南宋末帝趙昺投海,南宋亡。
6.華表鶴歸:傳說漢遼東人丁令威在靈虛山學道成仙,後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鶴乃飛鳴作人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此處謂文天祥如死而有知,將有“城郭如故人民非”之感。
7.新亭:在今江蘇江寧縣南。晉元帝時,長江北半部中國為北方少數民族占領,一些文人名士南渡。據載,丞相王導曾在新亭宴客,周愷中坐而嘆:“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涕。

白話譯文

就算像古書說的揮戈讓夕陽回升的本領,也無法挽救南宋,何況文天祥已經成了大元朝的階下囚。
張良謀刺秦王是為了韓國復仇,諸葛亮鞠躬盡瘁卻不知大漢福祚已失。
白雲暗淡,南宋的帝王已經投海身死,月兒明亮,文天祥若像丁令威那樣化鶴歸來也會遲了。
我們現在連像晉人那樣在新亭之上哭泣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現在的局勢還大不如前。

創作背景

宋丞相文天祥為抗元名臣,被俘後寧死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3年)就義於燕京(今北京)。詩人感懷於此,作下此追挽之作。既是追挽文天祥,也是哀悼南宋的覆亡。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元代詩人虞集悼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篇詩作。詩人懷著無可奈何的惋惜低回的情愫,運用委曲婉轉的手法,由衷地頌讚了文天祥挽狂瀾於既倒、剛烈無畏的高風亮節。
詩開頭兩句說:“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兩句意謂南宋滅亡已成定局,文天祥雖作了最大努力,但畢竟無力回天,最終不得不身陷重圍,兵敗被執。“徒把”、“無奈”兩組虛詞配合,流露出詩人無限惋惜之情。
“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這裡的兩句用張良復仇、諸葛佐劉,比喻文天祥的才略勇氣,充分肯定其歷史功勳。同時張良、諸葛功業的一成一敗也說明時運天命(應指歷史發展)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張良、諸葛雖都是雄才大略,但因時運契機不同,便有不同的結果,文天祥的失敗,並不是個人的責任。這兩句詩,暗含著對文天祥的理解和同情。
“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這裡是說文天祥被害而沒,如其魂魄南歸,亦當有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之感。這裡末句用“遲”與上句“遠”相對,暗寓南宋已亡而文天祥仍堅持鬥爭之意。這時,南宋末帝早已死去,文天祥仍不屈服,堅持抵抗,這就更充分地顯示了文天祥忠於民族、忠於自己事業的頑強精神。他被囚四年,元朝統治者費盡心機勸降,仍堅貞不屈,最終以身殉國。用一“遠”一“遲”二字,就不僅寫出他肝膽照人的高風亮節,而且歌頌了他堅毅持久、永不動搖的鋼鐵意志和光輝品質。
“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西晉末,南渡的一些文人名士,常相邀於新亭聚飲,感嘆風景依舊,河山變異,相視而垂淚。而如今元滅南宋後的局勢,與尚能占據半壁江山的東晉比較,也大大趕不上了。言外之意是中原陸沉,江山非舊,垂淚悲嘆又無濟於事,出語極為沉痛。
從全詩看,由於當時以元代宋已成歷史事實,其中雖有對時勢無可奈何的消極感嘆,但中心意旨則是表現了作者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崇高敬意和對故國的深切懷念。“大不如前灑淚時”一句為結語,令人尤感沉痛無比。虞集雖在元朝做官,但詩中不時流露出精神上的壓抑感,如說:“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聽雨》)“苟逐牛馬性,歸放春草豐。”(《後續詠貧士》)正由於此,他詩中在肯定抗元的民族英雄的同時,也流露出悼思故國的感傷。

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教授褚斌傑《中國歷代詩詞精品鑑賞》:末句引晉過江諸人新亭對泣事而補之以“大不如前灑淚時”,出語最是沉痛,用典最是透闢。因文天祥被害之時,南宋王朝已經覆滅,連東晉諸君可以對泣的半壁山河也不復存在,“大不如前”,信也!

作者簡介

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號道園,又號邵庵。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祖籍武州寧遠(今屬山西),隨父僑寓今汀西崇仁。三歲知書,從吳澄游。元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儒學教授,仁宗時為集賢修撰,泰定帝時升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於國事多所建言,深受倚重。文宗朝累遷奎章閣侍書學士,纂修《經世大典》。卒諡文清。世稱邵庵先生。著述宏富,推尊理學,為元代詩文大家,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