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競爭力

打造國際競爭力

《打造國際競爭力》是2008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金昌。

基本介紹

  • 書名:打造國際競爭力
  • 作者:張金昌
  • ISBN: 9787509603628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8-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 張金昌 編
出 版 社: 經濟管理出版社
ISBN: 9787509603628
出版時間: 2008-08-01
版 次: 1
頁 數: 214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管理>管理學

內容簡介

《打造國際競爭力》在對近150年來有國際競爭力企業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主要特徵,並從國家、產業和企業三個角度分析了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一、有國際競爭力企業的主要特徵
具有以下四個特徵之一的企業,容易取得持久國際競爭力:①創造發明了一種新產品、新技術,開闢了一個新市場或創造了一個新的產業。②探索出一種高效的能夠被複製和傳播的經營模式,使自己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明顯超過同行。③套用了一種新的管理技術或管理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效率。④持續追求並保持在自己專業領域的老大地位。
二、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在國家層面:一是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決定該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速度;二是創新在一個國家的擴散範圍和速度,決定該國企業競爭力的形成速度;三是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決定該國企業的實際競爭能力;四是國家對企業的扶持和激勵政策,決定企業是否有動力成長為國際型大企業。
在產業層次:一是能否形成產業積聚效應,決定該產業企業能否形成難以被轉移和複製的整體競爭力;二是產業內技術創新和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決定該產業能否形成企業的優勝劣汰機制,使有競爭力企業誕生;三是產業產品的市場規模和質量要求,決定產業內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四是產業內企業的競爭態勢和格局,影響著企業的成長路徑。
在企業自身方面:一是企業的創新能力決定了企業的先天或初始競爭力;二是企業的專業化水平或專一程度決定了企業的後發或後續競爭力;三是企業形成的產品優勢,是企業最基本、最有效的競爭武器;四是企業塑造的市場優勢,讓企業的競爭力潛力轉化為現實的競爭能力;五是企業整合資源的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企業在上述四個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使企業獲得快速、持續發展。
三、打造國際競爭力
(一)改善巨觀環境
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將國有企業監管著力點從產權制度改革轉移到促進企業發展上來,在落後國企率先進行改革試點,會有力地促進我國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政府職能從管理企業向服務企業轉變,會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科技政策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①建立以企業為經費支持主體的科技資金支持體系,由企業決定經費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②重大科技項目實行並行立項制度,形成有競爭、有比較的研究創新環境。③科技成果的評獎和評審,應當由委員會負責制轉化為科學家以個人聲譽負責制。④建立科技經費使用和科研成果評獎常設監督機構,治理被腐敗污染的科技環境。
在財稅政策方面建議:①適當減輕企業稅負,減免小企業社會保險費負擔,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消費稅應稅品種,統一內外資企業稅收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企業競爭力的提高。②鼓勵地方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增加國防投資和發明創造投資力度,增加技術創新獎勵性投資,增加教育投資,可為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及生存環境的改善創造良好條件。
在金融政策方面建議:①加強上市企業管理、提高上市企業質量,這是促使中國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根本。②要認清國有商業銀行國家控股的現實,堅持正確的上市後管理模式,防止商業銀行改革重蹈一般企業上市之後質量迅速下降的覆轍。③適應中國經濟逐漸走強,逐步提高人民幣價值,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二)塑造有競爭力企業
要想成為有競爭力企業,有九條道路可以選擇:①應當選擇創造發明一種新的產品和服務,並第一個將其推向市場。②如果做不到,則應當努力做到“第一個向一個新市場提供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③如果仍然做不到,則可努力做到“提供最優質的產品或服務”。④如果以上三條均做不到,可努力讓自己的銷售額超過競爭對手的兩倍。⑤如果還是做不到,要努力成為競爭性市場上的前三名。⑥如果做不到前五條,可選擇進入一個增長速度在20%以上的產業領域。⑦如果仍然沒有機會,可努力成為市場上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務提供商。⑧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企業,要始終堅持“1+2+1”(市場占有率第一,是競爭對手的兩倍,質量第一)的發展方向。⑨走多元化道路企業,要努力實現“1+1+1”(技術同一,市場同一,質量第一)的經營模式。
要適應信息化、網路化、知識經濟的新形勢,對經營模式進行創新,發揮經營模式的黏合劑的作用。可以借鑑以下創新模式:①最低總成本經營模式。②“直接銷售”模式。③“服務導向”模式。④特許連鎖經營模式。⑤“外包虛擬”模式(OEM型)。⑥“戰略聯盟”模式。
大企業能否發展壯大,組織模式發揮核心作用,建議不同行業的大企業應當選擇適合自己行業特點的組織模式:①便利消費品生產企業,可採用區域性市場事業部組織模式。②耐用消費品生產企業,可採用全球經營一體化模式。③資源類企業可走區域型經營事業部道路。④鋼鐵、化工產品生產企業應當由生產導向型組織向市場導向型組織轉化。⑤以加工裝配為主的大型機械產品生產企業應實行本地一體化組織架構。⑥精密機械製造生產企業可建立矩陣式組 織結構。⑦高科技硬體產品生產企業可建立多維網路式組織。⑧知識產品生產企業可建立矩陣式項目小組式組織。

作者簡介

張金昌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工業經濟研究所財務與會計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智澤華軟體公司董事長。先後出版《財務分析與決策》(2002)、《21世紀的企業治理結構和組織變革》(1999)、《國際競爭力評價的理論與方法》(2002)等專著1 3本。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重要論文1 50多篇。主持開發的軟體有《智慧型化財務分析系統》(2001)、《智慧型化經營分析系統》(2004)、《智慧型化財務危機預警系統》(2005)、《智慧型化銀行信貸風險分析預警系統》(2006)、《智慧型分析、預警與決策支持平台》(2007)。
劉靜現任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基礎所助理研究員。200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系,200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蒹通文理,涉獵方面較廣。近年來,不斷參與有關企業文化、企業競爭力、標準化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項目。
陳南通江西樂平人,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系博士研究生,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曾參與企業績效管理、風險管理、融資渠道規劃以及競爭力評價等方面的研究。

目錄

第一章什麼樣的企業有競爭力
第一節什麼樣的企業有持久競爭力
一、創造發明了一種新產品、新技術
二、探索出高效的經營模式
三、套用一種新的管理技術
四、做龍頭老大
第二節什麼樣的企業可以獲得競爭力
一、求新:持續創新、自主創新
二、求快:高速、高質量增長
三、求穩:依託戰略資源實現持續發展
四、求大: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第三節什麼樣的企業能夠在競爭中獲勝
一、擁有產品優勢
二、擁有市場優勢
三、能夠整合資源
第二章什麼因素決定企業競爭力
第一節國家因素決定企業整體競爭力
一、國家創新能力
二、創新的大範圍擴散
三、成熟完善的市場競爭
四、寬鬆而有激勵的生存環境
第二節產業因素決定能否形成國際競爭力
一、產業積累與集聚
二、技術發展與產業轉型
三、市場規模與質量
四、產業競爭態勢
五、政府產業政策
第三節企業因素決定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
一、創新力
二、專業化能力
三、產品優勢
四、市場優勢
五、整合力
第三章改善國家巨觀環境
第一節改善巨觀制度環境
一、建立一個穩定而有競爭力的政治制度
二、建立以促進企業發展為核心的經濟體制
三、以市場公平交易為核心促進新的產權制度的形成
四、實行免費教育制度
第二節改善科技創新環境
一、建立以企業為主的科技創新體制
二、徹底改革科技成果評價制度
三、建立政府採購科研成果的制度
四、建立政府採購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或轉化結果
五、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要實行並行立項制度
六、支持和鼓勵自主創新,反對和批判崇洋媚外
七、鼓勵建立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獎勵制度,激發技術創新動力
第三節改善經濟發展環境
一、減負增收,實行公平的稅賦政策
二、繼續發揮財政投資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
三、加大政府採購力度,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四、提高上市企業質量,改善間接投融資環境
五、防止商業銀行上市重蹈一般企業上市覆轍
六、促進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七、實現利率市場化,強化市場激勵和約束
八、實施戰田當一}生貿易政策,扶植高科技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
九、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提高企業對反傾銷的預測和防禦能力
十、加強外貿行業巨觀管理
第四節發揮國防軍工產業發展對其他領域的帶動作用
一、大力發展軍事科技,促進新技術的出現
二、推動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相互轉化
三、軍事採購進一步向民企開放
四、鼓勵軍企與民企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五、壯大發展軍工產業,提升軍工行業企業競爭力
第五節努力提高產業內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一、技術革命與產業競爭力
二、經濟發展階段與產業競爭力
三、相關資源與產業競爭力
四、產業政策與產業競爭力
五、市場規模與產業競爭力
第四章塑造有競爭力企業
第一節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
一、第一個提供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
二、第一個進入一個新的市場
三、提供最優質的產品或服務
四、努力實現銷售額是競爭對手的兩倍
五、成為競爭性市場上的前三名
六、進入增長速度較快的產業
七、成為市場上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務提供商
八、努力實現l+2+1的市場優勢地位
九、始終堅持1+1+1的多元化道路
第二節採取有效的經營模式
一、經營模式的選擇原則
二、幾種成功的經營模式
第三節設計合理的組織架構
一、便利消費品的企業向區域性市場事業部方向發展
二、耐用消費品企業向全球經營一體化方向發展
三、資源類企業向區域性經營事業部方向發展
四、精密機械生產企業向矩陣式組織結構發展
五、高科技硬體產品生產企業向多維網路式組織發展
六、以知識產品為主的企業向矩陣式項目小組式結構發展
七、不直接從事生產的企業向啞鈴型組織發展
八、以加工裝配為主的大型機械產品企業向本地一體化方向發展
九、鋼鐵、化工產品企業出現了由生產型向市場型發展的傾向
十、隨著跨國網路組織結構的興起,全球多總部模式得到廣泛套用
第四節選擇科學的管理技術
一、績效薪酬(Performance Related Pav)
二、科學管理(Seienti6c Management)
三、流水線生產技術(Streamline Production)
四、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0)
五、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s,ZD)
六、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
七、準時制生產(Just In Time,JIT)
八、“一件流”生產(One Piece nOW)
九、柔性生產系統(nexible Mailufactur3ing System,FMS)
十、最優生產技術(Optimize(i Production TeclanoIogy,OPT)
十一、物料需求計畫(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
十二、企業資源計畫(Enterprise Resouree Plan,ERP)
十三、智慧型化管理技術(Automatic Management,AM)
第五節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
二、全心全意地依靠制度
三、不斷進行制度調整和創新
第六節整合內外部資源
一、用一流的人才幹事
二、依靠先進設備和流程來保證質量
三、實現財務管理的科學化
四、充分利用國家制度政策
五、充分利用資本市場
六、開發戰略資產
七、充分藉助第三方力量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