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樹蓮(真蕨目水龍骨科植物)

抱樹蓮(真蕨目水龍骨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抱樹蓮為水龍骨科抱樹蓮屬小型附生植物,民間別名抱石蓮、瓜子菜、飛蓮草等等。全草都能藥用,能解熱消炎,驅風散寒,清肺止咳及止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抱樹蓮
  • 拉丁學名: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 (L.) C. Presl
  • 別稱:巧根藤、飛連草、抱石蓮、貓龍草、瓜子菜、飛蓬草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真蕨目
  • :水龍骨科
  • 亞科:石韋亞科
  • :抱樹蓮屬
  • 分布區域:產海南、雲南,印度、中南半島、馬來群島有分布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各家論述,藥材鑑定,

形態特徵

根狀莖細長橫走,粗約1毫米,密被鱗片;鱗片卵圓形,中部深棕色,邊緣淡棕色並具有長睫毛,盾狀著生。葉遠生或略近生,二型,相距1-2厘米;無柄或能育葉具短柄。不育葉近圓形,直徑約1-2厘米,或為橢圓形,長5-6厘米,寬1.3-2厘米,頂端闊圓形,基部漸狹,下延,肉質,平滑,乾厚棕色,多皺紋,疏被紋,疏被伏貼的星狀毛;能育葉線形或長舌狀,長3-12厘米,寬5-8毫米,頂端闊圓形,有時分叉,基部漸狹,長下延,質地和毛被同不育葉。主脈僅下部可見,小脈不顯。孢子囊群線形,貼近葉緣成帶狀分布,連續,偶有斷開,上至葉的頂端均有分布,近基部不育。
抱樹蓮

生長環境

附生和攀援林下樹幹上,海拔100-500米。

分布範圍

產海南(儋縣、陵水、瓊中和定安)、雲南(金平,河口)。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名】:抱樹蓮
抱樹蓮
【別名】:巧根藤、飛連草、抱石蓮、貓龍草、瓜子菜、飛蓬草
【漢語拼音】:bao shu lian
【英文名】:Herb of Pilosella-leaved Drymoglossu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L.) Presl[Pteris piloselloides L.]
【歸經】:肝;肺經
【生態環境】:生於疏林中的樹幹上。
【考證】: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科屬分類】:水龍骨科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滲濕利尿藥
【性味】:甘;淡;微涼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抱樹蓮的全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血
【主治】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化膿性中耳炎腮腺炎淋巴結炎;疥癩;跌打損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疥癩,殺蟲。
2、《嶺南採藥錄》:煎服治眼熱,跌打損傷瘀痛。
3、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消炎解毒,祛風止咳。治黃疸,淋巴腺結核,腮腺炎,咳嗽咳血,風濕骨痛,乳癌,大便燥結。

藥材鑑定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根莖圓柱形,細長,直徑約1mm,棕色或深棕色;密被細小鱗片,鱗片近圓形至卵形,邊緣生眾多長睫毛。葉二型,營養葉近圓形,直徑約1cm,或闊橢圓形,長5-6cm,寬2cm,全緣,厚肉質,對光視之可見網狀脈,表面疏被星狀毛;孢子葉線形,全緣,長3-12cm,寬5-8mm,厚肉質,孢子囊群長線形,生於下表面葉緣處,孢子兩面型。氣微,味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