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蒙·麥格賽賽獎

拉蒙·麥格賽賽獎

以菲律賓已故總統拉蒙·馬格賽賽(Ramon Magsaysay)名字命名的拉蒙·麥格賽賽獎設立於1957年,被譽為亞洲的諾貝爾獎。麥格賽賽獎素來頒給為公共事業無私奉獻的亞洲人或在亞洲工作的人士。“讓亞洲更適於生存”是麥格賽賽獎的口號。該獎原設五項獎,分別授予在政府服務、公共服務、社區領袖、國際諒解以及新聞、文學和創造性交流藝術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機構。2001年增設了新興領袖獎,授予給社會帶來重大變化的年輕人。拉蒙·麥格賽賽獎每年評選一次,頒獎儀式通常定在菲律賓前總統拉蒙·馬格賽賽的生日──每年的8月31號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蒙·麥格賽賽獎
  • 設定時間:1958年
  • 頒獎時間:每年8月31號
  • 命名人拉蒙·馬格賽賽
基本概況,政府服務獎,公共服務獎,社區領袖獎,國際諒解獎,新興領袖獎,

基本概況

自1958年麥格賽賽獎開始頒發以來,截至2001年,已有201位個人和15個機構獲獎。
2001年7月30日,菲律賓拉蒙·麥格賽賽獎基金會公布了2001年拉蒙·麥格賽賽獎7名獲獎者的名單。

政府服務獎

2001年,袁隆平,中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在提高糧食產量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2002年,西拉里奧·達維德,菲律賓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在對菲律賓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彈劾審訊中,他秉公執法,為維護菲律賓社會安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0年,潘岳(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與傅企平(寧波市奉化滕頭村黨委書記)。

公共服務獎

2000年,梁從誡,建築學家梁思成之子,中國環保活動家。
2001年,吳青,作家冰心之女,中國北京人大常委副主任,以表彰她在提高婦女地位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2002年,呂特·普福,祖籍德國的巴基斯坦女醫生,致力於根除巴基斯坦麻風病且成效顯著。
2003年7月,高耀潔,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表彰她在防治愛滋病事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
2010年8月,霍岱珊,“淮河衛士”發起人。“儘管有著強大阻力,他仍然堅持努力著,以挽救中國的主要河流淮河以及沿淮的眾多社區。”
2014年7月,王燦發,“王燦發用他的遠見卓識和強有力的領導,通過學術研究、法律倡導和律師公益訴訟,促進了中國環境法的改善和實施,有效地保護了環境危害受害者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權利和生命。”

社區領袖獎

1994年,費孝通,中國社會學家
2002年,辛西婭·貌,緬甸農村女醫生,為緬泰邊境居民做了大量人道主義醫療援助。

國際諒解獎

2002年,崔舒克,韓國僧人,“對朝韓和解付出了頗有成效的努力”,並且對“貧窮、環境惡化”等問題特別關注。
新聞、文學和創造性交流藝術獎
1997年,英若誠,中國表演藝術家。
2002年,巴拉特·柯伊拉臘,對尼泊爾新聞事業發展功不可沒的尼泊爾新聞工作者。
2014年,胡舒立,財新傳媒總編輯。

新興領袖獎

2002年,桑迪普·潘迪,印度社會工作者,由他創辦的“希望”基金會,為印度貧困人口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