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藝術美育

戲劇藝術美育

指以戲劇藝術為內容和實施手段,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以促進人的心靈淨化和個性完美的社會實踐活動

介紹,功能,

介紹

指以戲劇藝術為內容和實施手段,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以促進人的心靈淨化和個性完美的社會實踐活動。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當眾在舞台上表現故事情節、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狹義的戲劇即指話劇。我國著名導演黃佐臨認為:話劇至少包容了如下七種成分:哲理成分、心理成分、文學成分、繪畫成分、演技成分、舞蹈成分、音樂成分。將這些成分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渾然一體的藝術作品,這就是話劇。廣義的戲劇除話劇外,還包括了啞劇、歌劇、詩劇、舞劇和中國戲曲等。在整個藝術美育體系中,戲劇藝術占據了一個既是基礎性的、又是高層次的重要地位。一個目不識丁的老婦,或一個未經世故、天真爛漫的兒童,讀不懂散文或小說,卻都能欣賞戲劇藝術,甚至會唱兩句,或做出幾個摹擬性的表演動作。戲劇藝術已普遍地深入到各階層男女老幼的心靈中,構成了他們的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政治觀點的重要的參照系統,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人格理想的源泉。

功能

(一)促進審美全面提高
促進審美主體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的全面提高,戲劇屬綜合藝術的一種,它綜合了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姊妹藝術的元素,集中了編劇、導演、演員、美術設計、音響效果等各類專門人才的智慧和才能。戲劇藝術所創造的形象是時間和空間、視覺和聽覺、直觀和想像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複合影象,而且是運動著的直觀形象。因而,欣賞戲劇藝術,等於同時集中而又廣泛地接觸了高水平、高質量的各種藝術,其美育的功用是全方位、深層次、綜合性的,國而能全面地提高審美主體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
(二)在情感上引起強烈的共嗚
戲劇藝術所引起的觀眾共鳴的程度,在所有藝術中位於前列的,這在悲劇中尤其明顯。戲劇通過美醜的強烈對比,激發審美主體(觀眾)的自我意識,使人們在客觀世界和主體自身內看到美與醜,強化對美的事物的憧憬、追求和維護,對醜的事物的憎惡、嘲笑和鞭撻,並且賦予這種美醜之間的鬥爭以直接的行動性。也就是說,戲劇藝術在對觀眾產生審美同化作用的同時,還使觀眾在對美的強烈感受中形成審美價值定向,並付諸於行動。原蘇聯戲劇家泰伊洛夫在他的《導演手記》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演出事件:1830年,布魯塞爾的蒙奈劇院演出戲劇《無言》。演出當中,當舞台上響起“愛國是神聖的!”這句話時,革命的熱情無比高漲,由舞台傳到觀眾廳。整個劇場激情澎湃,溶成一片,觀眾和演員都離開他們的位置,抓起椅子、凳子——一切可以抓到的東西,衝出劇場,湧向布魯塞爾街頭,從而開始了比利時的革命。這樣的實例是很多的。戲劇藝術所產生的感情共鳴,雖比不上小說那樣使讀者深深沉浸在情感的領域裡,但在觀眾所受到內心震撼程度上,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三)心靈的淨化作用
古希臘美學家亞里斯多德指出:悲劇具有使觀眾“恐懼”和“憐憫”這樣兩種情感的“淨化”作用——這是兩種存在於人類天性中的軟弱低劣的情感,通過悲劇中的崇高感對觀眾產生心靈淨化作用,引導觀眾消除內心深處潛藏的那些低劣卑下的思想感情,而嚮往高尚、偉大的精神品格,從而充實和完善了觀眾的人格。我們在觀看《雷雨》、《放下你的鞭子》、《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麥克白》等戲劇作品時,都能收到心靈淨化的功效。
(四)在笑聲中受到教育
喜劇是戲劇的一大類別。它寓莊於諧,以笑為手段,否定,嘲諷假、醜、惡,肯定、讚揚真、善、美。欣賞喜劇作品,不僅可使人心情歡暢,培育樂觀主義精神,而且會引起人們對人生、對社會的嚴肅的思考,並從中悟出某種哲理,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正如法國著名喜劇作家莫里哀在《<達爾杜弗>的序言》中所說的:“一本正經的教訓,即使最尖銳,往往不及諷刺有力量:規勸大多數人,沒有比描畫出他們的過失更見效的了。惡習變成人人的笑柄,對惡習就是重大的致命打擊。責備兩句,人容易受下去:可是人受不了揶揄。人寧可作惡人,也不要作滑稽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