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性

拯救男性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的新書《拯救男人》引起軒然大波。她在書中說女權運動閹割了男性,剝奪了男人在社會中高貴、保護的角色。她呼籲人們行動起來“拯救男性”,幫助現代男性重新獲得勇氣、增強責任感。該書一出,立即引發熱議,有大量學者贊同她的觀點。

基本介紹

  • 書名:拯救男性
  • 作者:凱瑟琳·帕克
  • 出版社:不詳
  • 出版時間:不詳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渴望理解,渴望公平,渴望父愛,渴望陽剛,渴望責任,渴望拯救,

內容簡介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凱瑟琳·帕克的新書《拯救男性》一經出版,立即引起熱評。帕克在書中寫道,由於社會上存在一些偏激觀念,加上極端女權主義思想盛行,男性統治地位瀕臨瓦解,他們原先的“保護者”形象正在消亡。 帕克在書中問到:“真正的男人在哪裡?”她呼籲全體女性行動起來“拯救男性”,幫助現代男性重新獲得勇氣、增強責任感,“因為這關係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凱瑟琳·帕克,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心理學家
帕克3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將她撫養長大,並經歷過好幾次失敗婚姻。她充分體會到了一個男性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甚至對父親產生了同情心。
“我父親是個很有魅力的人,但他也有迷茫的時候。”帕克說,“我目睹他如何在困難中掙扎,如何經歷痛苦,特別是當他的第二任妻子帶著他們的女兒(我的同父異母妹妹)離開他的時候。”

渴望理解

帕克在書中寫道:“‘拯救男性’是21世紀女性的必修課。”此觀點一出,立即遭到質疑,不少人認為這個想法十分可笑。“當我把‘拯救男性’的想法告訴我的女性朋友時,她們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我是個白痴,‘你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這顯然是個男權社會,需要拯救的是女性。’”帕克說。
凱瑟琳·帕克凱瑟琳·帕克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男性在社會上依然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也就是說目前的社會依然是男權社會。在男權社會凱瑟琳·帕克中,男性在家庭中憑藉統治權威支配妻子和孩子,在社會上占有大多數社會生產資料。男性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領袖。
然而,帕克認為,隨著人們男女平等意識的增強和女權主義的出現,男權社會面臨衰落的危險,人們正在創造一個“女性友好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女性往往代表著純潔、犧牲和高尚,而男性成了弊病的代名詞,似乎男性的基因本身就帶有罪惡的成分。在這個世界裡,男性變成了不可靠的、品行不端的群體。
帕克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情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影視作品中,男性很少以聰慧、強有力和高尚的形象出現。多數情況下,他們是呆子、施暴者、冷酷無情的人、陰謀家、強姦犯和家庭暴力實施者,”她說,“即使在那些輕鬆幽默的肥皂劇中,男主角也總是語無倫次地說著傻話。聰明、優雅、有家庭觀念、富有情趣的男性熒幕形象很少出現。”
“我們得理解,其實男人也是人,也有正常人應有的一切感情”。帕克告訴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她3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將她撫養長大,並經歷過好幾次失敗婚姻,她充分體會到了一個男性在生活中喜怒哀樂,甚至對父親產生了同情心。
“我父親是個很有魅力的人,但他也有迷茫的時候,”帕克說,“我目睹他如何在困難中掙扎,如何經歷痛苦,特別是當他的第二任妻子帶著他們的女兒(我的妹妹)離開他的時候。”

渴望公平

帕克認為,現今時代,男性的父權地位正在慢慢消失。作為父親,男性本是家庭的保護者和物質主要提供者,但這一點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忽視,甚至有人認為這已經是“老皇曆”了。
其實,男人在家庭中付出了很多。他們負責一家人的開銷,解決家庭糾紛,還要承擔家務、照看孩子……“但他們目前沒有獲得公平的待遇”。
拯救男性
帕克說,首先在是否要孩子的問題上,大多數情況下,男人沒有選擇的權利,決定權往往掌握在女性手中。“當一名婦女懷孕後,她可以不經過丈夫同意就去做人工流產,”帕克在書中寫道,“如果她選擇把孩子生下來,丈夫就要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負擔孩子的撫養費。毫無疑問,男人養育他的後代是他應盡的責任,但為什麼男性沒有選擇是否讓孩子降生的權利呢?”
帕克認為,在現代社會,婚前性行為普遍,女人未婚先孕不乏其人。“當一名婦女得知自己懷孕,她有三種選擇,即生下來、墮胎和讓別人領養,而男人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她說,“其實,男人也應該有權利選擇要不要孩子,因為孩子是由男女雙方共同創造的。在生育孩子的問題上,女性可以選擇、男性只能接受的現實本身就違反了平等的原則。”
帕克還說:“誠然,許多男人對女性生育孩子心存感激,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因選擇權利遭剝奪而受傷害。”

渴望父愛

此外,目前精子捐獻的做法使不少人錯誤地認為,孩子沒有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也可以正常成長。帕克認為,儘管確實有許多婦女能夠獨立撫養孩子長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不需要父親的陪伴。
“傳統意義上,親生父母陪伴左右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家庭模式,”帕克說,“如果失去其中之一就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危害。”
“人工授精是現代社會產生的新事物,”帕克說。她曾經採訪過幾名已經成年的人工授精孩子,他們中有人的父母沒有生育能力,也有人來自單親家庭。其中,一些人的童年一帆風順,有人卻經歷不少坎坷。
帕克經過調查發現,即使是擁有快樂童年的人工授精孩子,也有想知道自己親生父親是誰的強烈願望。湯姆·埃里斯是英國劍橋大學的數學博士。他21歲時得知自己和哥哥是人工授精孩子。
湯姆說,起先他並沒有感覺異樣,但幾個月後,他開始焦慮、恐慌,希望尋找自己的親生父親,“這是每個人工授精孩子都想做的事情”。
“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弄清楚親生父親到底是誰,這是沒有商量的事,”湯姆說,“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部密碼,而了解你的父親是破解這部密碼的重要環節。”
據了解,英國政府去年公布了一項關於人工生殖以及器官胚胎試驗技術的新法案,新法案放寬了對女性人工授精生育的限制。在此前的法律中,當女性提出人工授精生育需求時,醫生或有關機構會要求她考慮是否需要知道精子捐獻者的真實身份,而新法案廢除了上述規定。
對此,英國有媒體報導說,新法案將造成更多的孩子處於沒有父親或不知道父親是誰的狀態,而沒有父親陪伴不利孩子成長。

渴望陽剛

帕克指出,許多婦女不願承認,男孩到了7歲以後,就想脫離母親的懷抱、融入“男人圈”。在大多數母親心中,孩子最喜歡聽的話是“我愛你”。曾經做過童子軍教練的帕克說:“事實並非如此”。
帕克說,在做童子軍教練期間,她們曾嘗試用溫柔的聲音和孩子們講話,但效果不佳。教練們意識到,7、8歲的男孩子早已經過了在媽媽的幫助下用咖啡罐做燈籠的年齡,他們開始嘗試刺激的遊戲,例如彈弓、野營,而這些活動都需要成年男性的指導和幫助。
帕克還發現,這個年齡的男孩子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如果你告誡他不要做荒唐事,他肯定會想做更荒唐的事。於是,帕克決定採用一種男性化的方式對待這些男孩子:“孩子們,給我到這兒來,坐下,閉嘴,少廢話。”這招兒果然奏效,男孩子們乖乖地走過來,按照要求坐下。事後,有個孩子跑到帕克面前,輕輕地說:“你要是我媽媽該有多好啊。”
最終,帕克和其他童子軍教練得出結論,他們需要一名男性教練。後來,帕克聘請了一名中年男子擔任教練。她發現,孩子們很願意聽從他的指揮。即使他不說話,只是站在孩子們面前,都能無形中產生一種震懾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確實需要男性的介入,男性的‘剛性’和女性的‘柔性’應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可以使兒童得到全方位的性別影響,有利於他們個性的健康發展,”帕克說,“男性的‘粗獷與豪放’會讓長期在女性關愛環境中成長的男孩子身上具有陽剛之氣,也會使女孩子從小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堅強。”

渴望責任

帕克認為,現如今,不少成年男子不知道責任意識和自控意識的重要性,一些青少年男性更是沉迷於電腦遊戲和色情網站不能自拔。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有12%的13至18歲的英國男性未成年人曾經瀏覽過成人網站,而在美國,這個比例更高。對此,帕克發起倡議:“拯救男性是女性的責任。”
“我們需要這樣的真男人:他們不會在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面前犯糊塗。我們要讓男孩子們懂得名譽、勇氣和忠誠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女性明白,讓男人成為真正的男人、讓男孩成為真正的男孩是她們的責任。我們要鼓勵青年男女走入婚姻,養育孩子,組成正常、穩定的家庭。”
帕克認為,女權主義者追求男女平等無可厚非,但不應當與男性為敵,否則,“真正受傷的不是男性或是女性,而是孩子”。
帕克在書中寫道:“拯救男性,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潛質,無論對女性還是孩子都有益處。我們將不會有那么多男孩被送進教管所,不會有那么多女孩子過早懷孕。更多的家庭能夠獲得幸福和穩定。”

渴望拯救

現如今這個社會真的很瘋狂、也很無奈。男女各司其職的狀態已經不復存在。如今,“歧視男性”、“男人無用”等論調日益被社會接受,一些著名品牌、設計師利用它製造出一股“敵視男孩”(Boy-bashing)的潮流。他們給T恤衫印上“男孩是個好東西,每個女孩都該有一個”、“撒謊、騙人、醉醺醺的男孩”、“男孩是傻子——賞他們塊石頭”等句子,大賺其錢。凱瑟琳·帕克憤怒地稱之為“敵視男孩產業”,嚴厲批評服裝工業通過消費對男性的歧視獲取商業利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