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及套用

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及套用

《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及套用》是201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成思源 周金平 郭鐘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及套用
  • 作者:成思源、周金平、郭鐘寧
  • ISBN:9787302368168
  • 定價:38元
  • 裝幀:平裝
  • 出版時間:2014年
圖書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對於工程技術人員而言,TRIZ的套用才是重點。本書從工程套用角度出發介紹TRIZ理論與工具,按照分析、解決問題的流程和套用模板方式,讓TRIZ學習者更快掌握TRIZ理論,以及更方便快捷地套用TRIZ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本書針對技術創新方法理論教學、培訓與套用要求而編寫,系統性、實用性強。本書可提供配套的PPT,以方便讀者進行授課及培訓。
本書不僅可作為大專院校技術創新方法課程教材以及各級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和自學教材,而且對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前言
我國自2007年啟動創新方法工作以來,受到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時任總理溫家寶等對創新方法先後做出重要批示。2008年4月,科學技術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特別提出“自主創新,方法先行”,創新方法是自主創新的根本之源。
2009年年底廣東省被科技部批准為創新方法試點省。2010年12月,由廣東工業大學與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成立由省科技廳認可的省級創新方法推廣套用平台——廣東省創新方法推廣套用中心,為省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推廣套用創新方法提供全方位服務。2012年廣東工業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成立廣東省創新方法與決策管理系統重點實驗室,依託各自在工科和管理等領域的優勢,致力於創新方法綜合集成研究及推廣套用。廣東工業大學重點開展TRIZ方法研究,並協同可拓學與創新方法研究所,研究可拓學與TRIZ理論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方法。本教材正是通過總結幾年在中心推廣套用創新方法和實驗室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和成果總結凝鍊而成的。
蘇聯海軍專利局專利審核員根里奇·阿奇舒勒及一批研究人員經過多年努力,在分析研究世界上大量高水平專利的基礎上,提出和創建了發明問題解決理論——TRIZ。TRIZ回答了發明問題解決的過程、支持工具等難題,已被公認為世界級的創新方法,已被目前絕大部分國際大公司所採用,如三星、摩托羅拉、通用電氣、中興通信、華為電子、廣州無線電集團,等等。
在國內,TRIZ的研究與推廣套用由科技部負責,由創新方法研究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及高等院校和專業諮詢公司來執行。同時,由國際TRIZ協會的五級TRIZ大師和國內相關TRIZ研究人員一起參與TRIZ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企業的推廣套用,建立一批創新試點企業和培養了大批創新工程師。許多企業套用TRIZ創新方法之後,取得了很多的發明專利和創新成果,解決了大量的技術難題。同時,也出版了一些TRIZ教材、培訓資料,為TRIZ的推廣套用奠定了基礎。
目前,大部分TRIZ教材的編寫主要圍繞經典TRIZ來進行介紹,包括TRIZ理論體系構成、矛盾與發明原理、物質場分析與76個標準解、技術進化法則、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和創新思維等。這些教材在高校和企業的TRIZ人才培養方面套用廣泛,學員們比較容易掌握,但是如何套用TRIZ理論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技術問題卻成為目前推廣套用TRIZ工作的難點,我們在接受各類TRIZ培訓以及對外開展相關培訓工作時,也深有體會。對於工程技術人員而言,TRIZ套用才是重點,而好的套用應該是從問題描述與分析入手。經典TRIZ在問題分析工具方面相對較弱,現代TRIZ則在這方面進行了加強,如擴展的產品和流程功能分析工具、因果鏈分析工具等。同時,現代TRIZ在解題工具方面也進行了擴充,如科學知識與效應庫的套用、功能導向搜尋、特性傳遞、流分析等工具。有鑒於此,本教材期望能結合經典TRIZ與現代TRIZ的優點,從工程套用角度出發來介紹TRIZ理論與工具,並通過一些套用模板,讓TRIZ學習者更快掌握TRIZ理論,能方便快捷地套用TRIZ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
本書第1章介紹了TRIZ理論的起源、TRIZ理論體系及核心思想、TRIZ套用流程,以及TRIZ中的創新思維方法。TRIZ套用首先從問題描述開始,通過創新思維中的資源分析、功能模型分析與裁剪及因果鏈分析等工具套用來將實際問題提煉為TRIZ關鍵問題。然後根據問題類別去選擇相應工具,如技術矛盾問題選擇39個工程參數和40個發明原理,How to問題選擇功能導向搜尋和使用科學知識效應庫等。最後形成新創意概念,產生多個解決方案並進行評定。
從第2章開始,依照TRIZ套用流程依次介紹相應的TRIZ方法和工具,最後介紹了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和計算機輔助創新CAI軟體的套用。
第2章主要介紹功能模型分析與裁剪,這是目前TRIZ套用中最佳的問題分析工具,而裁剪則是非常強大的分析和求解工具,在降低成本、穩健設計、消除問題、增強專利方面套用效果特別好。本章最後介紹了流程功能模型分析與裁剪套用,這是現代TRIZ最新的一個研究方向,對於工業工程專業人員而言,以前在進行流程分析時的ECRS工具套用中,對於取消Eliminate(ECRS中的E)的操作只是一些指導性原則,而流程裁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科學且易操作的工具。
第3章主要介紹了在進行因果分析時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因果軸分析、5W分析法、魚骨圖分析等。這部分內容一般只在一些商業培訓時才有,有些企業內部也有採用。本書則將這部分內容納入TRIZ理論體系,以便更多讀者能在套用TRIZ時,在問題的根源分析上多花些時間,對問題的本質有更清楚的認識,這樣解決問題就能更快捷。
第4章介紹經典TRIZ中的矛盾工具,包括技術矛盾與發明原理、物理矛盾與分離原理以及矛盾工具套用。本章借鑑了MATRIZ培訓的優秀方法,採用“IF...THEN...BUT...”的形式來描述技術矛盾,使得矛盾問題一般化處理更加易於操作。
第5章介紹物質場分析及76個標準解,在介紹物質場理論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如何構建初始問題系統的物質場模型的方法、初始模型轉化成標準解模型的轉換規則。另外,詳細介紹了76個標準解的內容。
第6章則是介紹經典TRIZ的技術系統進化S曲線和8大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第7章介紹了如何套用科學知識與效應來進行創新,在介紹科學效應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如何構建How to模型以及功能導向搜尋FOS的套用流程。
第8章介紹了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的工作流程,重點介紹了ARIZ的“問題轉化”思想,借鑑國際TRIZ協會使用的ARIZ模板方法,本書採用Excel模板方法來引導ARIZ的完成。
第9章則以教材編寫團隊完成的工作案例為藍本重點介紹了計算機輔助創新CAI軟體的使用。
最後,第10章介紹了TRIZ在專利領域的套用,尤其是如何套用TRIZ進行專利規避。
本書第1、2章由周金平編寫,第3章由劉建強編寫,第4章由郭鐘寧、成思源、李蘇澤編寫,第5章由卜研編寫,第6章由楊傑編寫,第7章由唐文艷編寫,第8章由成思源、周金平編寫,第9章由成思源、李蘇澤編寫,第10章由饒中、郭鐘寧編寫。全書由成思源、周金平進行統稿。研究生王瑞、羅佳龍和姚麗娟亦參與了教材的編寫工作。
本教材的編寫工作得到了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2011A060901001)、2011年度廣東省創新方法工作專項項目(2011B061100001)和廣東省省部產學研結合項目專項資金(2011A091000040)的大力資助,特此致謝!同時,也得到了2013年度廣東工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3ZY003、2013ZY014)的資助。在此一併致謝!
本教材編寫參閱了國內外大量文獻,包括國際TRIZ協會(MATRIZ)二級認證和三級認證培訓教材的部分內容,部分案例引自TRIZ Journal網站及相關文獻,特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謝!
雖然經典TRIZ的產生已近70年的歷史,但是世界範圍內的TRIZ研究與套用不過二十多年,對現代TRIZ的發展與研究一直在進行,一直在對經典TRIZ的主要基本理論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由於編者的水平與學識有限,教材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衷心希望通過同行之間的交流促進創新方法的進一步發展!
本書編委會
廣州大學城
2014.6.8

目錄

第1章概述
1.1創新的概念
1.1.1產品創新
1.1.2技術創新
1.2創新過程與方法
1.3發明問題解決理論
1.3.1TRIZ的發展簡史
1.3.2TRIZ創新理論體系
1.3.3TRIZ的核心思想
1.3.4TRIZ中發明等級的確定
1.3.5TRIZ的適用範圍
1.4TRIZ問題模型與工具
1.5TRIZ套用流程
1.6TRIZ中的創新思維方法
1.6.1最終理想解
1.6.2資源分析
1.6.3九視窗法
1.6.4聰明小人法
1.6.5尺寸時間成本(STC)法
1.6.6金魚法
參考文獻
第2章功能分析與裁剪
2.1功能定義
2.1.1技術系統的概念
2.1.2功能定義
2.1.3功能定義的表達
2.2功能分類
2.3功能分析與功能模型
2.3.1組件分析
2.3.2相互作用分析
2.3.3建立功能模型
2.3.4功能模型的套用
2.4裁剪
2.4.1裁剪對象的選擇
2.4.2技術系統裁剪規則
2.4.3裁剪模型與裁剪問題
2.4.4極端裁剪
2.4.5裁剪的套用
2.5流程功能分析和裁剪
2.5.1流程功能分析概述
2.5.2流程功能模型的建立流程
2.5.3流程的裁剪
2.5.4案例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因果分析方法
3.1因果軸分析
3.1.1三軸問題分析法
3.1.2因果軸分析簡介
3.1.3因果軸分析的步驟
3.1.4因果軸分析案例
3.25W分析法
3.2.15W分析法
3.2.25W分析法的套用步驟
3.2.35W分析法的常用工具
3.2.45W分析法的注意要點
3.2.55W分析法案例分析
3.2.65W分析法的補充說明
3.3魚骨圖分析法
3.3.1魚骨圖分析法概述
3.3.2魚骨圖的用法
3.3.3魚骨圖的評價
3.4因果矩陣分析簡介
3.5故障樹簡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矛盾問題與解決方法
4.1技術矛盾
4.1.1什麼是技術矛盾
4.1.239個通用技術參數
4.1.340個發明原理及實例
4.1.4矛盾矩陣
4.2物理矛盾
4.2.1什麼是物理矛盾
4.2.24種分離原理
4.3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之間的關係
4.3.1定義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
4.3.2將技術矛盾轉化為物理矛盾
4.3.3分離原理和發明原理之間的對應關係
4.4方法流程與工程實例
4.4.1解決矛盾問題的流程
4.4.2工程套用實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物質場分析與76個標準解
5.1物場分析
5.1.1物場模型的含義
5.1.2物場模型的分類
5.1.3物場模型的變換規則
5.1.4物場模型的建立流程
5.2TRIZ的76個標準解
5.2.176個標準解的分類
5.2.2第1類: 建立或拆解物場模型
5.2.3第2類: 增強物場模型
5.2.4第3類: 向超系統或微觀級轉化
5.2.5第4類: 檢測和測量的標準解
5.2.6第5類: 套用標準解的標準
5.2.776個標準解的套用流程
5.3工程套用流程及實例
5.3.1物場分析和76個標準解綜合套用流程
5.3.2工程實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技術系統進化
6.1技術系統進化與預測
6.1.1技術系統進化S曲線
6.1.2技術系統進化的S曲線族
6.1.3技術系統成熟度預測
6.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6.2.1完備性法則
6.2.2能量傳遞法則
6.2.3動態性進化法則
6.2.4提高理想度法則
6.2.5子系統不均衡進化法則
6.2.6向超系統進化法則
6.2.7向微觀級進化法則
6.2.8協調性法則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科學效應與知識庫
7.1科學效應
7.2效應及套用
7.3基於效應的功能設計
7.3.1建立“How to”模型
7.3.2科學知識與效應的搜尋
7.3.3功能導向搜尋
7.4工程實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
8.1概述
8.2ARIZ構成
8.3ARIZ詳解
8.4ARIZ套用實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9章計算機輔助創新技術CAI
9.1概述
9.2Pro/Innovator功能模組介紹
9.2.1分析問題
9.2.2解決問題
9.2.3方案生成
9.2.4知識管理
9.3套用實例
9.3.1工況背景及初始問題描述
9.3.2分析問題
9.3.3解決問題與方案生成
9.3.4方案評價
9.3.5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TRIZ與專利戰略
10.1專利基礎與申請流程
10.1.1專利的概念
10.1.2專利的特點
10.1.3專利的種類
10.1.4專利的作用
10.1.5授予專利權的條件
10.1.6專利申請流程
10.2專利權的保護
10.2.1專利侵權的概念
10.2.2專利侵權判定
10.2.3專利侵權的法律責任
10.2.4專利侵權案例
10.3TRIZ與專利戰略
10.3.1專利戰略簡介
10.3.2專利規避
10.3.3TRIZ與專利規避
10.3.4專利規避案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A39個通用技術參數
附錄BAltshuller矛盾矩陣
附錄C物理效應與實現功能對照
附錄D幾何效應與實現功能對照
附錄E化學效應與實現功能對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