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控制的新構想:企業的未來

《指揮控制的新構想:企業的未來》是2016年3月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美)瓦西利烏(Vassiliou,M.S.)、(美)艾伯茨(Alberts,D. S.)、(美)阿格雷(Agre,J. R.)。

基本介紹

  • 書名:指揮控制的新構想:企業的未來
  • 作者:(美)瓦西利烏(Vassiliou,M.S.)、(美)艾伯茨(Alberts,D. S.)、(美)阿格雷(Agre,J. R.)
  • ISBN:978-7-118-10805-7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版次:1版1次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指揮控制的新構想:企業的未來
書號978-7-118-10805-7
作者(美)瓦西利烏(Vassiliou,M.S.),(美)艾伯茨(Alberts,D. S.),(美)阿格雷(Agre,J. R.)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譯者何明、柳強、鄒青丙
出版基金
頁數177
字數225
中圖分類F270
叢書名
定價80.00

內容簡介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指揮控制領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提出了“網路中心作戰”、“網路賦能”、“指揮控制敏捷性”等概念,催生了現代化指揮控制的新模式,它突出強調利用網路技術和手段將作戰區域內的所有作戰單元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各作戰系統的功能和優勢,實現作戰區域內各作戰單元之間的信息共享、協同作戰,從而提高整體作戰效能和靈活適應能力。當前,我國國防領域的軍隊調遣、訓練和作戰,經濟活動領域的交通運輸、航空管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等,科學研究領域的飛船上天、探月飛行等,社會生活領域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等也同樣離不開指揮控制。在國家有關部委及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湧現了大批從事指揮控制相關的教研機構與學術團體,開展了一系列與指揮控制相關的學術研討,取得了一系列的學術與科研成果。但是,國內關於指揮控制的理論體系尚未成形,缺乏深入系統的、理論上的概括與總結,需要借鑑和吸收國外在指揮控制領域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

目錄

第1章 引言 1
1.1 指揮控制的概念 1
1.2 本書主要內容 1
1.3 還未涉及的內容 2
1.4 楔子:兩次行動的故事 2
1.4.1 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的勝利 2
1.4.2 1980年的美國人質營救行動 5
1.4.3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6
第2章 影響企業未來的大趨勢 7
第3章 大趨勢1:大問題 9
3.1 大問題的難度 9
3.2 規模和可負擔性 10
3.3 動態性和時間壓力 10
3.4 問題複雜性和殘存的不確定性 12
3.5 風險 12
3.6 大問題對傳統企業的壓力 13
第4章 大趨勢2:魯棒的網路環境 15
4.1 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的爆炸式增長 15
4.2 技術上的爆炸式增長主要在民用領域 20
4.3 商用信息通信技術更好嗎? 21
4.4 對軍事指揮控制的意義 22
4.4.1 意義1:每個人都可得到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 22
4.4.2 意義2: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和魯棒的網路
環境讓新的組織形式成為可能 22
4.4.3 意義3:新兵已經熟諳新技術 22
4.4.4 意義4:軍事機構在可能的情況下一定要採用民用信息通信技術 23
4.4.5 意義5:當民用信息通信技術不能勝任時,
軍事機構仍必須進行專門研究 24
4.4.6 意義6:通過保持創造性和採納一些民用創新做法,
軍事機構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複製商業的成功 26
4.5 小結 27
第5章 大趨勢3:泛在數據 28
5.1 引言 28
5.2 泛在數據的根源 29
5.3 泛在數據產生的問題 30
5.3.1 作戰人員的數據過載 31
5.3.2 數據量 31
5.3.3 數據的可信性 31
5.3.4 共享與互操作性 32
5.4 數據與信息質量 33
5.4.1 數據與信息質量的度量指標與工具 39
5.4.2 企業信息質量 40
5.4.3 信息質量與C2 41
5.4.4 信息質量影響C2活動的例子 41
5.5 技術解決方案 43
5.5.1 數據監護 43
5.5.2 大數據分析 45
5.5.3 裝載平台級處理 47
5.5.4 人機接口 47
5.6 技術與C2組織 49
5.7 小結 49
第6章 大趨勢4:新型組織形式 51
6.1 引言 51
6.2 C2方法 51
6.3 C2方法空間 53
6.4 集體努力的C2方法空間 55
6.5 商業組織 56
6.5.1 明茨伯格的組織原型 56
6.5.2 阿斯頓研究 58
6.5.3 其他研究 59
6.5.4 X理論、Y理論與信任 60
6.5.5 等級型與官僚型已經成為歷史了嗎? 60
6.6 分散型組織 61
6.7 任務式指揮 64
6.7.1 引言 64
6.7.2 任務式指揮的基本特徵 64
6.7.3 普魯士與德國軍隊中任務式指揮的發展 65
6.7.4 與任務式指揮概念相似的海軍傳統 71
6.7.5 支持任務式指揮的現代條令表述 72
6.7.6 僅有條令是不夠的 73
6.8 小結 74
第7章 C2是如何出錯的 75
7.1 引言 75
7.2 指控故障 77
7.2.1 先天結構問題 78
7.2.2 通信行為上的失誤 81
7.3 不能通信 83
7.3.1 因環境因素不能通信 83
7.3.2 因系統設計或策略缺陷而不能通信 84
7.4 因素總結 86
7.5 指控故障模型 88
7.5.1 故障原因 88
7.5.2 因設計而導致的故障 90
7.5.3 因環境變化而導致的故障 91
7.5.4 原因的確定 92
7.5.5 一個案例的詳細分析 92
7.5.6 對一個成功案例的分析 95
7.6 小結 95
第8章 實驗證據與分析 97
8.1 假設 97
8.2 實驗證據的本質 98
8.2.1 ELICIT實驗 100
8.2.2 IMAGE實驗 102
8.2.3 WISE實驗 103
8.2.4 PANOPEA實驗 104
8.3 關於組織設計與企業/C2方法假設的證據支持 105
8.3.1 努力空間 109
8.3.2 運用努力空間驗證不存在普適的C2方法 110
8.4 關於傳統等級型組織的假設的證據支持 110
8.5 關於分散式、網路賦能(邊緣型) 組織的假設的證據支持 112
8.6 關於C2方法特性的假設的證據支持 118
8.7 關於“組織設計選擇受能力與環境制約” 的假設的證據支持 125
8.8 關於企業/C2敏捷性的假設 134
8.8.1 回響任務需求的變化 134
8.8.2 回響通信以及與信息相關能力和行為的變化 135
第9章 未來的企業 137
9.1 敏捷的企業需要敏捷的指揮控制 137
9.1.1 開發企業方法選項 138
9.1.2 理解哪一種方法是合適的 138
9.1.3 從一種方法轉換到另一種方法 139
9.1.4 確保能進入方法空間中期望的區域 139
9.1.5 C2敏捷性之外的要求 140
9.2 從數據到共享理解 140
9.2.1 數據收集 140
9.2.2 從數據到理解 141
9.2.3 從理解到共同理解 141
9.2.4 可靠的信息基礎設施 141
9.3 信任 142
9.4 未來企業的關鍵問題 142
9.5 未來企業的關鍵屬性 143
9.5.1 保持敏捷並珍視敏捷性 143
9.5.2 魯棒連線——任務群集 143
9.5.3 信息領悟 143
9.5.4 願意並能夠採用各種網路賦能的C2方法 144
9.6 當前企業與未來企業的差異 144
9.6.1 自我認識 144
9.6.2 風險管理 144
9.6.3 減少惰性 145
9.6.4 信息基礎設施能力 145
9.7 前方之路 145
附錄A 147
A.1 商業界較為狹義的定義 147
A.2 正式的軍方定義 147
A.3 畢儒和麥肯 148
A.4 基於能力的定義 148
附錄B 150
術語對照表 151
參考文獻 157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