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殺

扼殺

扼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è shā,指掐住脖子,使窒息而死。比喻摧殘、壓制發展中的事物聯邦扼殺地方的積極性。出自《晉書·河間王顒傳》:“ 南陽王模遣將梁臣於 新安雍谷車上扼殺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扼殺
  • 外文名:strangle
  • 拼音:è shā
  • 注音:ㄜˋ ㄕㄚ
基本資料,基本概念,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目:扼殺
拼音:è shā
注音:ㄜˋ ㄕㄚ
英文:strangle
近義詞:抹殺、殘殺

基本概念

扼殺即勒死,它和絞刑一樣是一種使人窒息的刑罰。但它不主要依賴犯人本身的重量,而是通過某種作用在脖子上的外力來致死。扼殺曾被亞洲和歐洲的許多民族所施用,但在歐洲若干地方有規定,不允許處女遭受扼刑,於是劊子手在用繩索或其他刑具套住犯人的脖子之前,要先使處女失身。
扼殺
從有文字記載始,中國人的扼殺記錄昭著,但似乎此刑專用於上流人士,因為死後尚有"全屍"。直到滿清後期,才有人發明了一種特殊形式的扼殺,稱為立枷,專門用來處死被認為是罪大惡極的下等人。方法如斯:先綁起犯人的手,將其脖子套入一塊木板的圓孔里,然後升起木板,
置放在一個柵形行刑架的頂端。這樣,犯人的頸和下顎便被懸吊起來,腳懸地約50厘米。如果需要犯人快死,就往腳上綁石塊。若想折磨他,就由犯人自身重量來決定,通常會需一兩天的時間,人犯才會真正斷氣。
現在也指 壓制、摧殘,使不能存在和發展。

引證解釋

猶扼死。
《晉書·河間王顒傳》:“ 南陽王模遣將梁臣於新安雍谷車上扼殺之。”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既不得藥,不能不產,以致子遭扼殺,受諸痛苦,我亦見逼而就縊。” 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二》:“如果中國學者有了發明創造,他們不是攫為己有,就是肆意地誹謗和扼殺。”參見“ 扼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