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縣

扶陽縣

扶陽縣是德江縣古時候名稱,德江縣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高原的東北部,地處武陵山大婁山匯接處。東與印江相鄰,南與思南接壤,西與鳳岡交界,北接沿河務川之間。國土面積2072平方千米,轄12鎮8鄉345個村,總人口54萬(2012年)。

德江縣,距省城貴陽334公里、銅仁市區220公里,素有“儺戲之鄉、天麻之鄉、奇石之鄉”之稱,境內有隋唐扶陽縣城遺址、楓香溪會議紀念碑等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扶陽縣
  • 別名:德江縣
  • 地理位置:巢湖市秀芙鄉芙蓉嶺下
  • 面積:6萬平方米
  • 人口:300
晉置,隋置,

晉置

晉太元(376-396)中,僑置扶陽縣。縣治無城西北十五公里處的徐崗鄉三水澗。屬僑置南譙郡(治山桑,今巢湖市秀芙鄉芙蓉嶺下)。梁廢。唐武德三年(620年)復置,屬巢州。武德七年(624)廢扶陽縣。

隋置

隋仁壽四年(604)設扶陽縣,故址在今貴州德江縣合興鄉旋廠鋪村。屬庸州(州治德江泉口鄉馬納村)。大業二年(606),廢庸州,扶陽縣拔屬巴東郡。唐貞觀四年(630),屬費州。天寶元年(742)屬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復屬費州。宋宣和四年(1122)廢。
據《舊唐書》載,費州在唐代貞觀四年(630年),有2709戶,6950口,天寶年間,有429戶,2609口。費州領四縣:涪川,扶陽,城樂,多田。史料對扶陽縣戶口沒有記載,但可推測其在隋唐時期的人口也就一二千之數,且散居於現德江縣境大部分地區。要建造如此規模的縣城,當時的百姓將要承受何等重負?
費州建於北周宣政年(578年),據史料記載,推測廢於北宋末年,建置500多年,其治所在今該縣潮砥鎮官宅村官宅村瀕臨烏江,亦有石料,為何不見州城遺址?不僅官宅村沒有留下費州古城遺址,在全省範圍內還未有發現唐代的任何一座州縣城遺址。這6萬平方米的遺址,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玄機?
唐代貴州在文化方面非常落後,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唐詩風靡中原時,貴州還“俗無文字,刻木為契”。貴州南部西部的50多個羈縻州,朝廷列為化外州地。在唐代長安城一片繁華之際,貴州的百姓仍住山洞,或“依樹為屋巢而居”(《舊唐書-南蠻傳》);州城無固定治所,因部落而置,寄治于山谷之間;農業生產刀耕火種,原始畲田,不知施肥,歲歲易土而耕。在黔北和黔東北地區,因靠近川湖,間接受到中原影響,經濟文化比黔南黔西要進步,唐朝廷將該地區一度設為正州,但其經濟文化的總體水平與中原相比,仍很落後。費州被列為正州中的下等州,其治下的扶陽列為中下等級縣,要建造如此規模和工藝水平的縣城,需要歷時多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古城遺址上現有居民300多人,多為朱姓,現住房屋多為清代晚期及民國時期建造,先前祖居房屋在清代鹹同年間全被號軍燒毀。現有居民房屋占據遺留宅基地不到三分之一,古城空置的宅基地及廢棄的集市戲台、兵營、監獄、練兵場、護城池、馬道全用著莊稼地。莊稼地里,石龍門、石階檐、石級梯、石排水溝、石馬槽布列其間,破碎的陶片瓷片,鏽蝕殘損的古錢,苔痕斑駁的瓦礫,隨處可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