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跨越

技術跨越

技術跨越指的是開發中國家通過一定方式,如人才引進,外出考察,外出學習,派人交流,自主研究等方式提升自己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從而將自身國家的科學水平的某一領域或諸多領域技術水平先進國家水平甚至超越的一種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跨越
  • 外文名: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Technology Leapfrogging;
  • 方面技術創新
  • 有關:開發中國家
  • 歷史現象:追趕先進國的範例
內涵,歷史現象,

內涵

近20年來,世界範圍的經濟發展更加依賴技術進步,技術創新獲得的最新成就成為推動經濟不斷增長的最強大動力,對此國際上許多學者都致力於研究世界後工業化國家如何實施技術跨越戰略,實現經濟超常規發展問題。
學者們對技術跨越研究從兩種不同角度展開:一種從巨觀經濟角度進行研究,認為技術跨越是推動一國一地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荷蘭學者Lnc Soete 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就提出技術跨越的概念;隨後學者們分別從國家創新體系、國際貿易政策、國際經濟等角度研究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差距,以及給開發中國家可帶來的發展機會。
在國際發展趨勢的影響下和我國學者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政府已將實現技術跨越列入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是開發中國家,應該更加重視運用最新技術成果,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努力實現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科技部長徐冠華也指出:“技術跨越發展是在借鑑已開發國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集成自主創新和國外先進技術,跨越技術發展的某些階段,直接套用、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進而形成優勢產業,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另一種從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觀點出發,按照不同的技術類型,選擇相應的發展模式,由具體的技術領域入手,研究如何通過技術跨越實現經濟快速增長。技術跨越一般是指經濟欠已開發國家或地區,吸收世界先進技術成就和管理模式,發揮記憶體優勢,正確選擇重點發展領域與技術突破的方向,通過自主創新,越過技術發展的某些階段,形成優勢產業,實現技術和經濟超常規的迅速發展。

歷史現象

分析近百多年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歷史,可以發現有三次後進國追趕先進國的範例:第一次是第一次產業革命以後,世界技術和經濟中心從英國轉移到德國,再轉移到美國,美國花了42年(1871~1913年)全面追上並超過英國;第二次是二戰後,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進技術,實施反向工程,用了47年(1955~1992年)實現了對美國的追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三次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仿效日本技術創新模式,也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化經濟體。
另一種現象更為常見,在整體上並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而在某一技術領域採取了跨越戰略,實現了產業的騰飛,成為全球同行業的佼佼者,如,斯堪的納維亞諸國,他們正確選擇技術突破口,出現了愛立信、諾基亞等世界知名公司,一舉成為電信產業先進國等等。
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運用技術跨越戰略,驅動經濟的增長,實現了後發優勢,加快了現代化的進程,用較短的時間縮小了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英國和美國實現工業化分別花費了150年和100年,而亞洲一些國家僅用了平均不到20年。首批工業化國家實現人均生活水平翻番:英國58年,美國47年,德國43年,日本34年;但是,從1966年以來,韓國僅用了11年,智利10年,中國9年。世界銀行預測:從現在到2020年,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可達5~6%。這意味著,它們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將從1992年的16%提高到的30%。這個趨勢說明開發中國家將通過技術跨越達到經濟成長的高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