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旗村

戰旗村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地處橫山腳下,柏條河畔。位於郫都區、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縣交界處。全村有耕地2158.5畝,幅員面積2853.8畝。9個農業合作社,506戶農戶,1682人。村黨支部下設9個黨小組,有黨員67人。全村有8個集體企業(全部實行租賃經營),5個私人企業。地區生產總值1.347億元。村集體自有資金1280萬元(固定資產820萬元,貨幣資金460萬元)。

2018年10月8日,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農業農村部將戰旗村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019年3月,戰旗村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9年7月28日,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戰旗村
  • 地理位置:郫都區、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縣交界處
  • 人口:1682人
  • 耕地:2158.5畝
戰旗村簡介,現階段建設,對未來的展望,

戰旗村簡介

戰旗村在70年代是省、地、縣農業學大寨的先進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認真落實中央會議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全縣率先辦起了集體企業。首先辦起了磚廠,再以滾雪球的辦法先後辦起了12個集體企業,集體經濟得到了發展。
1994年,在全縣首批股份制試點中,將本村經濟效益較好得5個企業——“先鋒一磚廠”、“先鋒釀造廠”、“會富豆瓣廠”、“先鋒麵粉加工廠”、“郫縣複合肥廠”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成立組建了“成都市集鳳實業總公司”,公司成立董事會,負責企業得經營管理工作。後因經營管理方面出現問題,致使企業經濟效益逐年下降,企業資產不斷流失。為改變這一狀況,讓企業能順利生存發展下去,集體資產不再流失,2003年,村兩委及時採取措施,與股東們簽訂股份轉讓契約,由村集體將個人股全部收購。至此,企業再次成為村集體的獨資企業,通過清產核資,財產清理後,把企業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租賃給經營者,把流動資產出售給經營者,村集體收回資金420餘萬元。改制後每年村集體收入比過去增加10萬餘元,達到40萬元以上,為戰旗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集體富裕了,村民們也得到了實惠。從2005年起,村集體每年發放人平40元的以工補農款,大力支持農業發展。全村村民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也由村集體承擔,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發給160元的養老補助,給入託兒童人平補助60元,逐步提高了村民的福利待遇。
戰旗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帶動全村黨員、民眾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十七大精神,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一方面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改變經營機制,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高村民素質,塑造良好的村風、民風,全面推進了戰旗村兩個文明建設向前發展,受到中央宣傳部、省、市、縣的表彰。1991年被成都市政府評為“先進村級組織”、“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被四川省政府評為“四川省先進村級組織”。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富裕村”。1997年被中央宣傳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1998年被四川省委評為“四川省五個好村黨支部”。1999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命名“文明村”。2000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此外,還連年被縣委評為“紅旗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縣文明單位”。
2019年1月,經四川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2019年第二次會議研究,擬同意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景區等21家景區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現階段建設

去年以來,唐昌鎮戰旗村緊緊抓住被列入縣鎮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市委宣傳部思想文化建設試點村的契機,在縣級相關部門的幫助、指導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堅持以城鄉統籌、突出特色、穩步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以農村經營體制改革、思想文化建設、村容村貌整治三個方面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目前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生產發展為重點,積極探索“村一企一農”三合一,良性互動促發展的新路子
1、經營機制:
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村集體資產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形成村、企、農為一體的循環經濟圈。
(1)村集體出資50萬,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按每畝土地720元折價入股),組建戰旗村農業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將土地集中經營,發展農業產業化,入股農戶按每畝720元保底收益,經營利潤按村集體和農戶入股比例進行分紅。
(2)實施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組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新組建戰旗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在股東資格認定、股份量化原則、章程制定、年終收益分配等關鍵環節,嚴格按規定程式進行規範操作,開闢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途徑,增加農民分紅收入。
(3)村組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後,為農戶提供合作醫療、老年人補助等各項社會保障。
2、工作思路:
依託戰旗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資產股份量化,農戶土地入股,保底分紅,集中經營土地,發展定單農業,實施拆院並院,農戶集中居住,培育產業支撐,壯大集體經濟,全村充分就業。
3、運作模式:
(1)依託戰旗村農業股份合作社,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2)依託戰旗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對經營性資產進行管理和經營,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4、工作成果:
(1)完成了戰旗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及農民集中居住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控制性詳規及產業布局規劃、道路、水系規劃工作。
(2)建立了550畝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
(3)完成了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新擴建道路1.5公里,溝渠1公里,安砌“U”型槽2公里)。
(4)引進了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入駐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
(二)民主監督,健全基層民主管理新機制
村上成立由村民代表為主體,村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和村兩委幹部等15名人員共同組成的村民主監事會。採取定期列席村內重要會議、開展諮詢活動、檢查重要事項、參與社會評價活動等方式,對村集體資金的安排使用、重要工程項目及承包方案、村內公益事業興辦、社會保障救助等全村重大事項進行監督,獨立自主開展監事活動,使村民主監事會真正成為村內重大決策的“評判人”,村民利益的“守護神”,基層民主科學管理的“推動者”。在村民主監事會的推動下,村兩委組織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制定了《戰旗村民主管理辦法》,並按該辦法的規定,先後就村集體資產改制、村容村貌改造、村文化大院建設等進行了民主決策。通過民主監事會的積極參與和推動,有效地改變了我村過去存在的管理不科學、缺乏民主等狀況,融洽和改善了基層幹群關係。
(三)以思想發動、送文化下鄉為載體,培育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1、加大硬體設施建設
目前已投入30萬元對原迎龍山莊進行改造,將其建成了具有電子閱覽室、圖書館、籃球場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思想文化建設提供陣地。
2、組建新農村文化宣傳隊
目前已成立戰旗村新農村思想文化宣傳隊,下設老年腰鼓隊、鄉村歌手演唱隊、少兒美術書法隊、籃球隊、桌球隊,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
3、進一步深化“高校+支部+農戶”、“明星+支部+農戶”的運作模式
深化“五一”期間“高校+支部+農戶”,城鄉互動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加強與高校聯繫,建立長效機制。定期和不定期的組織高校師生和本土明星在戰旗村開展活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送文化下鄉,引導民眾轉變思想觀念,改變落後的生活方式。
(四)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實施拆院並院,改善民眾生產生活環境
1、目前已投入15萬元,對原黨團活動室,地磅房預製廠圍牆進行拆遷;對村民聚居點花台、人行道進行新建;對村域內道路沿線、村民聚居點垃圾進行集中清運。
2、目前已完成拆院並院前期調查摸底和申報,計畫於2008年全面完成拆院並院工作,建成一處可容納3000人的農民新型社區。

對未來的展望

戰旗社會主義新農村經過近一年多的建設,現已初步完成了“兩區”,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民新型社區;“一中心”,即文化活動中心;“兩改造”,即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和村容村貌改造的“二一二”工程。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型社區建設狠抓“土地流轉”這個重點,形成村、企、農互動,良性循環發展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運作模式。
(一)依託川菜產業化基地,合理布局、統籌推進優質蔬菜、花卉苗木、設施農業基地建設,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在5年內使戰旗村耕地規模經營比重達到90%以上,並帶動周邊兩個村耕地規模經營比重達70%以上。今年10月底前完成現代農業產業園新拓展面積500畝,形成1000畝規模。
(二)建成聚集5000人集中居住,形成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的非建制型小城鎮。年內完成中心村一期100畝區域集中居住房及基礎設施、配套公益設施建設,入住1000人。
(三)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總結推廣“村企農三合一”模式,深化集體企業改制,促進現有企業做達做強;與安德中小企業園有機對接,引進建成一批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企業基地生產與區域內企業發展有機聯結,同時實現農民充分就業。
(四)依託沙西線休閒旅遊產業帶建設和臨近柏條河優勢,結合一產業發展,引水入城,大力發展休閒娛樂、旅遊觀光、農家生活體驗等特色三產。
(五)結合一產業土地流轉、二產業村企改制及企業引進建設、三產業蓬勃發展,多渠道培育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力爭集體資產年均增長15%以上,集體經濟年均增長20%以上。在拆院並院完成後,結合村改居工作,推進村集體企業改制的股份量化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