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福賢

房福賢

房福賢,男,1957年生,山東省臨朐縣人。1978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年獲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獲南京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6年在美國林肯大學作訪問學者並講學,曾任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任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帶頭人,海南省省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責任教授,省級教學團隊負責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福賢
  • 出生地:山東省臨朐縣
  • 出生日期:1957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中文系
參加工作,《中國抗日戰爭小說史論》,本書評價,其他,

參加工作

2010年秋至今,在海南師範大學現當代學科任教。
房福賢一直在高校從事於中國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分別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講授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國當代爭鳴文學研究、中國當代戰爭文學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生成文化語境研究等課程,多次獲學校優秀教學獎。出版有《新時期中日戰爭小說論》、《中國抗日戰爭小說史論》、《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齊魯文化形象與百年山東敘事》、《新時期中國文學生成語境研究十六講》、《中國現代文學家傳記研究十六講》、《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十六講》、《中國抗戰文學新論》等專著10餘部,主編並參編了《中國當代文學50年》、《新時期中國小說主潮》、《新時期文學》等教材5部;在《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史哲》、《江海學刊》、《東嶽論叢》、《南方文壇》、《小說評論》、《文藝爭鳴》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有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另有各類隨筆、散文等30餘篇。近年來獨立主持教育部、省社科等研究項目5項,獲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4項、劉勰文藝研究獎2項、省級研究生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等多項。

《中國抗日戰爭小說史論》

是作者的博士論文,也是其代表作。本書對70年來以抗日戰爭為其題材的小說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作為一本“拓荒”之作,本書首次對20世紀文學的一個獨特現象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梳理。發生於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最為重要的一場戰爭,正是由於這場戰爭的勝利,最終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命運與發展方向。而誕生於這場戰爭中的抗戰小說,也構成了中國新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為20世紀反帝反封建的大寫的“人”的文學,塗上了濃重的一筆。但是,遺憾的是,如此重要的文學現象,卻一直沒有引起研究者足夠的重視。迄今為止,尚沒有一本全面而系統的抗戰小說發展史專著。這與整箇中國20世紀文學研究的總體水平是極不相稱的。

本書評價

正是基於這種研究現狀而進行的一次學術嘗試。本書的學術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它以史為經,在對近70年的抗戰小說進行深入細緻梳理的基礎上,對其歷史發展的脈絡作了一個清晰的勾勒。第二,本書以巨觀的視野對抗戰小說創作中林林總總的現象進行了整合分析,並對抗戰小說的不同類型作出了準確的歸納與劃分。第三,本書衝決了傳統的政治戰爭觀和研究戰爭文學的思維定勢以及判斷戰爭性質的價值標準,以開放靈活的戰爭意識和唯物辯證的審美理論視野,重審、重估和重評近70年的抗戰小說,把戰爭小說的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學術層次。第四、本書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在世界戰爭文學的坐標繫上對抗戰小說進行了新的審美體認。本書出版以後,一些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對此進行了較高評價。認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部系統研究抗戰小說的理論專著。這是一項拓荒工作,提出了很多有學術價值的問題,並且給予了比較系統的回答。對於一個研究領域來說,這是一個重要收穫。”(《東嶽論叢》2000.2);它不僅“對60多年來描寫抗日戰爭的小說作了反思,也對抗日戰爭以及十幾年來的抗日戰爭研究作了反思。”(1999.8.31《聯合日報》);“衡量一部論著學術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它的作者是否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深入探索,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理論上有所發現。

其他

根據這個要求去看《史論》,我們不難發現,書中不乏理論上的獨特思考和真知灼見(1999.9.24《大眾日報》);“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史與心靈融合的典範,該著作從史的角度,既全面考察了抗戰小說的來路,又結合現實,科學地遠矚了抗戰小說的走向。在各種互為翻版式史學著作駁雜的今天,房福賢以學者的智慧,清醒的現實意識,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當下文學史寫作的開拓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