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理中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扶老理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六引《小品方》。具有溫中益氣,健脾消食之功效。主治羸老冷氣噁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

基本介紹

  • 名稱:扶老理中散
  • 別名:理中湯
  • 出處:《外台秘要》卷六引《小品方》
  • 功用:溫中益氣,健脾消食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註,重要文獻,

組成

人參五兩(150g),乾薑六兩(180g),白朮五兩(150g),麥門冬(去心)三兩(180g),附子(炮)三兩(90g),茯苓三兩(90g),甘草(炙)五兩(15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散。臨病煮取三合,白湯飲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作丸長服亦得,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2.現代用法:上研為散,每服6g,開水調下。亦可常服作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溫酒下。

功用

溫中益氣,健脾消食。

主治

羸老冷氣噁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

方義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白朮健脾益氣,止汗;麥門冬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茯苓健脾,寧心;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溫中益氣,健脾消食。

使用注意

忌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大醋。

附註

本方方名,《醫心方》引作“扶老理中湯”。(《中醫方劑大辭典》)

重要文獻

摘要
原方選錄:
1.《外台秘要方》:“《小品》:扶老理中散,並作丸長服亦得。療贏老冷氣噁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悉主之方。人參五兩,乾薑六兩,白朮五兩,麥門冬六兩,去心,附子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五兩,炙。上七味作散,臨病煮取三合,白湯飲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常將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忌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雀肉、大醋。出第四卷中。《千金》同。”
方論選錄:
1.《簡明方劑辭典》:“扶老理中散,《備急千金要方》治老人羸劣,冷氣噁心,食不化,心腹虛滿,拘急短氣,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方。乾薑、麥門冬各六兩,人參、白朮、炙甘草各五兩,附子、茯苓各三兩。研為散。每服三方寸匕,開水調下。亦可常服作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2.《千金方 精版》:“扶老理中散,治療年老羸弱。冷氣噁心。飲食不化,心腹虛滿。拘急氣短,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麥門冬、乾薑各六兩,人參、白朮、甘草各五兩,附子、茯芩各三兩。以上共七味治後過篩,一日兩次,每次服用一方匕,用白開水三合送服。如常服可製成梧桐子大的蜜丸,用酒送服二十丸。”
3.《備急千金要方》:“治年老羸劣,冷氣噁心,食飲不化,心腹虛滿,拘急短氣,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扶老理中散方:麥門冬、乾薑各六兩,人參、白朮、甘草各五兩,附子、茯苓各三兩。上七味,治下篩,以白湯三合,服方寸匕。常服,將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