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裂毛蕨

截裂毛蕨

截裂毛蕨(學名:Cyclosorus truncatus)為金星蕨科毛蕨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截裂毛蕨
  • 拉丁學名:Cyclosorus truncatus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薄囊蕨綱
  • :水龍骨目
  • :金星蕨科
  • :毛蕨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參考文獻,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植株高可達2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壯,木質,先端疏被淡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多數,簇生;葉柄長30-50厘米,基部粗6-8毫米,禾稈色,疏被貼生的棕色、卵狀披針形的薄鱗片;葉片長1-1.1米,中部寬30-35(40)厘米,長圓披針形,漸尖頭,基部突然變狹,二回羽裂,羽片35對以上,下部5-6對(或更多對)突然變狹,對生,斜向下,相距4-5厘米,基部一對呈卵狀三角形,長寬不到1厘米,中部羽片長18-23厘米,中部寬1.8-2.5厘米,披針形,長漸尖頭,基部往往稍變狹(我國的大多數標本往往變寬),圓截形,羽裂達1/3-1/2;裂片35-40對,斜展,接近,長3-6毫米,寬3-4毫米,長方形,截頭或圓截頭,兩側全緣。葉脈兩面明顯,側脈斜上,每裂片6-10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頂端交結成較高的三角形網眼,並自交結點向缺刻延伸出一條外行小脈和第二對的上側一脈連線,形成斜長方形網眼,第二對的下側一脈和第三對的上側一脈均伸到缺刻底部,其餘側脈伸達缺刻以上的葉邊。葉草質至紙質,乾後草綠色,除羽軸上面有一二針毛外,兩面無毛,脈間有泡狀突起。孢子囊群生於側脈中部稍下處,每裂片6-8對;囊群蓋中等大,厚膜質,棕色,無毛,宿存。
截裂毛蕨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30-650米溪邊林下或山谷濕地。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台灣(台北、南投、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福建(南靖)、廣東(英德)海南(陵水、尖山)、廣西(大瑤山、百色、武鳴、大明山)、雲南(金平、河口、西雙版納)。也廣布於日本、緬甸、印度、中南半島、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玻里尼西亞、菲律濱及澳大利亞北部。

參考文獻

截裂毛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截頭毛蕨(福建植物志)稀毛蕨(台灣植物志)大葉毛蕨(台灣植物志,第二版)圖版45:1-4

本種提示

本種變異頗大,我國產的許多標本,其羽片基部往往變寬,但其他特徵與模式標本無異。尖裂毛蕨Cyclosorus truncatus var. acutiloba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Bot. ser. 8:219. 1938.產雲南耿洪和木安(Keng Hung & Muang Hing)。秦後來又將之升為C. kenghungensis Ching in Herb.。正如原描述所說,除了葉草質,裂片先端尖或微尖外,和原變種無異。北京標本館僅存一中部羽片,其側脈在缺刻下有2 1/2-3對,脈間無泡狀凸起。暫列於此,以供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