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揚法

欲抑先揚即欲貶先褒,把讀者的判斷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時候才揭示真相,使讀者猛然醒悟,多用於否定的人或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抑揚法
  • 體裁:人物描寫技巧
  • 方法:貶抑與褒揚
方法介紹,作用,套用例子,《拿來主義》,《雷雨》,《大傻子》,表現形式,演講套用,用於敘事,用於立論,用於舉例,用於論證,用於寄情,用於高潮,

方法介紹

抑揚之法概括起來有四:曰欲抑先揚,欲揚先抑,欲揚先揚,欲抑先抑。這抑揚四法,是從寫作的曲筆角度說的,它能夠滿足讀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這種方法可以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和鮮明對比,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作用

總的來說,指貶抑與褒揚在塑造人物、渲染氣氛、抒發感情、製造波瀾等方面的對立統一的一種寫作方法。對生活的錯覺誤會與正確認識等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統一於一個整體之中,使之兩相對照,相互彪炳,形成波瀾起伏之勢,給讀者造成強烈的印象,從而增強文章和作品的藝術效果。
抑揚就是欲揚先抑或者欲抑先揚,指在作品中為了更好地頌揚或貶抑人物或事件,經常採用的以揚(抑)為手段,以抑(揚)為目的,以退為進,或以進為退的一種寫作技法。
先說欲抑先揚。這種技法是指本來想要貶抑或批判某種人或某個現象或某種傾向,於是先儘量用較多的篇幅描述或勾畫他(它)的好處,然後轉而表現他(它)的不好,使讀者從情節的跌宕中引發思考,受到啟迪。
再說欲揚先抑。這種技法是指本來想要頌揚某種人或某個現象或某種傾向,於是先描述或勾畫他(它)的不好處,然後轉而表現他(它)的很好,同樣使讀者從情節的跌宕中引發思考,受到啟迪。
抑揚的技法有著極好的表達作用,能使讀者在抑揚轉化之中領悟作品所要闡發的事理,得到更多的審美享受和思想啟迪。但運用抑揚技法要注意掌握好抑揚轉化的火候和分寸,即抑要抑得有理,揚要揚得合情。

套用例子

《拿來主義》

魯迅《拿來主義》第一部分共4節,旨在揭露“送去主義”的表現,批判其實質和危害,文章第3節卻先大讚能送“也不算壞事情”,尼采也自詡“是太陽”、“只是給與”等等,就是運用欲抑先揚手法,讓讀者更明了:“送去主義”實際上是賣國投降主義。

《雷雨》

又如曹禺的《雷雨》寫周朴園,先極力寫他對梅小姐的深情厚意,仿佛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好丈夫;但是,當他發現站在面前的魯侍萍就是當年的梅小姐時,便撕下他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現出了兇惡的本相而把侍萍趕走。一揚一抑,把周朴園冷酷偽善的本質揭露得淋漓盡致。
對周朴園的描寫,先寫其為與豪門閨秀結婚狠心逼剛生過孩子的侍萍投水自盡,抑下一筆;接著用大量筆墨寫其30年來時刻不忘侍萍的綿綿情意,又揚一筆;最後寫其在侍萍回到自己面前時的冷酷言行,又抑一筆。抑與揚的交替反覆,深刻揭示了周朴園卑鄙、偽善的性格特徵,塑造了個複雜而又可信的舞台形象。抑揚交襯的藝術辯證法要收到預期的效果,作家必須從生活出發,一方面要抑夠揚足,各極其度,另一方面則要互相留有餘地,注意揭示前後轉折變化的必然趨勢。使轉折真實可信,防止雙方脫節或打破兩者間的對立統一,防止轉折不合情理而弄巧成拙。

《大傻子》

寫流浪兒童大傻子為果腹與狗爭食,代人賣手紙從中揩油,耍賴自看小人書,“應邀”參加愛國遊行高呼“打倒—他媽的!”等不光彩的“冒險”與“奇遇”。作家以抑筆寫人,卻讓大傻子給人以可親可愛的感覺,揚以抑出,富有情趣。此外還有抑揚交替,多次反覆一法。

表現形式

欲揚先抑
即以揚為目的,為揚而抑,先抑後揚,轉折之後,揚起更高,振發更力。如馬烽的《我的第一個上級》中寫老田,先是極寫其疲沓、懶散、遲鈍,然後在關鍵時刻顯示其指揮若定,身先士卒的英雄本色和沉著、堅毅的性格。先抑後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欲抑先揚
則以抑為目的,為抑而揚,先揚後抑、轉折之後壓抑更重,貶損或否定更為有力。如中國傳統戲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增強梁祝愛情的悲劇氣氛,先以草橋結拜,英台托媒,十八相送等情節給觀眾造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預感和期待,然後由揚轉抑,寫祝父勸婚逼嫁,梁祝生離死別,英台祭墓化蝶等情節,使觀眾的預感和期待落空,感情受到極大震撼。
以揚寫抑和以抑寫揚法
主要用於人物描寫。如茅盾的《有志者》,寫一個“有志於”文學創作的青年想趁假期寫一部作品,嫌愛人、孩子干擾,獨身搬入環境幽靜的古廟,模仿巴爾扎克喝了大量咖啡,試驗了西方眾多文豪的各種寫作習慣,假期過半,咖啡喝完,錢袋用空仍未能寫出作品,卻喟然長嘆“難道社會就這樣不寶貴一個意志堅強的天才”,表面褒揚,實則貶抑,抑以揚出,富有喜劇色彩。

演講套用

抑,即收斂或貶抑,有下降之韻;揚,即振發或褒揚,有上升之調。音樂工作者用抑揚之法奏出優美的旋律和感人的節奏。同樣,演講者用抑揚之法也可以使演講爽心悅耳,餘韻裊裊。下面談談抑揚法在演講中的運用:

用於敘事

形成高下起伏、搖曳多變的敘述格調,使所訴的某個事件在聽眾心中激起意向,時而振發時而抑止,迴腸盪氣,扣人心弦。

用於立論

能使“老話”或“新話”抵消逆反心理,從而獲得認同。演講人所力之論太“陳舊”或太新異,便一時難以得到認同。不妨先順著於己不利的心理定勢對自己的論點大加貶抑,然後出其不意地揚起筆調,扶所論於既倒,可稱之為“欲立先倒”法。

用於舉例

可一改羅列事實的沉悶,變“死”為“活”。選擇和拼合有抑有楊的事實材料,是能夠造成文勢而又不露痕跡的手法。通過事實材料的撞擊改變或確立人們的傾向,就為後面的說理或抒情開闢了道路。

用於論證

可使之富於動感和力度。說理時若一味從正面切入,便給人一種無的放矢、枯燥乏味的感覺。若逆向入手,壅塞“小道”,把大發宏論的勢頭遏止住,然後再傾瀉而下,可避免板滯而有動感,並通過積蓄動能而增加力量。

用於寄情

可使之深沉、含蓄,富有強力。高明的演講者在寄託或抒發感情時,很善於控制,並非青雲直上,因為那樣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反而削弱了情感的力度,並不顯得“激昂”。甚至可以引而不發,將昂揚奮發的情緒潛隱於話語的表層之下,形成一股強勁的潛流,在講聽雙方的默契中,奔流於彼此的心中。

用於高潮

可以加強情於理的衝擊力,使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留下深刻印象。演講者所設定的高潮,是情緒最飽滿的地方,也是最能體現演講要義之處。運用抑揚法是處理高潮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在強調、自述、評價人或事,乃至謀篇之時,也可以用抑揚的技法增加演講的韻味,茲不贅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