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村莊

我與村莊

《我與村莊》是俄裔法國畫家馬克·夏加爾於1911年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現收藏於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我與村莊》是夏加爾初到巴黎的成名作。畫面的背景是典型的俄國農舍和堂的塔頂,記憶著藝術家故鄉的風景。畫面採用了立體主義的分割法,所有的物象都被分割成了不同的形狀組合在一起。一個人與乳牛的側面臉龐構成了畫面的主要部分,他們好像正在親切對話,充滿了溫馨和默契的神態。色彩的運用也很大膽和強烈,綠色的人臉、白色的眼和嘴巴以及深紅色的背景和黑色的遠方,看上去色彩飽滿、對比強烈,有一種熱烈和醒目的力量,很好地村託了畫中超現實主義的幻想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與村莊
  • 外文名:Thorp and I
  • 作者:馬克·夏加爾
  • 規格:縱192cm,橫151cm
  • 現收藏地: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創作年代:1911年
  • 畫作類型:布面油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色彩,名家點評,後世影響,重要展覽,畫家簡介,

畫作內容

我與村莊我與村莊
畫面採用了立體主義的分割法,所有的物象都被分割成了不同的形狀組合在一起。一個人與乳牛的側面臉龐構成了畫面的主要組合部分,他們好像正在親切對話,充滿了溫馨和默契的神態。乳牛的臉上一個農夫正在擠牛奶,一個紅色的大拇指般寬闊,像條路一樣的形狀伸在畫中間,一個扛著長鐮刀的農人正在上面大步向前走去,前方一個倒立的婦女好像正在為誰指路。畫面遠處有幾座房子,其中有兩座是倒立的。畫面下端是一棵小樹,有著閃閃發亮的樹枝。

創作背景

夏加爾出生於白俄羅斯一個貧困的猶太人家庭,儘管童年生活坎坷,然而家鄉淳樸善良的鄉親、虔誠的信仰、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鄉村風光以及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都給他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和深刻的印象。這童年記憶中無法割捨的濃濃鄉情,構成了夏加爾創作的水恆主題。1910年他到巴黎後,接觸了印象派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等繪畫風格,深受啟發。在繪畫的技巧上大有長進,可是他依然迷戀著家鄉的山山水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用掌握的繪畫技巧,按照自己記憶中家鄉的景物創作了這幅畫。

藝術鑑賞

主題

畫面上的一切都是夏加爾記憶中故鄉的物象,這些物象通過畫家心靈的重新發現,水乳交融地組合在一塊兒。畫中的男子就是畫家本人,他把自己對家鄉虔誠和懷念的思緒化作了守望的雕像,永遠看護著自己的故鄉。他的頸上懸掛著的十字架,是他滲透到靈魂深處的宗教情結的見證。他是懷著沉甸甸的感情來描繪這幅畫的,但同時也洋溢著一種夢幻和天真的赤子情懷,那倒立的人、房子以及這種種奇妙的組合,似乎讓觀看者進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童話世界,也許這就是畫家心靈中的故鄉,那是一種把靈魂與故鄉交融在一起了的情懷。

構圖

在畫中夏加爾把立體主義的構圖風格運用得十分嫻熟,但他把這種分割的物象賦予了一種默默的深意和情懷,不像畢卡索筆下的那樣的冷冰冰,甚至充滿扭曲和恐怖的影子。

色彩

此畫色彩的運用也很大膽和強烈,綠色的人臉、白色的眼睛和嘴巴以及深紅色的背景,黑色的遠方,看上去色彩飽滿、對比強烈,有一種很熱烈和醒目的力量。很好地襯託了畫中超現實主義的幻想風格。

名家點評

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家李新生《美術鑑賞論》:畫面被組織在圓形分割的色彩中,富有透明的光感。形象按主觀比例隨意放大和縮小,時空穿插而形象重疊,好像萬花筒中的世界,根本就不合理,卻實在符合溫柔的懷舊之情。

後世影響

畫中將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組合在同一個畫面上的表現手法,是對西方傳統繪畫一般只能描繪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的手法的突破。

重要展覽

1912年,夏加爾拿出包括《我與村莊》等四幅作品參加了巴黎獨立沙龍畫展,從而奠定了他在巴黎畫界的地位。

畫家簡介

馬克·夏加爾(1887~1985),俄裔法國畫家,被稱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出生於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的一個貧困的猶太人家庭。從小受到了俄羅斯和猶太民間藝術的薰陶,曾在彼得堡的幾所藝術學校學習。1910 年到達巴黎,受到了野獸派、立體主義等繪畫風格的影響。他的作品充滿了超現實主義風格。代表作有《我與村莊》、《生日》、《綠色的提琴手》、《七根手指頭的自畫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