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鹿羔饃

扶風鹿羔饃

鹿羔饃是陝西省扶風縣的傳統名小吃,其產地僅限於縣城東關東四堡村一帶幾個村莊,除此以外,縣境內再無其它能做的地方。

扶風鹿羔饃做工精細,製作複雜,但好吃好看,外型美觀,入口香甜酥脆,吃時越嚼越多,吃後余香在口,而最大的特點是耐於存放,能存放兩個多月不霉不壞,仍可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扶風鹿羔饃
  • 類型:小吃
  • 地區:陝西省扶風縣
簡介,歷史淵源,主要價值,相關器具與製品,

簡介

過去,由於交通不發達,出遠門往往需費時日,到了異地,有人不服水土,吃不慣外地食物,所以臨出門時,往往帶上鹿羔饃,吃上多日也不霉壞,外地人到了扶風,好客的扶風人為客人買了鹿羔饃當禮品來饋贈。
鹿羔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相傳當年武則天來法門寺拜佛,路經扶風縣城時,看到有賣鹿羔饃的,當時不叫鹿羔饃,叫“柱丁石饃”,因為這饃的外型很象鼓形的柱丁石,中間還有一個凹坑,武則天吃了這饃,覺得很好吃,她見到賣饃的旁邊還有一個刻圖章的,就順手撿了個鹿羔的圖案,印在饃的凹坑裡,並給這饃取名“鹿羔饃”。從此,鹿羔饃就代代相傳,一直傳承。
鹿羔饃鹿羔饃

歷史淵源

據《唐六典·膳部》記載:“民間九月九日,以粉面作糕,上置小鹿,號食祿糕”,另外,據扶風縣世代以製作鹿羔饃為生的傳承人王浩義介紹,聽他爺爺講:“鹿羔饃”的起名,源於唐代。相傳當年武則天在位時,曾來法門寺拜佛,路經扶風縣城時,進孔子殿拜謁,孔子殿外的“照壁”旁有個擺攤刻印章的人,近旁還有賣鹿羔饃的小吃攤。那時候,鹿羔饃還不叫鹿羔饃,而是叫“柱丁石饃”。因為這饃的外形極象一個鼓狀的柱石樣子,中間還有一個凹坑,仿佛正好用來立柱木似的。這“柱丁石饃”,圓圓鼓鼓,玲瓏精製。饃邊沿白如雪,底部鼓起的地方黃如金,散發著撲鼻之香,武則天被這饃吸引住了,吃了饃後,對賣饃的人說:“你這饃好看好吃,可這“柱丁石”的名兒不好,說罷拿起刻印章的人刻的一枚小鹿羔印章,照準饃中間的小凹坑印了下去。頓時,一隻活潑可愛的梅花小鹿羔便出現在饃上,饃上印了小鹿羔,顯得更好看了,遂賜名“鹿羔饃”。從此以後,“柱丁石饃便更名為“鹿羔饃”了。因為受到武則天的青睞、鹿羔饃更是名聲大振,流傳至今。
基本內容
鹿羔饃其所以好吃,關鍵在於它的製作工藝特別講究,用料又極為精嚴,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其製作工藝,可分為以下步驟:一、用料:1、甜味用料:小麥麵粉、菜籽油、川糖、發麵(酵面)。2、五香味用料:小麥麵粉、大油、五香粉、發麵。二、配料:以甜味為例,每50斤麵粉,兌6斤油,6斤糖,發麵多少隨季節變化而靈活掌握。此外,晴天、陰天也要區分,稍作加減。據三代祖傳老師傅王浩義介紹:過去做鹿羔饃,最理想的麵粉,要數上茬為苜蓿地所種的小麥,最低程度也要選用戶正茬麥(單料休閒地),秋茬麥堅決不用,因為秋茬麥太松泡、沒勁,做出的饃皮易裂,口感也不好。很少有苜蓿地,正茬麥也不多,做鹿羔饃時。就選用“小偃”六號小麥,這個小麥品種品質好、勁口大,抵得上以前的正茬麥。所用的菜油選用是用土法蒸鍋蒸坯,木樑壓榨的菜籽油,糖要選用四川產的川糖,包麻紙浸透後使用。酵面的搭配:一般情況下按10斤麵粉、4斤酵面的比例摻兌,冬天可適當多兌些,夏天少兌些,陰天、晴天也要區別,靈活掌握。三、和面、壓面,將按比例摻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反覆擠壓,擠壓用的是扛桿原理的槓子,邊壓邊摺疊,邊壓邊摻麵粉,邊摻麵粉邊壓,直到摻不進麵粉時為至,這樣擠壓和成的麵團,又硬實又有韌勁,做成的饃坯不走形。這道工序最累人,也最重要。四、做饃坯,將麵團撮成條,按等分切成塊後,用雙手丸成圓錐體形狀,再用“偎偎”使勁在圓錐體的頂尖上壓,使圓錐體自然向四下擴張,形成一個有厚度的水平圓,最終在饃中間留下一個小坑凹,再在小坑凹里印上鹿羔印章,生饃坯即成。五、烙烤:烙烤時,火候極為重要,烙饃的鍋為平底,淺邊沿,稱為鏊。烙饃須用麥草燒火,硬柴火與碳火都不行。燒火時,將麥草捋順,形成一束,握在手裡搖著燒,但火不能太大了,火重了,饃皮易烤焦,火輕了,面里的糖就會“醒”稀,致饃變形。待饃皮穩住後,再用文火慢燒,將火布均勻,用小火煨烤,慢慢上火色,一鍋饃大約需二個時辰,才能烙好。
基本特徵
關中平原自古就是盛產優質小麥的“糧倉”,扶風地處關中西部的喬山腳下,這裡土地肥沃,土壤中含多種營養成分高,加之做鹿羔饃時,又精心選用小麥中最上乘的麥面為原料,加入油、糖、調料粉等佐料,下功夫和面,精心烙烤,致使其外形美觀,香味四溢,未入口時先聞香,入口後香甜酥脆,吃時越嚼越多,吃後余香在口。其另一特點就是耐於存放,經二個多月也不霉壞,仍可食用。過去,交通不便,出遠門往往需費時日,臨行時,帶上鹿羔饃,可保管一路上不受飢餓之苦,一些本地人到了外地,不服水土,或是吃不慣外地的食物,出門時就多帶些鹿羔饃,吃上多日也不餿不霉。外地人來到扶風,臨走時,好客的主人也往往為客人準備些鹿羔饃,作為禮品來饋贈。

主要價值

1、食用價值:扶風鹿羔饃自古一直承傳,經過一輩又一輩經營者的不懈努力,終於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小吃品牌,合乎大眾口味,食客品嘗後,讚不絕口,可以說是古時候的“快餐”和“速食麵”。
2、商標品牌價值,在自己製作成的饃上印鹿羔,不僅增添了小吃食品的美感,又形成了自家獨有的商標品牌,就這一點來說,鹿羔饃可算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商標品牌之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商品標識價值。
3、傳情表意價值,在民間,鹿被譽為是吉祥、長壽的代表,“福、祿、壽”三星圖案中的“祿”,就是用一隻梅花鹿來取諧音代替的。另外,祿的意思即為吃,鹿羔饃饋贈親友,既是實用,也是美好的祝福,表達對親友的濃濃情意。

相關器具與製品

製作鹿羔饃時,需用以下幾種器具:1、鍋(又稱鏊),平底、淺邊沿,直徑50公分。一般為一個灶台上安兩個鍋,兩鍋相連,卻又隔成兩個火門,分別燒火。2、案板,案板為農家廚房的木案板,長1.5米左右,寬0.8米,可供兩人同時圍案作業。3、和面槓子,在案板中間處的牆壁上,稍高於案板處,掏一個圓窩兒,用於插進槓子,木槓子長約1.70米,直徑約10厘米,端正光滑,兩頭一樣粗細,操作時,將木槓的一端塞進牆上的窩兒里,人騎在槓子上,一腿懸空,一腿著地,跳躍式快速騰跳左右移動,使麵團各處受壓,邊摻進乾麵粉邊如此擠壓,反覆摺疊被壓平的面片,直到壓不動為此。4、“偎偎”,所謂的“偎偎”,其外型很象“抖空竹”時線上繩上轉動的“空竹”那樣,高約10厘米,中間細,兩頭是削去楞邊的扁圓形,扁圓形的中間稍微鼓起,偎偎的兩頭大小不同,大頭約4厘米,小頭約3厘米,可以製成大小不同的鹿羔饃,也是為了使用時便於用力,減輕手掌的壓疼感。5、鹿羔印章,當生饃壞做成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蓋上鹿羔印章,印章為木質,通體高約5厘米,橢圓形,上有陽刻或陰刻而成的鹿羔圖形,梅花鹿圖形高4厘米,寬3厘米,據觀察,各家的鹿羔饃印章圖案有所不同,大約這也是各家的商標式樣吧。6、釺子,鹿羔饃入鍋烙烤前,要逐個兒用釺子在坑凹里扎三下。以便透氣,饃不開裂,也容易烙熟,釺子分木質或鐵質,如牙籤粗細,長約12厘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