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砂鎮

披砂鎮

披砂鎮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中部,是縣人民政府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鎮幅員面積74.63平方公里,2012年末人口3119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披砂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碼口村1組88號 
  • 電話區號:0834 
  • 地理位置: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中部 
  • 面積:74.63平方公里 
  • 人口:31192(2012) 
地理環境,區劃人口,歷史概況,鄉鎮建設,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地理環境

披砂鎮位於北緯27°01′30″—27°09′50″,東經102°41′30″—102°47′30″之間,地處寧南縣境中部,全鎮幅員面積74.63平方公里,東與騎騾溝鄉接壤,南與景星鄉竹壽鎮為鄰,西連俱樂鄉稻穀鄉,西北接幸福鄉松新鎮,北鄰海子鄉,東北與倮格鄉相接。鎮內平均海拔1124米,常年平均氣溫19.3℃,降雨量1020毫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物產豐富,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區劃人口

全鎮轄小田壩、碼口、披砂、下村、後山、大花地、務旭7個行政村和城南、城北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共75個村(居)民小組。2012年末,全鎮人口總數為31192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16553人。

歷史概況

寧南縣披砂鎮,位於縣境中部,北距州府西昌市129公里,東南距雲南省巧家縣38公里,人口總戶數2589戶,人口8311人。全鎮轄2個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
清嘉慶元年置披砂土千戶,宣統年間改土歸流廢。1913年設會理縣披砂分縣,1929年改設披砂設治局,1930年建寧南縣,1941年設寧南鎮,1945年改設披砂鎮。1952年稱城關,屬披砂鄉。1963年設城關人民委員會,1981年改為街道辦事處,1984年建鎮。
民國時期鎮內劃分為10街、4巷、1地段。1952年城內街道劃分為4路、3巷。80年代以來,先後對縣城街道進行擴建、改造。1981年對順城街進行改造,鋪設柏油路面,全長2公里,寬10米,兩邊設定人行道。1984年修建環城公路,並對其它街道也分期分批進行改造,鋪設水泥路面。並先後修建了環衛設施、文化娛樂設施,對城內進行綠化、美化,街道普遍種植黃桷蘭、黃槐、鳳尾等。鎮內房屋建築總面積38.2萬平方米,私房約占10.4萬平方米。
境內氣候溫和,農副土特產品豐富,是州內著名的甘蔗、桑蠶產地,形成以製糖、繅絲、建材為主體的骨幹工業企業。1985年全縣種蔗面積達25 326畝,總產13.75萬噸;白糖產量達10 156噸,紅糖110噸,食糖工業總產值達115.77萬元。從1983年到1985年生絲出口達41.85噸,創匯103.9萬元,是縣內唯一的創匯企業。名特產品中,食品廠生產的蕎餅獨具特色,銷至州內各地及雲南等地區。

鄉鎮建設

經過多年探索,現已形成蠶桑、甘蔗、畜牧等主導產業。有長運水泥有限公司、誼興絲業有限公司、龍王廟電站等一批龍頭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該鎮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位居全縣25個鄉鎮之首。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鎮”、“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鎮”、“四川省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先進單位”、“四川省優秀基層黨組織”、“四川省技術綜合開發示範鄉鎮”、“涼山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涼山州文明標兵”、“村民自治模範鎮”等稱號。

經濟發展

披砂鎮抓搶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東桑西移”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自然和區位優勢,緊緊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農業富鎮、商貿活鎮、和諧建鎮”的鎮域經濟發展戰略,農村經濟全面振興,現已形成蠶桑、畜牧、冬季馬鈴薯、果蔬等農業主導產業;2012年全鎮養蠶15518.8張,產繭13817.14擔,蠶農收入2241.84萬元,禽畜出欄105531頭(只),存欄64665頭(只),肉類總產2228噸。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培育壯大了長運牧業有限公司、誼興絲業有限公司、披砂鎮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民主法制建設逐步加強,社會政治保持穩定。
2015年5月,披砂鎮第一個鄉村衛生計生體育文化休閒廣場建成並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該廣場位於披砂鎮下村一組,占地1100平米,共投入資金10萬元,可同時容納300人休閒娛樂健身。
披砂鎮鄉村衛生計生體育文化廣場披砂鎮鄉村衛生計生體育文化廣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