扞

hàn 形聲。字從手,從乾,乾亦聲。“乾”指“盾牌”。“手”與“乾”聯合起來表示“手持盾牌”。本義:自衛,保護。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往睢城歲剝日頹,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扞
  • 外文名: hàn
  • 筆順:橫豎橫橫橫豎
  • 文獻:《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基本內容,扞基本信息,基本解釋,詳細解釋,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古籍解釋,字源字形,

基本內容

(“扞”是“捍”的古字)
另見 hàn(捍)
扞通乾,《詩經·兔置》:“公侯干城。”註:“乾同扦。”--《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繁體字:扞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簡體部首:扌 部首筆畫:3 總筆畫:6
筆順:橫豎橫橫橫豎

扞基本信息

五筆86:RFH
五筆98:RFH
五行:木
UniCode:U+625E
四角號碼:51040
倉頡:QMJ
GBK編碼:9249
規範漢字編號:6525

基本解釋

hàn ㄏㄢˋ
◎ 同“”。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hàn
(1) (“扞”是“”的古字)
(2) 另見 hàn (捍)

漢語字典

[①][hàn]
[《廣韻》侯旰切,去翰,匣。]
亦作“2”。
(1)遮蔽遮擋
(2)保護;保衛。
(3)抵禦抵抗
(4)觸犯
(5)臂衣。古代射箭時用的皮製臂套。
(6)通“”。勇猛。參見“扞將”。
[②][gǎn]
[《集韻》古旱切,上旱,見。]
同“1”。
碾壓,使物舒展。

音韻參考

[廣 韻]:侯旰切,去28翰,hàn,山開一去寒匣。
[平水韻]:去聲十五翰。
[國 語]:hàn,gǎn
[粵 語]:hon6
[閩南語]:hmh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侯乾切,音翰。以手扞也。
衞也。《左傳·文六年》親帥扞之,送致諸竟。《前漢·𠛬法志》手足之扞頭目。《注》扞,御難也。
《說文》忮也。《增韻》抵也。《禮·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注》扞,堅不可入之貌。
《史記·楚世家》蜀伐楚,於是楚為扞關以距之。《後漢·郡國志》巴郡魚復扞水,有扞關。
與𤿧通。臂衣也。《前漢·尹賞傳》被鎧扞,持刀兵。
與焊通。《戰國策》豫讓刃其扞。《注》矛鐏謂之焊,施刃其端。
《集韻》古旱切,幹上聲。與擀同。《集韻》或作捍。別作㪋。

字源字形

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