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癱瘓

從物質和精神上使敵方失去作戰能力而非將其殲滅的戰略行動。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美國軍事理論界提出的戰爭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略癱瘓
  • 外文名:strategic paralysis
目的是謀求以最低限度的軍事努力或代價獲取最大的作戰效果或政治利益,注重為降低敵方抵抗意志而打擊其維持或控制戰爭的物質和精神能力,從而快速決定戰爭結局。
戰略癱瘓理論包含快速主宰論、基於效果作戰論、平行作戰論、決策優勢論、五環目標論等一系列觀念。①快速主宰論。主張把戰爭打擊的重點放在對手的意志上。認為當美國擁有了戰場信息主宰權,也就擁有了影響敵人意志、判斷和理解的更有效多樣的手段,美國就能夠用壓倒的方式使用武力,用超常的速度取得對敵人的全面控制並摧毀其抵抗意志,明確清晰地傳遞抵抗無用的信息,從而獲取心理上的主宰,達成不戰而勝或小戰而勝的戰略目的。②基於效果作戰論。認為應從效果出發來指導與籌劃戰爭。主張政治與軍事目的的高度統一,不追求與政治目的無關的單純軍事戰果,放棄以往積小勝為大勝而最終通過軍事勝利達成政治目的的思路;主張打破戰略、戰役和戰術級軍事行動的區分,儘可能直接謀取戰略效果;主張以協調、增效和累積的方式綜合使用國家全部軍事和非軍事能力,特彆強調發揮美軍的非對稱優勢;主張從過去的集中兵力、集中火力發展為集中效果,通過集中物理和心理效果,達成戰爭的目的;主張先確定期望的效果,再決定手段與方式,追求最迅速和最經濟地達到目標;主張在謀求和評估效果時,既要考慮行動的直接效果,還要考慮到行動的第二和第三級次間接效果,更充分和全面地論證行動的可行性。③平行作戰論。認為憑藉美國的軍事技術和實力,已經不需要使用逐級逐層消滅敵人,最後打擊敵人戰略重心的線性作戰樣式和方法,應當強調平行作戰。一是時間上同時,即在短時間內對儘可能多的目標進行打擊。如美軍在海灣戰爭的前90分鐘摧毀了50個獨立目標,前24小時摧毀了150個獨立目標。遠遠超過1942年美軍第8航空隊在一年時間內轟炸德國50個目標的效果。二是空間上同步,即對敵方領土同步實施全縱深、多維度攻擊。三是目標級別上同一,如針對國家領導人等戰略級目標、防空系統等戰役級目標和某一具體的戰術級目標實施同時攻擊。④決策優勢論。提出了指揮控制的新概念。強調發展一體化C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情報和監視、偵察)系統,增強美軍在流動戰場上的感知能力,進而增強快速應變的能力,同時要主動製造敵人無法及時適應的變化,通過快速計畫取得決策優勢,並將這種決策優勢轉變為時間優勢,挫敗對手以空間換時間的努力,迅速取得勝利。⑤五環目標論。提出用系統理論指導作戰目標的選擇。它要求“把敵人看作一個系統或系統集成”。認為任何系統都有五個特點:系統的各獨立組成部分共用相同的互動機制;系統依靠信息才能正常運轉;系統有抵制變化的惰性;系統往往反應滯後;所有系統的組織方式趨同。對敵系統只需控制,不需摧毀,控制關鍵就是控制全部。軍事指揮官的任務是在充分了解敵系統的基礎上,找準系統的重心,選擇控制和癱瘓重心的手段和行動方式,通過影響重心改變整個系統。
作為美國軍事理論界的思想成果,戰略癱瘓所包含的觀念在角度上各有側重,在內容上也有交叉。它們都主張基於效果而不是基於消耗的作戰;主張使對手失能而不必追求將其殲滅;主張把作戰基點放在打擊敵抵抗意志而不偏重物理摧毀;主張通過震懾手段主宰戰場,通過系統分析找出敵方重心,直接達成戰略目的;主張戰爭的低成本和低損耗,包括降低敵方人員傷亡和附帶損傷;主張時間重於空間,強調同時行動,迅速解決問題等。美軍先後通過專題研討、兵棋推演、模擬和仿真實驗、實兵演習等環節,已將戰略癱瘓理論推向實踐。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某些理論在作戰中已得到初步運用。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