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寧聯合縣

承平寧聯合縣

民國32年(公元1943年)5月,中共冀東區地委建立承(德)平(泉)寧(城)聯合縣,分設中共承平寧聯合縣工作委員會和聯合縣辦事處,隸屬冀熱邊特委和冀熱邊行署第二專署。當時,聯合縣工作委員會對外稱政治處,所以工委書記對外稱政委。聯合縣辦事處下設武裝科、民政科和財糧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承平寧聯合縣
  • 建立時間:1943年
  • 書記::黃雲(楊雨民)
  • 委員::黃雲、周治國、高橋、陳革
簡介,(一)、成立,(二)、成員,(三)、領導,簡史,(一)、任務,(二)、區劃,(三)、武裝,影響,(一)、沿革,(二)、影響,(三)、紀念,

簡介


承平寧聯合縣政府所在地
承平寧聯合縣工委和辦事處建立後,中心工作就是堅持無人區鬥爭,發動民眾破壞日偽“集家並村”,開闢新區,擴大游擊戰爭,利用有利時機打擊日偽政權。
民國33年(公元1944年)3~4月,由於日軍重兵全面掃蕩圍剿,鬥爭越來越殘酷,為保存實力,聯合縣工委和辦事處幹部被迫陸續撤回關內。5月,冀熱邊特委將承平寧聯合縣並於遷(安)遵(化)青(龍)聯合縣。民國34年(公元1945年)1月,冀熱遼區黨委決定恢復承平寧聯合縣,直至8月15日,日本侵略軍投降。

(一)、成立

1943年5月,冀東地委(原冀東區黨分委)為了堅持抗日,加快發展熱遼地區,給未來收復東北失地打基礎,決定成立承平寧聯合縣工委和聯合縣辦事處(縣政府)。
楊雨民(出關後化名黃雲),被任命為三區隊政委和承平寧聯合縣工委書記。高橋被任命為冀東軍分區第三區隊隊長,周治國被任命為工委委員、辦事處主任(縣長)。領導核心及具體分工如下:楊雨民負責黨政軍全面工作,周治國負責政權建設,高橋負責軍事指揮。

(二)、成員

1943年6月初,承平寧聯合縣工委、辦事處和第三區隊在平泉縣七家岱川旗桿子山雙廟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這次大會上,楊雨民講了抗日鬥爭的形勢,並傳達地委對承平寧工作的指示及領導幹部任命。
1、中共承平寧聯合縣工作委員會
書記:黃雲(楊雨民)
委員:黃雲、周治國、高橋(蘇然)、陳革
組織科長:陳革(兼)
2、承平寧聯合縣辦事處
主任:周治國
秘書:宋興邦(李正平)
武裝科長:陳革
民政科長:張立文
3、冀東軍分區第三區隊
區隊長:高橋
政治委員:黃雲(兼)

(三)、領導

1、周治國
曾用名周建華、周田,河北遷西人。曾任冀東八路軍十二團一營副營長,晉察冀十三軍分區第一遠征工作隊隊長,承平寧聯合縣縣長。1944年,以周治國為首的冀東“錦熱邊遠征工作隊”,找到朝陽縣石明信溝堅持多年抗日活動的王文福(《中國地》原型人物、外號王老鑿),並取得了聯繫。周治國曾寫了一部15萬餘字的革命戰爭回憶錄《遠征塞外》,給後代留下珍貴的遺產。
周治國主任,韓樹軍製作。周治國主任,韓樹軍製作。
1942年春,冀東軍分區決定,派正在教導隊學習的周治國帶這支遠征工作隊北上。首先挺進錦(州)承(德)鐵路以北,然後盡力向東北發展。這支武裝工作隊被命名為“晉察冀邊區第13軍分區第一遠征工作隊”。任務是:發動民眾,牽制敵人,擴大游擊區,儘可能與東北抗日聯軍取得聯繫。通過遠征工作隊的活動,擴大我黨領導的政治影響。
5月初,周治國率領經過挑選的18名隊員,離開冀東抗日根據地。周治國率遠征工作隊來到了聖祖廟大營子一帶,同李青山、裴文和、蘇柏熙等帶領的游擊隊會合了。周治國向他們傳達了十三地委的指示,並且進行了組織調整,將游擊隊劃歸遠征工作隊統一領導。
為了更好地發動民眾和保證對部隊的供應,1942年6月初,首先以三溝、六溝為中心組建了承平寧第一區公所。區長為姜建舟(崔建舟),助理員是張旭。第一區活動範圍大體如下:
東部,北起光頭山——聖祖廟村——五道河——南到六溝;西部,北起三家——前廟——頭溝——肖杖子——三溝——南到六溝;南部,六溝以北;北部,西起三家,東到光頭山。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工作,在承德、平泉、寧城、喀喇沁旗等地開闢了包括200多村的抗日游擊區,建立了4個區政權。在中心區開始建立基層黨政組織,並且發展起200多人槍的游擊隊,光頭山根據地亦初具規模。
2、楊雨民
楊雨民,原名楊維華,後化名楊友明、黃雲,熱河省赤峰人。曾是“一二·九”運動的骨幹、“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發起人之一和“民先”總隊武裝部長。 1943年,受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派遣,楊雨民到冀東開展熱河抗日游擊戰爭,創建承平寧根據地。
楊雨民政委,韓樹軍製作。楊雨民政委,韓樹軍製作。
1942至1944年間,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洲國,在熱河省境內實行集家並村,製造“無人區”,瘋狂地推行“三光”政策。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楊雨民和冀熱遼子弟兵第三區隊長、副政委鄭紫明(鄭維家),率隊越過長城和“無人區”,深入到熱河中部承平寧一帶。
楊雨民,在任承平寧聯合縣工委書記兼三區隊政委期間,他依照黨的政策,做認真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依靠民眾,大打人民戰爭。在流動頻繁的游擊戰中,人民民眾冒著“通匪”被殺頭的危險,為三區隊送情報、運糧食……
楊雨民運用統一戰線的法寶,團結、爭取各種力量參加抗日鬥爭,把游擊區擴展到老哈河流域和葉赤線廣大地區。楊雨民、高橋領導的第三區隊,頻頻出戰,節節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承平寧一帶的敵偽統治勢力,震驚了日本關東軍總部。
1945年11月,在中共熱河省委領導下,由李子光、楊雨民負責籌務並召開了熱河省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熱河省人民政府。楊雨民當選為熱河省政府副主席,主管民政工作。楊雨民是我黨優秀幹部,他為熱河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3、高橋
高橋,本名高明海,字鏡天,化名蘇然、徐文良。1938年,高橋毅然投身於冀東大暴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被任命為冀東抗日聯軍總隊副參謀長、五中隊隊長、冀東軍分區第十三團一營營長。
說起“高橋”這個化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因他在冀東一次對敵作戰中打死個很有名氣的日本軍官,繳獲了刻著“高橋”字樣的水晶手章。為紀念這次戰鬥的勝利和保守兩個化名蘇然、徐文良的秘密,由司令部首長包森宣布:“將蘇然改名高橋”。
高橋隊長,韓樹軍製作。高橋隊長,韓樹軍製作。
1940年,高橋率領部隊拔掉了薊縣、寶坻、玉田、三河等幾個縣的數十個日偽據點。1942年調十一團任參謀長,受冀東地委、軍分區派遣,同周嘉美、楊思祿等率隊出關,開闢承平寧地區。
高橋所率冀東軍分區第三區隊,是1943年5月1日在遷西縣灤陽鎮西水峪(化名天津)成立的。第三地區隊,由兩個戰鬥連(一連和四連)和一個特務連(即直屬連)組成,共340餘人。高橋率領的三區隊仍歸十一團建制,作為地方主力部隊,配屬承平寧聯合縣。
偽滿康德11年(民國33年·公元1944年) 3月29日,在寧城八素台(今布日嘎蘇台)鄉雙廟村附近老戚溝的一場苦役,高橋及17名戰士於突圍中不幸遇難。高橋同志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有豐富的鬥爭經驗。他是一位精明能幹的年輕軍事指揮員,犧牲時僅28歲。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身經百戰,威震敵膽。高橋很注重軍民團結,軍政關係,嚴於律己。他為人謙虛、樸實、平和;他精力充沛,沉著果斷,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他長期在熱河一帶活動,教育和幫助了許多同志。高橋給承平寧地區特別是三溝東溝人民,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
4、陳革
河北省安國縣人。1943年5月至1944年1月,陳革在承平寧聯合縣任組織科長兼武裝科長期間,曾為根據地區村政權培養了大批骨幹。不久,冀東地委又派鄭紫明任三區隊副政委、工委委員,郝福鴻任總支書記。
5、鄭紫明
又名鄭維家,湖北省紅安縣人,生於1911年11月。1928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192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冀東軍分區三總隊隊長、營教導員、團政委。建國後,又擔任過四十五軍政治部民聯部長、中央建材部地質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等職。
6、郝福鴻
1919年1月出生於河北省遵化市。1938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郝福鴻先後擔任八路軍冀東軍分區包森支隊指導員、冀熱遼軍區支隊副政委、政委。解放戰爭期間,曾任赤峰縣縣長,熱中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簡史

(一)、任務

承平寧地區的基本任務是:在鞏固原有地區的基礎上,繼續向北向東發展,爭取與東北抗日聯軍和地下黨取得聯繫;建立和鞏固地方抗日政權,發展黨組織;發展地方武裝,配合主力作戰,打擊和牽制敵人;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動員各階層人士參加抗日活動,瓦解敵軍和偽滿人員。

(二)、區劃

承平寧聯合縣始設6個區,後增到8個區。承德縣三溝、東溝川一帶為一區;平泉縣車輪窖川、石拉哈溝、柳溪川為第二區;平泉縣蒙和烏蘇,承德縣頭溝、三家,隆化縣荒地,寧城縣四道溝為三區;承德縣黃杖子、上谷、郭杖子,平泉縣小寺溝、崖門子為第四區;平泉縣楊樹嶺、台頭山、長勝溝為第五區;平泉縣大溝、平房,寧城縣榆樹林子、驛馬吐川為第六區。
到1944年初,在建平南部,又開闢出方圓200里的第七區;在寧城老哈河以西、黑里河以北、喀喇沁旗南部廣大地區,建立了第八區。我八路軍、游擊隊活動的區域,更東達朝陽,北抵赤峰。承平寧聯合縣,是歷史上我解放區向偽滿境內前出最遠的一塊抗日游擊根據地。
至此時,在分屬現今河北、遼寧和內蒙古的原承德縣東、北部,平泉縣大部,寧城縣全部以及凌源縣西南部、建平縣東南部、喀喇沁旗南部、隆化縣東北部、圍場縣東南部,共跨8個縣(旗)、約1.1萬平方公里、近百萬人口、已淪陷十餘年的國土上,建立了承平寧游擊根據地,開創了轟轟烈烈的抗日局面。

(三)、武裝

1、地方主力
第三區隊所轄的兩個連,加上通訊排、偵察排、電台隊、衛生所,約340餘人。這些連隊、士兵,都經歷過冀東大暴動以來殘酷戰火的千錘百鍊。戰鬥連隊中,共產黨員占30%以上。戰鬥連由於傷亡較大,有時為四四編制,有時為三三編制。
高橋部隊,威震塞北,韓樹軍製作。高橋部隊,威震塞北,韓樹軍製作。
每個連隊有連長一人,副連長一人,指導員一人。在三區隊當過連長或副連長的有何子橋、錢仁甫、吳榮福、王浩、舒殿友、秦寶倉、王茂松、馬榮久、陳紹勤等。他們個個英勇善戰,多次立功。
1943年夏,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逐漸鞏固和擴大。覺悟起來的淪陷區人民,也紛紛參加抗日活動。這時,八路軍三區隊已發展到三四百人,擁有二百多條槍。部隊有時集中,有時分散活動,還是以山地游擊戰為主。
2、游擊隊伍
1943年5月,承平寧聯合縣成立後,地方武裝建設工作更有較大發展。除原先3箇中隊、基幹隊各二、三十人外,6個區都建立或充實了游擊隊。
承平寧聯合縣游擊隊的武裝力量如下:一區20人,二區30人,三區40人,四區30人,五區20人,六區30餘人。此時共有260多人,已經形成縣中隊、基幹隊和區游擊隊的武裝體系。
承平寧地區的基幹隊與游擊隊,經常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在游擊隊、民兵的配合下,高橋率我軍主力打了很多勝仗。

影響

(一)、沿革

1、撤回冀東
1944年夏,日偽軍在承平寧地區全面完成“集家並村”。承平寧一帶八路軍和黨政幹部陸續返回基本區,只留下少數人堅持鬥爭。1943年5月建立承平寧聯合縣時,共有幹部、戰士600多人。到最後撤離時,已不足百人。在此期間,楊雨民、鄭紫明、郝福鴻、李惠友、蘇振東、賀文濤等人已陸續回到關內。周治國等人於11月初,最後一批返回冀東。
1944年下半年,由於鬥爭環境越來越殘酷,我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的發展遭受嚴重挫折。鑒於這種情況,冀熱遼區黨委決定,將承平寧聯合縣工委、辦事處劃歸遷(安)遵(化)青(龍)聯合縣縣委、縣政府領導。
2、恢復分建
冀熱遼區黨委執行了毛澤東和晉察冀中央分局的指示,於1945年1月,恢復承平寧聯合縣建制。5月,決定將承平寧聯合縣一分為二,新組建寧(城)赤(峰)聯合縣。以武工隊的形式,組建黨的工作委員會和辦事處,深入到各個地區開展抗日活動。
1945年6月份,挺北第二支隊,由冀東11團、17團和赤峰、寧城、平泉、建平4個縣的武裝工作隊組成,共700多人。在十五軍分區司令員趙文進和地委書記宋誠率領下,從喜峰口、馬蘭峪越過長城,進入熱南。挺北第二支隊連克熱南日偽軍據點,又兵分兩路。
其中承平寧、寧赤兩個縣的武工隊在郝福鴻率領的11團三個連掩護下,進入各自的活動區。郝福鴻率領的支隊與承平寧聯合縣武工隊,活動在平泉以北及黑里河川、老哈河南部山區。由於日寇在這裡已完成“集家並村”,大部隊活動困難。郝福鴻所率部隊在承平寧地區活動至7月中旬,返回冀東休整。
1945年8月,冀熱遼軍區挺進部隊一路勢如破竹,所遇日偽武裝全都被繳械。在我軍勝利的威力下,駐熱河的偽滿國兵、警察紛紛起義投誠。堅持在承平寧地區的武工隊,立即配合蘇聯紅軍、冀熱遼挺進軍開展接收偽滿政權、征繳武器資財、肅清敵特殘餘勢力等工作。

(二)、影響

1940年至1945年間,在冀東區黨分委正確領導和廣大民眾的積極支持下,我軍政人員以青龍、平泉、承德、寧城、建平5縣為中心,在東至朝陽縣,西至圍場、隆化縣,南至長城,北至喀喇沁旗等10個縣內開闢了一片抗日游擊區,
1942年至1944年,在熱遼民眾基礎較好的地方,曾先後組建過12個抗日區政府。雖然這些區政府被敵人摧毀,但我軍以較少的幹部、戰士在偽滿洲國的西南腹地,點燃了熊熊的抗日烈火。
尤其是承平寧聯合縣的建立及熱遼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開闢,牽制了大量敵軍。承平寧一帶人民在八路軍冀東三區隊率領下所進行的英勇鬥爭,也有力地支援了全國其他抗日戰場。
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是冀熱遼軍區的前哨陣地。它不僅擴展了冀東遊擊戰爭的迴旋餘地,而且大大地激勵了敵占區軍民。特別是東北人民的勝利信心,擴大了黨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
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為熱河的解放準備了幹部,奠定了廣泛的民眾基礎,創造了有利的鬥爭條件。同時,使我黨“抗日救國”主張深入人心,為收復東北失地打下了基礎。

(三)、紀念

1、高橋村
1946年4月11日,在黨組織的關懷和廣大人民民眾的積極協助下,高橋烈士身首合葬儀式在寧城八里罕舉行。寧城人民為高橋豎立了烈士紀念碑。碑文中寫道:
他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他以指揮作戰靈活機動而聞名,戰鬥英勇果敢而蓋世,敵偽聞之莫不喪膽落魄,他為冀東、熱河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在熱河苦鬥三年如一日,熱河人民愛戴高橋同志如親生子女。
1970年,中共寧城縣委和縣政府作出決定,將高橋烈土犧牲的地方命名為高橋村。
2、七十周年
2013年,是八路軍冀東軍分區第三地區隊挺進熱河暨承平寧聯合縣建立70周年。承德縣三溝東溝一帶,作為原承平寧抗日根據地第一區,是我黨在熱中“滿洲國”境內最早建立的區級抗日民主政權,開展了廣泛的民眾性游擊戰爭,消滅並牽制了日偽軍大量兵力。
三溝東溝,是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的中心地區。“晉察冀邊區第13軍分區第一遠征工作隊”,在此建立起秘密交通線。建廠溝,現有八路軍冀東第三區隊後方醫院、承平寧聯合縣政府所在地等遺址。高橋、楊雨民、周治國、趙文進等數百名抗日誌士,曾在這裡留下足跡。聖祖廟拐棒溝,打響光頭山突圍戰第一槍。承平寧武裝工作隊與高橋部隊的許多英烈們,把最後一滴鮮血灑在這塊土地上。
三溝東溝軍民英勇頑強的鬥爭,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重要貢獻。三區隊為國獻身的烈士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傳承著中華民族之魂。熱血軍人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戰、為國家的尊嚴而獻身,他們用生命完成了這一光榮而神聖的使命。
2012年秋,李銅在家鄉豎立承平寧抗戰紀念碑。說起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許多人不會忘記那段烽火歲月中的戰鬥歷史,不會忘記革命老區人民為了共和國的今天所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2013年春,為紀念高橋部隊挺進熱河暨承平寧聯合縣建立70周年,李銅決定在建廠村成立紀念館。在國防、人防宣教領域工作多年的青年作家、高級文案策劃韓樹軍,為展館前言、後記撰稿。
3、抗戰史話
《三溝東溝抗戰史話》經歷五六個月的醞釀,採訪了數十位知情者,參考了幾百張老照片,通過史書查閱、網路檢索,收集了千餘份珍貴資料。隨後,編者又用一個多月時間,對《三溝東溝抗戰史話》進行整理、潤色。力爭做到“內容詳實,數據精準,具有一定可讀性和參考價值”。
這部作品,依託編者最熟悉的承平寧聯合縣一區故事為主線索,內容涵蓋了整個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大多數人物、戰鬥及史實。展現了八路軍冀東軍分區第三區隊(高橋部隊)和晉察冀邊區第一遠征武裝工作隊(周治國游擊大隊)的英雄群像。
抗戰史話,磅礴大氣。八萬多字,帶著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緬懷,對老區人民的真情摯意與未來寄語,娓娓道來。對於老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者研究承平寧抗日游擊根據地史料,都不失為一部好作品。
緬懷先烈 勿忘國恥 抗戰英雄 彪炳青史
革命精神 民族之魂 山河不老 豐碑永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