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之次且

戚之次且

之次且謂郁離子曰:“子何為其垂垂也與?子非有願欲於今之人也,何為其然也?”郁離子仰天嘆曰:“小子焉知予哉!”戚之次且曰:“昔周之婭冶子早喪其父,政屬於家僮,沸用賄,於是家日迫,將改父之舊。其父之老不可,僮群詢而出之;其母禁之,僮曰:‘老人不知死而弗自靖也’夫以其父之老與其母之言且不聽也,而況於疏遠之人乎?憂之何補,祗自痗也。”郁離子曰:“吾聞天之將雨也,穴蟻知之;野之將霜也,草蟲知之。知之於將萌,而避之於未至,故或徙焉或蟄焉,不虛其知也。今天下無可徙之地可蟄之土矣,是為人而不如蟲也。《》不云乎:‘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鱣匪鮪,潛逃於淵。’言其無所往也。吾何為而不憂哉?”戚之次且曰:“昔者孔子以天縱之聖而不得行其道,顛沛窮厄無所不至,然亦無往而不自得。不為無益之憂以毀其性也。是故君子之生於世也,為其所可為,不為其所不可為而已。若夫吉凶禍福,天實司之,吾何為而自孽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戚之次且
  • 作者劉基
  • 作者出生時期:元末明初
  • 作者介紹: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作者介紹,釋義,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乎院嚷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殃宙辨台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幾舉滲,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釋義

【註解】
① 家僮:僮,為童的異體字。家童,舊批未成年的僕人。
② 詬凶協付:罵。
③ 靖:通“靜”
④ 祗:“只”的異體字,僅,不過。浼:憂思成疾。
⑤ 匪:通“非”
【譯文】
戚之次且對郁離子說:“你為什麼那要漸漸地衰老了呢?你對今人沒有什麼欲望要求,為什麼還那樣呢?”郁離子仰天長嘆說:“你小子怎么能理解我的心愿啊!”戚之次且說:“從前有個叫婭冶的周家後生,很早就死了父親,他把家政託付給未成年的僕人管理,他們濫用財貨,就這樣使家境日益窘迫,將要改變他父親在世時的舊觀。他父親的老僕人不許可,家童們就群起現而罵,並要趕老僕出去;婭弟冶的母親禁止這樣做,家童說:‘老人不知死,就不能自安平靜。’他們對婭冶父親的老僕人和他母親說的話沿且都不聽,更何況對關係疏遠的外人呢?你光憂愁又有什麼用,這只不過是使自己憂思成疾啊。”郁離子說:“我聽說天將下雨時,洞穴里的螞蟻就知道它;野外要降霜了,草蟲就知道它。知道災禍將要發生,而在災禍未到來時就躲避它,所以有的動物遷移了,有的冬眠入蟄了,它們沒有白白地使它們的所知於無用。如今蜜堡天下沒有可遷移的地方,沒有可入蟄的土地了,這是人不如草蟲啊。《詩經》里不是有這樣一句么:‘為人不如老鶉,不如老鷹,高飛到天際;為人不如鰭魚,不如鮪魚,罪盛達能潛逃到深淵裡。’意思是說鳥有自由,而且卻無處可去。我怎么能夠不愁呢?”戚之次且說:“從前孔子即使是天下的聖賢卻也不能實行他的主張,顛沛流離,窮困艱難,沒有不去的地方,然而所到之處卻很不得意。不可讓無益的憂慮而毀來滅了自己的天性。所以君子生在世上,也就是應做他所能做到的,不做他所做不到的罷了。至於那吉、凶、禍、福,確實是由上天掌管的,我烏海陵察們為什麼還要去自找罪受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