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新興產業板

戰略新興產業板

戰略新興產業板定位於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企業,與主機板、創業板形成銜接,同時也有適度交叉。戰略新興產業板與滬主機板、滬深市場之間,以及與全國股轉系統之間的關係,需要統籌考慮,兼顧現有市場格局,不會割裂歷史、割裂現狀來憑空造一個市場。總體目的在於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略新興產業板
  • 對象:成熟的企業
  • 目的:推動資本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 背景:經濟轉型
定位,區別,機制,

定位

該板塊的定位已然清晰,據桂敏傑介紹,計畫設立該板塊的背景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創新、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還不夠。定位於服務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戰略新興產業企業。
為了適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上證所也在研究計畫建立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新興產業板塊。桂敏傑稱,上證所無論在能力、市場資源還是容納力上都很強,但是沒有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制度,也使得很多優質的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到國外去上市。
“這個板塊對我們戰略型企業要有針對性。因為這些企業有很多比如公司治理、股權結構,包括他們的發展方式都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有相對應的規則。”桂敏傑表示,否則上證所沒辦法讓有些戰略新興企業、有些網際網路企業在上證所上市。
他表示,在研究該板塊的推出方案時,將考慮在交易規則、上市規則、發行制度等方面作出適當調整,並與現有市場形成區別。
研究推出戰略新興產業板,加大力度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服務,為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服務;第二,做好推出個股期權產品的各項準備,為投資者提供其急需的風險管理工具;第三,研究推出適合藍籌股特點的交易新機制,努力搞活藍籌股市場,提升其吸引力;第四,加強國際與合作交流,吸引國際主流長期資金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第五,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上市公司分紅機制,培育和壯大高收益藍籌股,使其成為國內各種長期資金分享經濟穩定增長成果的主要渠道。此外,上交所還將繼續探索監管轉型,提升市場透明度,改進和完善市場服務,更加突出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保護。

區別

高科技產業應該去創業板還是去戰略新興產業板呢?桂敏傑表示,兩個板塊之間有區別又有聯繫。區別在於,創業板側重於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中小、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定位於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企業。
2014年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首次公開表示,上證所正在研究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我是在突破。”
而對這一板塊如何與創業板等市場形成區別,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市場部副主任王嫻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設立該板塊將統籌考慮現有市場格局,“不會割裂歷史、割裂現狀憑空造一個市場”。
桂敏傑表示,儘管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建立了中小板、創業板、全國股轉系統等,但總體來看,對創新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基於此,上交所正在研究建立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市場板塊。
對於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定位,桂敏傑透露,該板塊將定位於服務規模稍大、已經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戰略新興企業。一方面要與主機板有一定的銜接,另一方面也要與創業板有一定的銜接,同時也有一定的適度交叉。
王嫻認為,總體而言我國資本市場的多層次體系已經搭建完成,下一步需要重點考慮如何發揮現有市場的作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增加資本市場的包容性。未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於支持和服務更多的新興產業、行業發展。
而對於如何區分戰略新興產業板在制度設計、服務對象上與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等現有市場的關係,她表示,這也是監管部門在著力考慮的問題,不管是哪個市場設立新的板塊,都一定要考慮它與現有市場的協調發展。
“戰略新興產業板與滬主機板、滬深市場之間,以及與全國股轉系統之間的關係,需要統籌考慮,兼顧現有市場格局,不會割裂歷史、割裂現狀來憑空造一個市場。”王嫻說。
桂敏傑在談到規劃中的戰略新興產業板與創業板的區別時提出,創業板更側重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偏中小、還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塊定位與創業板有一定銜接,總體目的在於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王嫻透露,除去在滬市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以外,證監會還在修改創業板IPO辦法,考慮降低創業板財務標準,服務更多的創新型企業。

機制

創業板與戰略新興產業板之間,未來可能會建立“銜接”聯繫,甚至要研究從創業板向戰略新興產業板的轉板機制。
桂敏傑表示,所謂銜接包含兩端,一是與主機板銜接,另一方面則是與創業板銜接,中間會有一定的“適度交叉”。未來,交易規則、上市規則、發行體制上都有可能進行調整。還沒有明確時間表,但是上證所正在積極推動。
“滬弱深強”待突破
2014年1月,財務分析專家賀宛男在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開頭這樣寫道:隨著2014年1月8日“打新”正式啟動,如芒在背的上證所更如吞下苦果,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上證所)13多萬億元流通市值,一天成交才500億~600億元;而深市流通市值不及你一半,成交超過1000億元。”賀宛男在文章中列出了一組對比鮮明的數據。
隨著IPO重啟後首批48家企業完成發行上市,2014年1月以來滬深兩市的交易冷熱差距有所緩和,但“滬弱深強”的態勢並未改變。
以2014年3月4日為例,上證所上市公司959家,總市值14.99萬億,流通市值13.49萬億,平均市盈率10.8倍,成交金額1015.88億。深交所上市公司1578家,總市值9.42萬億,流通市值6.71萬億,平均市盈率28.97倍,成交金額1391.68億;其中創業板上市公司379家,總市值1.81萬億,流通市值1萬億,平均市盈率60.9倍,成交金額311.59億。
深市當日成交金額是滬市成交金額的1.37倍。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證券法起草專家組成員劉紀鵬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就表示,滬弱深強的格局引人擔憂,這對於抑制投機、提振股市都非常不利。為了改變這種格局,他給出兩條建議,一是抑制深市投機,促使資金回流;二是考慮讓中小板向上證所傾斜。對於大盤藍籌股,他建議打破整體上市的管理,分拆上市、集團化管理。
賀宛男開出的藥方則更“猛”一些。她認為無論是藍籌股振興還是國際板設立都存在非常大的難度。“為今之計,上證所能否大膽一點,乾脆暫停新股上市,配合全國範圍的國資國企改造,好好重整、重組那些老股。”
如今,上證所找到的“突破”之計是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