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曾國藩徹底說清楚

把曾國藩徹底說清楚

張雲,生於1947年9月,江蘇省啟東市人。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任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軍事歷史研究》主編,大校軍銜;兼任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委,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基本介紹

  • 書名:把曾國藩徹底說清楚
  • 作者:張雲韓洪泉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版權資訊,作者簡介,圖書目錄,主要內容,

版權資訊

書名:把曾國藩徹底說清楚
字數:34萬
定價:32元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韓國朝鮮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理事,曾國藩研究會理事,上海市國防研究所兼職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戰爭與和平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通史、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軍事史、中國軍事思想和軍事史學理論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治學嚴謹,理論功底厚實,論著甚豐。總計發表著作20餘部(包括主編、合著);論文150餘篇,約600餘萬字。主要學術事跡被收入《中國教育專家名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上海市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家辭典》等。
韓洪泉,生於1981年12月,山東省霑化縣人。軍事學碩士。現任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參謀。曾國藩研究會會員。著有《曾國藩與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遺產》等。

圖書目錄

再讀曾國藩(代前言)
舞台一:家族庭院裡
臉譜一:兒孫
臉譜二:父親
臉譜三:長兄
臉譜四:丈夫
臉譜五:先祖
舞台二:湘軍帷幄內
臉譜六:鼻祖
臉譜七:滌公
臉譜八:統帥
臉譜九:元兇
臉譜十:幕主
舞台三:晚清廟堂上
臉譜十一:卿貳
臉譜十二:疆臣
臉譜十三:外相
臉譜十四:侯爺
臉譜十五:師友
舞台四:歷史長河中
臉譜十六:政治家
臉譜十七:思想家
臉譜十八:軍事家
臉譜十九:外交家
臉譜二十:文學家
附錄
1、曾國藩大事年表
2、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主要內容

二十張臉譜全方位展示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多面人生
真實,全面,客觀,把曾國藩細說從頭……
再讀曾國藩(代前言)
2011年11月26日,是晚清重臣曾國藩誕辰200周年紀念日。
人常說“蓋棺論定”,但在蓋棺139年、誕辰200年後的今天,關於曾國藩,我們仍然難以確切地評價他,難以真切地走近他。
曾國藩研究很“熱”,“時人紛紛說曾侯”早已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但在紛紜的眾說之中,拾人牙慧者多,自出機杼者少,欲探其“術”者多,肯求其“道”者少。現代人想學曾國藩的“術”,卻很少有人明白他的成功主要在於“道”;“術”多為“邪術”,所謂“奔走逢迎皆有術,大都如草只隨風”是也;“道”則為“正道”,所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是也。更有一些知識性的錯訛謬誤,魯魚帝虎,以野為史,廣為流傳,尤其不利於對曾國藩的正確認知和客觀研究。在一些很暢銷的研究曾國藩的專著中,時間的前後倒置、事件的張冠李戴、名詞的錯訛脫衍等低級錯誤不一而足,比如赫然把曾氏的爵號“一等毅勇侯”寫為“一等勇毅侯”,把他的座師“吳文鎔”寫為“胡文鎔”,“穆彰阿”寫為“多隆阿”,等等。
研究歷史人物,重在“知人論世”、“入乎其內”。正如治晚清史的專家茅海建所說:“歷史是人的活動的組合,歷史研究就應當切入當時人的內心。”當前,關於曾國藩的資料和作品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切入當時人的內心”者仍屬鮮見。
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主題曲《我只是個傳說》中,小瀋陽唱道:不要瘋狂地迷戀我,我只是個傳說。
咱們的世界這樣大,事情如此多,
你我都說完全明白事實的真相,
其實聽到的也就是個,也就是個傳說。
對於曾國藩,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聽了個傳說而已。
……
後記
“蓋棺公論定,不泯是人心。”這是宋代人的期望。“恩怨盡時方論定,封疆危日見才難。”這是清代人的感慨。晚清重臣曾國藩以自己生前身後的遭際,為“蓋棺論定”之艱難做了最鮮活的註腳。
2011年11月26日是曾國藩誕辰200周年紀念日。200年以降,在紛紛紜紜的眾說之中,人們仍然難以確切地評價他,難以真切地走近他。
歷史也好,人生也罷,都是由一個個舞台和場景構成的。不同的人固然有屬於他的特定的時空舞台,同一個人也會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具體到曾國藩身上,我們感到,多樣舞台、多維角色決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多彩人生,也注定了他身後的多般毀譽、多番起落。從多樣舞台、多維角色入手,無疑是解讀曾國藩人生密碼的一把鑰匙。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在本書中試圖通過一種特殊的視角和架構,對曾國藩作一番全面而真實的解讀。基本思考是打破以時間、空間或事件為軸線對曾國藩展開研究的套路,把他的一生分為4個舞台、20個角色,以“二十張臉譜”為切入來展現其多彩的一生。“臉譜”雖多,卻意在避免對曾國藩的認識和論斷走向“臉譜化”的弊病,並力求得出客觀公允的結論。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握著幾條原則,借用一句翻譯術語,就是“信”、“達”、“雅”。所謂“信”,就是堅持史學規範,做到持之有據、征之有憑,從可信的原始史料出發得出我們的結論,並參考和介紹了一部分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共識。所謂“達”,就是廓清敘事脈絡,做到結構明晰、行文順暢,在以4個舞台和20張臉譜作為章節架構的基礎上,每一節又分3-6小節不等,做到有綜述有分論、有史實有評析、有概觀有個案,分合自如、張弛有度,使結構兼具張力與彈性。所謂“雅”,就是注重文史結合,兼顧知識性、思想性與趣味性,努力於陳舊材料中寫出新意,於尋常描述中理出特點。當然,這些只是我們的努力和期望,能否實現,還要由讀者諸君評判。
本書中關於曾國藩及其同時代人的年齡,大都根據我國傳統習慣用了虛歲,這主要為了與《曾國藩年譜》等徵引文獻中的記載一致,避免行文中的混亂。這是需要加以說明的。
本書的成稿,是在學界前輩及同仁的辛勤勞動和豐碩成果的基礎上起步的,凡是引用的文字和觀點,均在書中一一作了注引。我們要特別感謝唐浩明、朱東安、成曉軍、王澧華、胡衛平、皮明勇諸先生,他們對於曾國藩的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們還要特別感謝曾國藩故居管理處的胡衛平、劉建海兩位先生,他們提供了數百幀珍貴圖片,極大地提升了本書插圖的質量,這種學術為公、樂助其成的慷慨風範令我們感念不已!重慶出版社的陳慧、羅玉平老師,以其專業性的敏銳和細膩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我們向他們致以特別的敬意!
由於水平有限,紕漏及不當之處自知不免,我們懇切地期待著廣大專家和讀者的批評教正。
多維角色:一把鑰匙
曾國藩只有一個,他的人生道路雖不平坦順遂,但卻清晰明朗,為什麼後人眼中的曾國藩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捧之則達於九天之上,罵之則貶於九地之下?
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有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1]亨德里克·房龍說“只有等歷史學家變成了心理學家,或者心理學家變成了歷史學家”[2],才能真正地解釋歷史和歷史人物。袁偉時指出:“超越僅滿足於歌頌或譴責某個歷史人物的階段,有益於史學的發展。”[3]知易行難,真正客觀地走近曾國藩談何容易!
曾國藩屬於他的那個時代,他是歷史的、豐富的、立體的、多面的,然而很多時候,後人眼中的曾國藩卻是苛求的、乾癟的、割裂的、單面的。
余秋雨在《一個王朝的背影》中寫道:“無數事實證明,在我們中國,許多情緒化的社會評判規範,雖然堂而皇之地傳之久遠,卻包含著極大的不公正。”[4]對於曾國藩即是如此。關於他的紛紛紜紜的評價之中,有情緒化的,有政治化的,有從眾化的,卻少有“個人化”的。因此,人們看到的曾國藩,許多都是“別人的曾國藩”,甚至是根據形勢需要化妝修飾過的曾國藩。
歷史如果僅僅是事件的羅列,無疑將是乾癟的;人物如果僅僅是單面的臉譜,無疑將是失真的。在既定的價值預設中看待歷史、鋪陳歷史甚至是裁剪歷史,就更不可取了。
曾國藩,讓我們如何走近你?哪裡有一把打開你心扉的鑰匙?
曾國藩是一個人,那種把他神聖化和妖魔化的方法都是不足取的;曾國藩又不是一個人,那種把他簡單化和臉譜化的方法同樣是不足取的。他在晚清的歷史天空下,在62年的人生舞台上,擔負著多重身份,扮演著不同角色,演繹著一個個傳奇。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他的天地很大,又很小;他的舞台很少,又很多;他的角色很單,又很雜。他是父祖的兒孫,他是後裔的先祖;他是弟妹的長兄,他是妻子的丈夫;他是兒女的父親,他是僚屬的幕主;他是一手創建湘軍的大帥,他是殘酷殺戮義軍的元兇;他是統治者驅之遣之疑而用之的“疆臣”,他是朝野敬之仰之清議謗之的“中堂”;他是權傾中外決策軍機的“爵相”,他是功高賞薄處境艱危的“侯爺”……
可以說,多樣舞台、多維角色決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多彩人生,也決定了他身後的多般毀譽、多番起落。
多維角色,無疑是解讀曾國藩人生密碼的一把鑰匙。
多樣舞台與多彩臉譜,無疑是這把鑰匙上關鍵性的解鎖密碼。
家族庭院裡,湘軍帷幄內,晚清廟堂上,歷史長河中……
兒孫、父親、長兄、丈夫、先祖、鼻祖、滌公、統帥、元兇、幕主、卿貳、疆臣、侯爺、爵相、師友、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學家……
身處不同的舞台,他錯步向前;戴著不同的臉譜,他勉力而為。
角色多維,人生多彩,命運多騫;環境變更,身份變遷,思想變化。變中自有不變,不變中自有變。“男兒未蓋棺,進取誰能料?”[5]這是曾國藩的詩句,銳意進取之情見乎詞章。“蒼天可補河可塞,只有好懷不易開。”[6]這也是曾國藩的詩句,憂愁落寞之意不言而喻。“老夫苦多須,須多老可鄙。二子苦無髭,無髭亦可恥。”[7]這還是曾國藩的詩句(“二子”指郭嵩燾和劉蓉),詼諧調侃之趣躍然紙上。
誰能說得清,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曾國藩?
舞台影響著演出,臉譜概括著形象,角色意味著責任,細節影響著人生。也許我們還應該關注到這樣一個細節:曾國藩是一個“老病號”。在他日記中處處可見得病、治病、養病的記載。最嚴重的牛皮癬幾乎與他如影相隨,雖不斷求醫問藥,但一旦情緒有變化此病立即發作,特別是軍事不利時,身上便奇癢難耐,常常抓撓得流血不止。在坊間傳說中,曾國藩是怪蟒轉世,蛻皮掉屑正是他“貴不可言”的明證,殊不知他為此痛苦萬分,感嘆“無生人之樂”。此外,曾國藩1840年在北京時得過一場肺病,幾乎不治,幸遇名醫相救才撿回一條命。他又多次提到自己身體虛弱,不能苦思久坐,並吐過血。又有耳鳴症,不到50歲眼睛模糊,寸大的字都看不清,到1870年60歲時右眼徹底失明,左眼僅剩微光,辦公已經十分困難,加上眩暈症、胃寒症困擾,精神萎靡,氣血衰敗,只得連續請假兩月在家調養。然而很快又得到諭旨,奉命去查辦天津教案,無奈扶病前往。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對曾國藩是不是會多一分悲憫與理解,少一分苛責與妄斷呢?
應該考慮的,又何止這一點呢?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且讓我們平一平心態,拂一拂煙霧,帶上一把鑰匙,去輕輕叩打這位歷史老人的心扉吧……
[1]《列寧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50頁。
[2] [美]房龍:《寬容》,迮衛、靳翠微譯,三聯書店1985年版,第356頁。
[3]袁偉時:《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第308頁。
[4]余秋雨:《出走十五年》,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頁。
[5]《曾國藩全集·詩文》,《小池》。
[6]《曾國藩全集·詩文》,《贈吳南屏》。
[7]《曾國藩全集·詩文》,《會合詩一首贈劉孟容郭伯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