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採購管理(採購管理名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戰略採購管理是基於與供應商建立這種“戰略合作模式”的採購管理,是以企業最低總成本建立業務供給渠道的過程,而不是以最低採購價格獲得當前所需原料的簡單交易。

特點,重要意義,實施方式,

特點

戰略採購管理是基於與供應商建立這種“戰略合作模式”的採購管理,是以企業最低總成本建立業務供給渠道的過程,而不是以最低採購價格獲得當前所需原料的簡單交易。
戰略採購管理充分平衡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優勢,以雙贏採購為宗旨,注重發展與供應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是新經濟形勢下的採購管理新範式。

重要意義

一般我們認為採購管理是一種職能戰略,跟戰略無關。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因為:
一、採購不僅是原材料的採購問題,還包含了質量管理、和生產管理和產品設計問題。特別是產品設計問題,如何把客戶的需求轉化為產品設計,我們往往將它認為是公司內部的事情。其實不然,比如做汽車配件的公司的包裝採購部門和產品設計部門往往不跟包裝紙箱供應商包裝設計部門合作討論汽車配件的包裝設計問題,其結果是雖然汽車配件滿足客戶的需求,但是包裝設計往往不是最終客戶的需求。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客戶的汽車配件需求不需要包裝行業供應商參與設計,但是最終客戶才是檢驗“ 質量”的唯一標準。他們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只有他們才知道。也就是說,客戶的需求和偏好的滿足必須通過供應鏈各環節主體的參與才可能實現客戶需求轉換為產品設計。客戶的偏好的實現是戰略實施的前提,因此,改變傳統的採購概念有利於戰略的有效實施。
二、基於核心能力要素組合的思想要求供應商和客戶之間進行要素最佳化組合。建立一種長期的戰略聯盟合作關係而非買賣交易關係。而要建立這種關係就要求供需雙方達到戰略匹配。進行供應商評估和管理不再是以交易為第一要則,而應該首先考慮是否戰略匹配。在企業家精神、企業文化、企業戰略和能力要素對比等方面加大權重。甚至建立一種相互參股和控股的形式才可以保證公司之間的可持續發展。
三、採購不再是貨比三家,應該進行供應市場分析,這種分析不僅包括產品價格、質量等,還應該包括產品的行業分析,甚至應該對巨觀經濟形勢做出預判。比如一個建築行業的採購商應該知道下一步巨觀政策中會對哪些原材料的價格造成衝擊。此外,我們應該對供應商的戰略作出判斷,因為供應商的戰略管理能力無疑會最終影響採購關係是否可靠。所有這些問題都屬於戰略分析的範疇。它超越了傳統的採購分析框架(價格、質量等)。
總之,採購管理,在供需雙方,特別是供應商與用戶企業之間在供應商評估、供應市場分析和供應鏈整合之間需要戰略管理思維以取代傳統的買賣交易行為。

實施方式

1.集中採購
通過採購量的集中來提高議價能力,降低單位採購成本,這是一種基本的戰略採購方式。雖有企業建立集中採購部門進行集中採購規劃和管理,以期減少採購物品的差異性,提高採購服務的標準化,減少了後期管理的工作量。但很多企業在發展初期因採購量和種類較少而進行集中採購,隨著企業的集團化發展,在採購上就出現分公司各自為政的現象, 很大程度上影響採購優勢。因此,堅持集中採購方式是企業經營的根本原則之一。
2.尋找上游供應商
通過擴大供應商選擇範圍引入更多的競爭、尋找上游供應商等來降低採購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戰略採購方法,它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尋找到最優的資源,還能保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企業的水準。
3.最佳化採購流程
制定明確的採購流程有助於企業實現對採購的控制,通過控制環節(要素)避免漏洞,實現戰略採購的目的,流程可採用的要素有:貨比三家引入競爭,發揮公開招標中供應商間的博弈機制,選擇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應商;通過電子商務方式降低採購處理成本(交通、通訊、運輸等費用);通過批量計算合理安排採購頻率和批量,降低採購費用和倉儲成本;對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和產品進行“選單式”購買。
需要注意的是:供應商提供的任何服務都是有價格的,只不過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包含在價格中。企業可以通過“選單”選擇所需的產品及服務,往往這種辦法更能有效降低整體採購成本。
4.產品、服務的統一
在採購時就充分考慮未來儲運、維護、消耗品補充、產品更新換代等環節的運作成本,致力於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統一程度,減少差異性帶來的後續成本。這是技術含量更高的一種戰略採購,是整體採購最佳化的充分體現。
採購產品差異性所造成的無形成本往往為企業所忽略,這需要企業決策者的戰略規劃以及採購部門的執行連貫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