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梁參政

《投梁參政》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敘事與議論融為一體,寫作者出仕遠走巴蜀,不只是為生活所迫,更主要的還是憂念國事,希望在抗金北伐戰鬥中立功,這反映了作者堅定的愛國政治立場。 此詩寫的情真意切,語言樸素曉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投梁參政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陸游
  • 作品出處:《劍南詩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投梁參政1
浮生無根株2,志士惜浪死3
雞鳴何預人,推枕中夕起4
游也本無奇,腰折百僚底5
流離鬢成絲,悲吒淚如洗6
殘年7走巴峽,辛苦為斗米。
遠沖三伏熱8,前指九月水9
回首長安城10,未忍便萬里11
袖詩叩東府12,再拜求望履13
平生實易足,名幸污黃紙14
但憂死無聞,功不掛青史15
頗聞匈奴亂16,天意殄蛇豕17
何時嫖姚師18,大刷渭橋恥19
士各奮所長,儒生未宜鄙。
覆氈草軍書,不畏寒墮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投梁參政:投贈給梁參政。 梁參政:指梁克家,紹興三十年(1160)狀元,政治立場一向堅定,陸游與之友善,時為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事。參政是參知政事的簡稱,丞相的副職。
  2. “浮生”句:當時陸游將遠赴夔州(今四川奉節)任職,因而感嘆蹤跡無定似萍藻飄浮。
  3. 惜浪死:捨不得寂寞無聞地死去。 浪:隨便,陡然。
  4. 預:參與,干預;這裡有故意喚醒的意思。 中夕:中夜,半夜。
  5. 游: 作者自稱。折腰:《宋書·陶潛傳》:“陶淵明為彭澤令,在官八十日,郡遣督郵至。縣吏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這裡折腰指做地位低微的官。
  6. 悲咤(zhà):悲嘆。
  7. 殘年:餘年,晚年。
  8. “遠沖”句:頂著三伏天的酷熱,向著遠方前進。三伏: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農曆夏至後第三庚是初伏,第四庚是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是末伏,合稱三伏。
  9. “前指”句:前面正好遇到九月的長江水。九月是長江枯水期,水落石出,在巴峽地區上溯諸灘,行船艱險。 指:指向,這裡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10. 長安城:古人在詩文中常以長安借代京城,這裡長安是指南宋都城臨安。
  11. 萬里:指這次入蜀行程萬里。
  12. 袖詩:袖中帶著詩篇。叩東府, 叩拜宰相府。東府,宋代宰相府,即中書省。
  13. 望履:求見長官的謙詞。語出《莊子·盜跖》“恩望履幕下”,意思是說,跪拜在帳幕下,不敢仰視,只希望能看到尊長的鞋子就滿足了。
  14. 污黃紙:指能當上官。 污,這裡是記載的謙虛說法。黃紙: 古時官員考核成績的檔案記錄。
  15. 青史:史書。古人用竹簡記事,因竹的顏色是青的,故稱史冊為青史。
  16. “頗聞”句:略微聽說金人發生了內亂。匈奴:古代中國北方塞外民族。這裡借指金國。
  17. 殄(tiǎn): 滅絕。 蛇豕(shǐ):蛇和豬。《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斬修蛇(長蛇)於洞庭,擒封稀(大野豬)於桑林。”這裡借指金人。
  18. 嫖姚:漢武帝時霍去病曹任嫖姚校尉,隨大將軍衛青進擊匈奴,獲大勝。師:軍隊。
  19. 渭橋恥:這裡借指南宋所受金人侵略的恥辱。渭橋位於長安威陽附近的渭水之上,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 十月,吐蕃20餘萬人渡渭橋占領長安,代宗倉猝奔陝州,官吏六軍皆逃散。郭子儀泣諭將士共曹國恥,將士皆感激聽命,遂擊退吐蕃,收復長安。

白話譯文

人生仿佛無根的浮萍,志士仁人白白死去多么可惜。
雄雞晨啼與人有何干係?我推開枕頭半夜起床發奮進取。
我身份低下官位卑微,本來就普普通通平凡無奇。
我四處漂離鬢髮已如銀絲,為國事悲嘆常常流淚如雨。
風燭殘年我還要遠走巴峽,辛苦奔勞只是為了餬口的斗米。
我頂著三伏天的酷暑長途跋涉,九月間進入巴峽行舟更為艱險。
頻頻回首我遙望東面的京城,不忍離去遠隔它千山萬里。
我帶著詩篇來到宰相府第,兩次拜求希望能得以召見。
我平生知足並非過多奢望,卻有幸授予官位名登黃紙。
我只憂慮默默無聞地死去,不能建立功業名垂青史。
金人內部常常內亂疊起,可見上天要消滅這些蟲豸。
何時我們能有一支驍勇的部隊,像霍去病那樣大敗匈奴?
何時我們能有郭子儀那樣的將才,英勇善戰洗刷渭橋的恥辱?
讀書人可以發揮各自的長處,他們不應該受到輕蔑與鄙視。
我願披上氈子,草寫軍書,何懼嚴寒凍掉我的手指!

創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陸游被任命為夔州(州治在今四川奉節)軍州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陸遊動身自山陰起程入蜀。雖是一個後方的閒官,且路途艱辛遙遠,然而這樣可以擺脫山村蟄居的鬱悶生活,而且可以有薪俸收入,臨行前寫下《投梁參政》。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投呈上官顯要之詩,用五古的最多,因為此體端莊穩重,且用以言事述懷,不受格律和篇幅的限制,較為自由。
起四句,先表明自己存奮發磨勵之志。敘來語頗曲折,如先說“無根株”,再轉說“惜浪死”;先說“何預人”,再回到說“中夕起”,總不肯使一直筆。“雞鳴何預人,推枕中夕起”,詩人引用晉代祖逖半夜聞雞起舞的故事,表達自己奮發圖強、恢復中原的壯志。
再四句說到自己境遇的坎坷,仍委婉地先墊上一句“游也本無奇”。當時陸游46歲,似乎還不是老邁之年。但古人平均壽命較短,又盛行早婚,46歲已是可以做祖父的年齡了,再加上心境抑悶,早生白髮,故而自認為衰老了。然後說到此次萬里入蜀,只為生計,非所得已。如此轉到臨行前的拜謁求見,寫出對京師的依戀,實為微露心繫國家之安危。杜甫的《北征》中有一段寫自己離京時矛盾心情的話說:“維時遭艱危,朝野少暇日。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揮涕戀行在,道路猶恍惚。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陸游一定記得杜甫這段“ 忠義凜凜令人思”的文字,在自已的詩中,雖簡化為“回首長安城,未忍便萬里”十個字,但肯定也包含類似杜甫的感情。
這之後,詩人便直披肝膽,說出他平生之願,並非貪圖個人的富貴榮華。“但憂死無聞,功不掛青史”,這才是他一生真正的心病所在。這樣又補明了前面所說的“悲咤淚如洗”的真正原因,非為貧困潦倒,而在於壯志未酬。因為不忘為國立功,所以詩人無時無刻不在留意著敵方的動靜,關心著形勢的發展變化,一聽到金國內部出現亂象的訊息,便如戰馬良驥“一聞戰鼓意氣生”,心中激起“何時嫖姚師,大刷渭橋恥”的強烈感情波瀾。
詩的結末是他甘願奉獻一切以報國的決心的詩化了的表白。陸游雖讀過兵書,也能騎射,但真正能“奮所長”的則是“草軍書”。敵人來自北方,要驅逐胡虜,恢復中原,直搗黃龍,自然要準備隨軍經受漠北苦寒的考驗。把“覆氈”和“墮指”兩個冒寒奮戰的典故,通過草檄,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富有想像力和藝術感染力。
全詩交織著陸游辛酸與希望起伏,功名心與壓抑感並存的複雜心理,有悲嘆,有奮起,有淡淡的抱怨,有真切的願望。但基調是一種愛國情感,是士大夫建立功業的傳統觀念。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陸游的氣質和境界。全詩語言樸素曉暢,敘事與議論融為一體。

名家點評

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邱鳴皋《陸游評傳》: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特別是最後幾句,是陸游報國志向的真實表白,也是對梁參政的重託,是“袖詩叩東府”的目的所在。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繼位,賜以進士出身,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有經學或文學方面的著作,家教給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培養了他熱愛祖國的高貴品質,他一生堅持抗金,作詩抒懷,寫有大量慷慨激昂,抗敵救國的愛國主義詩篇,晚年久居鄉園,也寫了大量描繪田園風光,抒寫生活情趣的詩篇。他流傳至今的詩歌有九千多首。有《劍南詩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