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

抵,拼音dǐ,常用字。本意指推、擠,轉指用角頂、撞。引申指抵擋、抗拒;又引申為抵消、抵償。此外還有至、到達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抵
  • 拼音:dǐ
  • 注音:ㄉㄧˇ
  • 部首:扌
  • 五筆:RQAY
  • 總筆畫:8
  • 筆順編號:12135154
  • 倉頡:QHPM
  • 鄭碼:DRS
  • 四角碼:52040
  • 結構:左右結構
  • 部外:5
詳細字義,組詞,康熙字典,

詳細字義

抵 <動>
(形聲。字從手,從氐,氐亦聲。“氐”義為“至”(到達),引申為“底部”。“手”與“氐”聯合起來表示“以手掌為底部”。本義:用手掌頂住。)
同本義
抵,擠也。――東漢·許慎《說文
抵,推也。――《廣雅》
抵,距也。――《漢書·梁懷王揖傳》注
又如:抵掎(排擠攻擊);抵斥(排斥);抵排(排斥;牴觸)
抵賴,拒不承認事實
延年抵曰。――《漢書·田延年傳》。注:“拒諱也。”
又如:抵諱(抵賴;不認賬);抵讕(抵賴,拒不承認)
抵擋。抵抗,擋住壓力
觸犯
抵償
傷人及大,不可以
抵 dǐ
①支住;頂住;擋住:~觸、~擋、~住門。
②抵償:~債、~命。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袁可立)徐取一、二倡亂者抵法,事遂定。”
③抵消:收支相~。
④相當:一個~倆。
⑤到達:~京。
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熈然以亟陟,揆席為祝,(袁可立)及抵里蕭然,圖書數篋。”
(粵語裡常出現此字;抵:為值、實惠、值得購買。“好抵”意為:很實惠,物廉價美。)
抵dī 1.公羊

組詞

【抵償】 #dǐcháng 用價值相等的事物作為賠償或補償。
〖例句〗他用房產抵償債務。
【抵賴】 #dǐlài 用謊言和狡辯否認所犯過失或罪行。
〖例句〗我們有確鑿的實據,由不得你抵賴。
【抵制】 #dǐzhì 防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發生作用:抵制不正之風。
〖例句〗加強思想教育是為了抵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對學生的影響。
【牴觸】跟另一方發生矛盾:~情緒。又作牴觸。
【抵抗】用力制止對方的進攻。
【抵賴】用謊言和狡辯否認自己的過失或罪行。
【牴牾】矛盾;衝突.
【抵銷】兩種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除。
【抵禦】抵擋;抵抗。
【抵趾板】推鉛球用的設備。為一弧形白色木板,固定於圓圈前,運動員推球時不得觸板。
【抵制】
①阻止有害的事物,不讓它侵入或發生作用。
②由於對重大問題有原則分歧,因而對有關的組織或活動不承認、不參與。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抵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古文〕《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擠也。
又觸也。《前漢·禮樂志》習俗薄惡,民人抵冒。《注》抵,忤也,冒犯也。
又當也。《史記·高祖紀》傷人及盜抵罪。《注》謂使各當其罪。《前漢·武帝紀》元封三年,作角牴戲。《注》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牴。
又與觝通。《張騫傳》又作角氐。
又至也。《前漢·杜延年傳》或抵其罪法。《注》特致之於罪法。
又《禮·樂志》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又歸也。《前漢·項籍傳》抵櫟陽史司馬欣。《注》相歸抵也。亦通作邸。
又拒也。《前漢·梁平王傳》抵讕置辭。
又《田延年傳》延年抵曰:無有是事。《注》抵,拒諱也。
又擲也。《後漢·禰衡傳》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衡見之,毀以抵地。
又大抵,猶言大凡。《史記·酷吏傳》大抵盡詆以不道。《漢書》作大氐。《注》大歸也。
又《集韻》或作掋。
又直皆切,音。亦擠也。
又《韻會》掌氏切《正韻》諸氏切,音紙。同扺。擊也。《戰國策》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前漢·朱博傳》奮髥抵幾。詳扺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