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秀書院

挺秀書院

挺秀書院是惠陽區秋長中學的前身,創辦於1760年。二百多年來,學校造就了無數的英才,早期學生的傑出代表、北伐名將葉挺將軍曾就讀於此,惠陽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縣委就成立在此,可謂是東江地區的革命搖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挺秀書院
  • 前身:惠陽區秋長中學
  • 創辦時間:1760年
  • 歷時:二百多年
  • 地位:東江地區的革命搖籃
簡介,現狀,東江革命的搖籃,保護與規劃,

簡介

與赫赫有名的惠州惠城區豐湖書院、惠州市惠陽區崇雅書院相比,挺秀書院顯得默默無聞。這座位於惠州惠陽區三和經濟開發區象嶺村象山腳下的清代書院,在走過了247年後,既沒有成為中外遊客的旅遊聖地,就連昔日精神殿堂的靈氣,也蕩然無存。
挺秀學院古址挺秀學院古址
先是1994年9月象山中學(挺秀書院的延續)的停辦,繼而2004年8月被列入惠州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挺秀書院的歸宿就已被注定:沒有了學子的書院,失去了思想傳播功能之後,只能成為一個供後人精神瞻仰的符號。深深的失落感襲來,如同書院門口那隻不復存在的古鐘,悠揚的鐘聲在象山下嘎然而止。

現狀

要想找到挺秀書院,只要找到象山就行了。從興建中的惠南大道拐上一條水泥村道,進入象嶺村,絲毫看不出大象形狀的象山就近在眼前。隨便問一個村民象山中學在哪,他就會指著象山說,沿著水泥村道走,走到一條分岔的泥路,泥路的盡頭就是了。
5年之後,挺秀書院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惠陽區一家私營企業投巨資予以改造之後,它被整體改觀,不僅在“象山中學”的4個大字下多了“挺秀書院”的牌匾,大門還多了一幅石刻楹聯,“挺峙南天興教化,秀凝象嶺煥人文”。原本斑駁的外牆也被油上新漆,從遠處看去尤為醒目。
被改造後的挺秀書院如今已是鐵將軍把門,閒人不得入內,外人只能通過各種各樣的縫隙來“參觀”書院內狹長的天井、廢棄的課室和緊閉的書房。倒是門前幾棵百年老樹,依然枝繁葉茂,安靜地佇立在旁,默默地見證了書院的歷史變遷。
據顯示資料,挺秀書院保存完好,平面呈長方形,長約38米,寬約37米,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中軸線上排列三進兩橫院落。上世紀30年代挺秀書院改辦為象山師範學校,解放後改為象山中學,直至上世紀90年代才停止辦學,成為現今位於秋長街道辦事處的秋長中學的前身。至此,挺秀書院才正式退出山水空間下教育的範式。
令人遺憾的是,象山中學停辦之後,原本懸掛在榕樹下的古鐘也隨之被人拆走,昔日響徹整個象山的悠揚鐘聲,只能是停留在人們無限的想像當中。

東江革命的搖籃

挺秀書院堪稱秋長歷史文化的精華,即便在象嶺村劃歸三和經濟開發區之後,這個事實也無法改變。
乾隆25年(1760年),秋長沙坑葉氏進士天波公兄弟叔侄39人捐銀置田,在象山麓原石嶂寨文昌廟舊址創辦象山挺秀書舍,培養子弟後代。乾隆50年(1785),葉氏再將書舍擴建為書院,成為當時歸善縣內以書院代替儒學的幾間書院之一。
熟知秋長教育史的人都知道,秋長各姓氏先祖非常重視教育,沙坑葉氏就有“隆學校以端士習”、“訓子弟以禁非為”的家訓。自挺秀書院創建以來,葉氏後人不斷捐銀重修擴建,典型的代表是19世紀中葉的馬來西亞華僑葉邁帆和葉亞來。他們致富後不忘桑梓,為挺秀書院的人才輩出打下牢靠的物質基礎。建國後,改稱為象山中學的挺秀書院逐步擴建為4000多平方米,宿舍、籃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
據不完全統計,挺秀書院已培養出學子近萬人。這個不起眼的小書院,還是一批名人成長的搖籃:“吉隆坡王”葉亞來、反清義士葉匡、北伐名將葉挺、著名人士鄧演達、長征女傑廖似光、原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葉鋒……鄧演達的父親,教育家鄧鏡人曾經是這裡的老師。在這裡,葉挺接受了先進的思想,從這裡他走向了保定軍官學校,繼而走上救國救民的道路。
挺秀書院在意識中呈現的已經不僅是知識二字,更重要的是進步力量的凝聚地。熟悉惠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中共惠陽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縣委都是在挺秀書院成立的。可以說,挺秀書院還是東江流域的革命搖籃。

保護與規劃

挺秀書院的發展史遠遠還未結束。 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辦事處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歷史文化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轄區40多幢客家傳統古建築、革命舊址、古書院等進行測量和資料蒐集,並編制了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對當地的客家傳統建築實行分級保護。
按照規劃要求,挺秀書院以“名人母校”的名義被定為二級保護建築,成為以展示客家民俗為主的挺秀書院景群的主要建築物,並納入到惠陽區旅遊線路。該規劃中還明確了保護準則:不得改變文物原狀,不得破壞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物,不得修建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環境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築物或構築物。
儘管如此,飽經歷史滄桑的挺秀書院並不見得會迎來第二次春天。2005年,一個集娛樂餐飲於一身的休閒山莊在書院旁邊悄然出現,這個用於自然生態旅遊的新景點並沒有給挺秀書院帶來足夠的刺激,相反,格格不入的事實讓書院最終淪為經濟浪潮下的呆板擺設。書院缺乏了吸引力,依附書院做生意的山莊自然也難以為繼,最終成了我們眼前這一幕蕭條的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