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惡性循環

打破惡性循環

《 打破惡性循環》是2009年0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蒂芬·布雷耶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們聽聞指控與反控:冷漠的產業界與貪婪的法律人都在承受著不必要的損失,將數十億美元耗費在注定徒勞的、對絕對安全的追求之中。如果米爾頓(Milton)健在,他可能將作者們當下的規制體系界定為“渾沌王坐著作裁判,他的判決帶來了更多混亂,因為他靠混亂而統治”。
政府應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作者們應當以怎樣的規制次序,在多大程度上去對特定物質加以規制?應由誰對此加以決斷?應如何決斷?作者的角色並非科學家、經濟學家、規制者或公眾,作者將以一位對政府制度設計感興趣的法律人的徑路,來著手應對這些問題。《打破惡性循環:政府如何有效規制風險》第一章將是實體性的分析,將利用科學、技術和規制領域的文獻,來描述當下規制體系所面臨的三個嚴重問題;第二章則是政治分析,來描述這些問題的可能原因之所在;第三章則通過制度分析,來建構起問題、成因以及可能制度解決之道之間的關聯。

作者簡介

史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1938年-,曾任哈佛大學法學院行政法教授,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主要著作有《聯邦動力委員會和能源規制》(1974)、《規制及其改革》(1983)、《打破惡性循環:政府如何有效規制風險》(1993)、《積極自由:解釋我們的民主憲法》(2005)。他在行政法學、規制理論、風險規制、產業規制等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理論上的穿透力和對真實世界的解釋力,成為國際學術界廣為徵引的經典文獻。

圖書目錄

邁向理性的風險規制——譯者的話
序言
第一章 問題的體系化
一、概述
二、主要的問題
第二章 成因:惡性循環
一、公眾的認知
二、國會的行為和應答
三、技術性規制過程的不確定性
四、惡性循環
第三章 因應之道
一、並非因應之道
二、因應之道的特徵
三、利用官僚制的美德
四、任務的革新
五、示例
六、質疑
七、結論性思考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