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烏葉猴(戴帽葉猴)

戴帽烏葉猴

戴帽葉猴一般指本詞條

戴帽烏葉猴(學名:Trachypithecus pileatus):體長53-71厘米,尾巴的長度超過體長,達60-95厘米,體重9-14千克。共有4個亞種。臉部為黑色,身體除了四肢的末端和尾巴為黑色外,其餘是銀灰色或黃色,頂毛蓬鬆,無旋毛,冠頂色深,如在頭上戴了一頂“小帽”,與淺色的絡腮鬍須成鮮明對比。

戴帽烏葉猴野生量很少。為晝行性群居動物,每群2-15隻不等,樹棲,以各種鮮嫩樹葉、枝芽、花朵、水果為食。分布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緬甸北部,在中國僅見於雲南西北部貢山獨龍江河谷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戴帽烏葉猴雄性體長53-71厘米,尾長86-100厘米,體重11.5-14.0千克;雌性體長49- 66厘米,尾長83-96厘米,體重9.5-11.5千克。臉部為黑色,身體除了四肢的末端和尾巴為黑色外,其餘是銀灰色或黃色,背毛、四肢外側及尾端色澤黑灰。頂毛蓬鬆,無旋毛,冠頂色深,如戴小帽,與淺色的絡腮鬍須成鮮明對比。臉面黑色,眼、嘴四周的皮膚因缺少色素而形成眼圈和口環。手、足色黑。唾液分泌發達,胃為袋囊狀,其消化系統適應了食葉性,因而不具有雜食猴類的頰囊。初生的幼仔體色為桔黃色或乳白色,耳、臉、手、足均為粉紅色,與成年的灰黑成反差,這樣就會引起群體中的成員的注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
共有4個亞種,毛色有差別,孟加拉亞種腹部,鬍鬚和喉嚨為橙色;不丹亞種灰領,腹部淡紅色,面部是黑色並具深灰色冠;婆羅門亞種相對其他亞種的毛色都要淡許多。

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森林,河谷地區密林。主要棲息於江河兩岸和低山溝谷地帶海拔15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季雨林或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低地和丘陵森林,包括落葉林。出沒於竹林,柚木林和種植園。

生活習性

戴帽烏葉猴為晝行性、群居動物,每群2-15隻不等,在遊蕩時,通常以一種不規則的隊形向前移動,遇驚時向同一方向逃竄。這種高度社會化的靈長類動物,在嬰兒期沉迷於大量的遊戲,成年後,通過發達的聲音交流和強烈的觸覺手勢,在其成長過程和日常生活中,包括梳理和面對面的互動擁抱來傳遞彼此間的信息。
通常由一個成年雄性和幾隻雌性及它們未成年的幼仔組成。這個單一的系統確保一個優勢雄性能夠與家族中的所有雌性交配,並必須保護家族中的幼仔。其他孤獨的成年雄性(通常是成年後被趕出原來的家族群)和亞成年雄性形成單獨的小群。也發現一些多雄性,多雌性群體,當群體移動或停止進食,由其中的雌性控制家族的行進方向,而雄性斷後。
當猴群活動時,戴帽烏葉猴與同屬中的其他動物比較相對安靜,並且個體保持靠近在一起,除非遇到對手家族群。家庭活動範圍很大,經常與其他群族重疊,雖然雄性不保衛食物來源,但會積極行動保衛自己的雌性。純雄性群特別積極,它們會試圖捕捉家族群中的雌性,而組成自己的家族群。
戴帽烏葉猴在黎明時醒來,但仍然停留在它們睡眠的樹上,直到太陽完全上升。它們可能只是移動到較高的樹枝上,沐浴著陽光,然後才會去尋找食物。此物種從樹枝的凹陷處飲水,很少下降到地面,特別是年幼時。它們主要在清晨和下午晚些時候進食,並且在黃昏時找到合適的睡眠樹,每天會選擇不同的樹。每個猴子單獨睡在樹上,而母親則和她的幼仔睡在一起。
樹棲,以各種鮮嫩樹葉、枝芽、花朵、水果為食。樹葉要求它們有一個專門的消化系統來打破堅韌的纖維。擴大的唾液腺釋放激素,為懸浮在胃中樹葉:上部中性腔室含有能夠在纖維進入下部酸性腔室以被完全消化之前分解纖維的細菌。食物包括35種植物的樹葉,以及水果、花、種子和樹皮。在雨季期間,由於水果豐富,會被更頻繁和大量的取食,而在季風之前和之後,在5-10月之間,是開花的高峰期,此時在飲食中花朵占更大的比例。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阿薩姆、曼尼普爾梅加拉亞邦那加蘭邦)、緬甸。中國僅見於雲南西北部高黎貢山地區(貢山福貢瀘水的高黎貢山西坡)。
戴帽烏葉猴分布圖戴帽烏葉猴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交配期約在9月至1月進行,次年2-4月產仔,妊娠期200天,哺乳期約為4個月。3-4月以前的幼體桔黃色或乳白色,5月齡後開始變淡變灰。幼猴會跟自己的母親或族群生活,雌性在生育後的第二個月,慢慢脫離自己的孩子,儘管在10或11個月小猴就開始單獨覓食,但一歲齡的幼猴仍會繼續返回到了自己的母親的身旁,白天覓食,晚上和母親一起休息調養。每個母猴都對新出生的小猴極為關切,這種習性僅見於疣猴亞科。3-4歲性可成熟。飼養壽命可達20餘年。

亞種分化

戴帽烏葉猴(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戴帽烏葉猴婆羅門亞種
Trachypithecus pileatus brahma
Wroughton, 1916
2
戴帽烏葉猴孟加拉亞種
Trachypithecus pileatus durga
Wroughton, 1916
3
戴帽烏葉猴指名亞種
Trachypithecus pileatus pileatus
Blyth, 1843
4
戴帽烏葉猴不丹亞種
Trachypithecus pileatus tenebricus
Hinton, 1923

種群現狀

該物種群體面臨著一系列特別是其地理位置的威脅,棲息地喪失,其中大多數地區是來自人類開發的改變。 一些主要原因是紅樹林種植,植物單一栽培,木材和木柴採伐等發展,導致果樹和樹木的喪失,缺少可食用的林木(2003年)。此外,人類的對這些動物的肉和其他身體部位的需求,以及寵物飼養對其進行狩獵和貿易。
戴帽烏葉猴主要分布在中國的獨龍江中下游地區,集中於布卡旺-迪朗當區域,上游地區各有一個群體分布記錄;戴帽烏葉猴種群有27個分布點,根據猴群地理阻隔(河流、電站、公路、村莊等因素)、種群特徵(數量和大小)和發現頻次等,初步確定獨龍江鄉約有18個猴群,為230-380隻;其中,種群大小在10-20隻的有13個,20-30隻的有2個,大於30隻的有2個。(2001年)。據1988年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統計,獨龍江河谷僅存500至600隻戴帽葉猴。
1986年3月,中國雲南省在戴帽烏葉猴的分布地建立了怒江自然保護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易危(VU)。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