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胞瘀痛

振胞瘀痛,中醫病名。見於《證治準繩》。振胞瘀痛是因眼部被鈍器撞擊後,瘀血內停所致;以胞瞼腫脹、色青紫、瘀痛難睜為主要表現的損傷類疾病。本病西醫學稱眼瞼挫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振胞瘀痛
  • 發病部位:眼組織(眼瞼)
  • 相關西醫疾病:眼瞼外傷
  • 主要病因:外傷
  • 其他名稱:物損真睛證、振胞瘀痛、觸傷真氣
  • 多發群體:所有人
  • 疾病分類:眼科-眼外傷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歷史沿革,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

名詞解釋

振胞瘀痛是指外傷後胞瞼青紫腫痛,瞼重難睜,重者瘀血可滲入另側胞瞼內,使呈青紫色。相當於西醫學的眼瞼外傷。

歷史沿革

1、《龍樹菩薩眼論》有“眼忽被物撞打著睛出,眼帶未斷,當時內入眶中”以及“眼因物撞刺作翳”等記載。
2、《太平聖惠方·眼被物撞打諸方》有白睛瘀血的記載,並記載有因針撥內障引起血灌瞳神的手術性外傷。
3、《世醫得效方·眼科》在“被物撞打”中,認為外可傷眼瞼,內可傷瞳人。
4、《秘傳眼科龍木論》論述的“血灌瞳人外障”主要由外傷引起。
5、《古今醫統》在“打撞傷損”中記載了“積血注目”“眼眶內瘀血”的傷情。
6、《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專立了“物損真睛證”“振胞瘀痛”“觸傷真氣”“驚振內障”等。
7、1964年廣州中醫學院《中醫眼科學》根據致傷原因和眼珠是否穿破,分為“撞擊傷目”與“真睛破損”兩大類。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本病西醫學稱眼瞼挫傷。

病因

1、工廠:皮帶、工具、金屬板、木板、高壓液體或氣體。
2、農村:樹枝、土塊。
3、日常生活:球擊、拳擊、碰撞。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有眼部被鈍器撞擊史。
2、上瞼或上下瞼呈青紫色腫脹,疼痛難睜,或見穹窿部白睛溢血。
3、捫及眼瞼腫脹處有捻發音,眶緣有高低不平,多為眼眶壁骨折。
4、傷後24小時出現下瞼皮下出血,及鼻側球結膜下出血,合併口、鼻、耳出血者,多為顱底骨折。
5、疑有眼眶或顱底骨折者,可作X線攝片或CT檢查。

病證鑑別

1、凝脂翳:因風熱邪毒入侵所致。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黃,狀如凝脂,發病迅速,多伴有黃液上沖的急重眼病。相當於西醫學的細菌性角膜炎。
2、血灌瞳神:是因目內之血不循經,溢於瞳神前後所致。以視力驟降,眼前陰影飄蕩,窺不進眼底為主要表現的內障類疾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的前房積血或玻璃體積血。

相關檢查

眼部檢查:根據受力大小及著力點部位的不同,可能出現眼瞼腫脹,皮下出血,瞳孔散大,前房積血,虹膜根部斷離,前房角後退,晶體不全脫位或全脫位,玻璃體積血,視網膜震盪,脈絡膜破裂,視神經挫傷,視神經管骨折,眼眶骨折等。但以前房積血和外傷性瞳孔散大最常見。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中醫認為本病系暴力傷絡,血溢脈外,臨床多分期論治,初期以涼血止血為主,方宗四物湯加減,藥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中期以活血祛瘀為主,方宗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用桃仁、紅花、生地、當歸、川芎、車前子、澤瀉等;後期以養血和血為主,方宗四物湯加減,藥用熟地、當歸、川芎、五味子、黨參、黃芪、茯苓、白朮、甘草等。

治療原則

內、外治結合。

證治分類

(一) 絡傷出血
症狀:眼瞼瘀腫;或球後出血,眼球突出;或白睛瘀血;或血灌瞳神;或眼底出血等。
治法: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藥:祛瘀湯加減。
常用藥:歸尾、赤芍、桃仁、澤蘭、丹參、川芎、鬱金、生地、旱蓮草、仙鶴草。
(二) 氣滯血瘀
症狀:黑睛混濁,或眼底水腫,或其它部位受傷,視力劇降,眼珠刺痛、脹痛等。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
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熟地、白芍。

其他療法

1、手術:眼瞼裂傷需酌情仔細縫合。淚小管斷裂須即刻做吻合術。晶體脫位致眼壓增高,須摘除晶體。視神經管骨折應及時做視神經減壓術。
2、前房出血的治療:半坐位,臥床休息,必要時遮蓋雙眼。早期用止血劑。後期用抗凝劑,溶血栓劑。注意眼壓情況,眼壓升高48h不達正常者,須做前房穿刺術。
3、全身治療:玻璃體積血,早期用止血劑,後期用血栓通、尿激酶等治療。半月左右仍無好轉者,應行玻璃體切割術。視網膜震盪傷者,可口服激素、消炎痛、地巴唑、煙酸等。

轉歸預後

撞擊傷目預後的好壞,取決於傷勢的輕重以及受傷的部位。傷勢輕而未及眼珠者,一般不影響視力。傷勢重而及眼珠者,可對視力造成永久損害。出現嚴重併發症者預後不良。

預防調護

1、注意休息,避免活動過多。
2、血止後積極熱敷。
3、加強勞動保護,避免眼外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